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一条清澈的溪流蜿蜒而过。这里的人们勤劳善良,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村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家庭丢失孩子或钱财。这让村民们人心惶惶,却又始终找不到原因。
然而,在这一片混乱中,有一户人家却从未遭遇过这样的不幸。这户人家的主人名叫李老汉,他是个憨厚老实的庄稼人,妻子王氏温柔贤淑,两人育有一子,名叫李宝儿,年方十岁,聪明伶俐,乖巧懂事。
李老汉家之所以能避开这些灾祸,全得益于李老汉独特的教育方式。
一日,宝儿放学归来,见父亲在院中修理农具,便跑过去问道:“爹,为何别家总是丢东西,咱家却从未有过?”
李老汉放下手中的活儿,摸了摸宝儿的头,说道:“宝儿啊,这是因为咱懂得变通。对待好人,要诚实;对待不速之客,就得学会撒谎。”
宝儿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夜,月黑风高,整个山村沉浸在一片寂静之中。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
一个低沉的声音问道:“有人吗?”
宝儿心中害怕,但想起父亲的教导,他强装镇定地大声说道:“我家有爸爸妈妈,还有好多人,你要进来吗?”
那贼人一听,心想这家人多势众,不好下手,便吓得赶紧溜走了。
第二日,宝儿将昨夜之事告知父亲,李老汉心中暗惊,庆幸宝儿应对得当。
此后,宝儿越发明白父亲教导的深意。
有一日,村里来了一位云游的道士。那道士仙风道骨,目光炯炯。他见宝儿聪明伶俐,便问道:“小娃,可知这村里为何常有怪异之事?”
宝儿想起父亲的话,觉得道士是好人,便如实相告:“道长,我家从未遭灾,只因父亲教导我要懂得分辨善恶,对恶人撒谎,对好人诚实。”
道士微微一笑,点头称赞:“此乃生存之道,变通之法。”
然而,这山村的诡异之事并未就此结束。
一天夜里,宝儿独自一人在屋内温习功课。突然,窗外传来一阵女子的哭声,那哭声凄惨哀怨,令人毛骨悚然。
宝儿心中害怕,但还是壮着胆子推开窗户看去。只见一个身着白衣的女子站在窗外,长发披肩,面容苍白。
女子泣声道:“小哥,我乃冤死之魂,无处可去,能否借你家一宿?”
宝儿想起父亲的话,犹豫片刻后说道:“姐姐,我家简陋,恐招待不周。你且去村尾的古庙,那里或许能容你安身。”
女子闻言,化作一阵青烟消失不见。
宝儿惊出一身冷汗,赶忙跑去找父亲。李老汉听闻,心中担忧,决定带着宝儿去找村里的长者商量。
长者听了宝儿的遭遇,捋了捋胡须说道:“此乃鬼魅作祟,怕是村里有邪祟之物。”
于是,众人决定在村里举行一场法事,以驱邪祟。
法事当日,村里热闹非凡。道士设坛做法,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一阵狂风大作,天空中乌云密布。
只见一道黑影从地底窜出,直奔宝儿而来。宝儿吓得紧闭双眼,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道士抛出一道符咒,将黑影定住。
原来,这黑影乃是一只修炼成精的狐妖,专门在村里作祟,盗取孩童和钱财。
道士将狐妖收服,山村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宝儿经历此事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父亲的教诲。他明白,在这世间,并非一切都是非黑即白,有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应对,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
时光荏苒,宝儿渐渐长大。他凭借着父亲教导的智慧,在世间行走,无论遇到何种困境,都能巧妙应对。
后来,宝儿离开山村,前往京城赶考。途中,他遇到一位落魄的书生。那书生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怀揣着一颗求取功名的心。
宝儿与书生交谈,觉得他心地善良,便慷慨解囊,资助他盘缠。
书生感激涕零,问道:“恩公为何对我如此信任?”
宝儿笑道:“只因我能分辨善恶,相信兄台定能金榜题名,造福百姓。”
果不其然,书生高中状元,成为朝廷的栋梁之材。
宝儿也在京城中声名远扬,人们都称赞他聪明睿智,善良正直。
而那座山村,依旧宁静祥和。李老汉的教诲,如同明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
村夜常闻惊怪处,幼子宝儿,心有防身谱。恶客敲门佯众聚,贼人惊遁心慌怖。
道士云游求异故,狐魅为灾,法事驱邪雾。长大离乡行正路,贤明智慧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