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
康熙看着手中提议立胤禩为太子的奏折,气不打一处来,随手狠狠地将手中的奏折扔到远处,“这个老八,真是要反了不成!”
身后的梁九功见到此情景,连忙出来劝解:“皇上,您万金之躯,切勿为这等小事动怒,伤了龙体可如何是好。”
康熙沉着脸,眉头拧成了一座小山,显然还在生气:“太子被废,他非但不念及手足之情,反倒处心积虑谋求皇位,是何等野心勃勃!”
梁九功毕竟只是个太监,即便跟在康熙身边几十年,也没有忘了自己的身份。
自然清楚哪些话是自己该说的,哪些话是自己不该说的,而眼下这个话题,明显是自己不该说的。
于是,注意到康熙手边的茶杯空了,便上前轻手轻脚地为康熙续上了热茶。
康熙看着梁九功小心翼翼地为自己添茶,心中的怒火稍稍平息了一些,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却依旧停留在那张被扔在地上的奏折上。
“胤禛近况如何?”康熙的声音虽然平静,但语气中仍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怒气。
这数月间,朝廷几乎要成了胤禩的一言堂,就连他身边的李光地都被收服了,认为立胤禩为储君乃是众望所归。
在这些长成的皇子中,也就唯有胤禛一人还惦记着那份难能可贵的手足之情,对皇位毫无觊觎之心。
甚至时常为太子说情,在现在的朝廷之中,他简直是一股清流。
梁九功斟酌着言辞,心中揣测着皇上的怒意不像是冲着雍亲王去的,于是如实禀报:“雍亲王这段时日,一直待在您赐予的圆明园内,携妻儿亲自耕作,体验田园之乐。期间,十三阿哥曾上门拜访过。”
听到这个名字,康熙的神色掠过一抹恍惚,似乎有一段时间不曾听到这个名字了,随后漫不经心地问道:“老十三去做什么了?”
在太子还没被废时,十三经常跟在他身边,可惜后来发生了那档事,他就很少见到十三了,而身边的人也都以为他对十三心存芥蒂,自然也不敢提起。
梁九功见康熙似乎对十三阿哥感兴趣,便小心地回答道:“似乎是去问了雍亲王为何不回朝廷一事,后又陪着小阿哥,在圆明园留宿了一晚。”
康熙闻言,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一抹复杂难辨的神色。
他放下茶杯,缓缓站起身来,踱步至窗前,望着外面葱郁的草木,心中五味杂陈。
人到老年,便愈发惦记起亲情来,即便他现在对那些觊觎皇位的崽子们十分不耐烦。
他知道这些参与夺嫡的阿哥们,无论是谁登上了皇位,其他人都难得一个好下场。尤其是胤礽,他这些年可没少得罪人。
如今被废了,除了胤禛和胤祥两兄弟,竟无人愿意为他求情,甚至巴不得想要他死。
康熙自己的身体也没有早年硬朗了,立储一事还是要认真考虑才行。
这时,窗外突然吹进一阵风,将康熙的几缕发丝吹乱,那些曾经乌黑亮丽的秀发,在岁月的洗礼下,已悄然染上了霜白。
康熙不由自主地咳嗽了一声,梁九功连忙上前搀扶他回到椅子上坐下。
看着梁九功将窗户关上,康熙一个人目光空落落地盯着地板,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就在这时,门口突然响了两下,魏珠手提着一个篮子,满面笑容地走了进来,恭敬地向康熙行行礼,说道:
“皇上,圆明园里,雍亲王父子亲自种植的黄豆长成了,特意摘了送进宫来给您尝尝鲜。小阿哥还给您带了一句话。”
望着那篮子里颗颗饱满的黄豆,康熙心中有些欣慰,突然想起老四家的小阿哥,好像就是他给取名的吧,如今都长这么大了。
仔细想来,这些年自己似乎未曾亲眼见过他几面,但倒是常听人提起,说那孩子颇为聪慧。
康熙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意,示意魏珠将篮子放在桌上,然后缓缓开口问道:“哦?那小家伙说了什么?”
魏珠躬身答道:“小阿哥说,这些黄豆是他亲手种的,他已经替您尝过了,和别人种的一样好吃,让皇上放心享用。他还特地祝愿皇上龙体康健,万事如意。”
康熙听着这话,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轻轻颔首,赞许道:“这孩子,倒是懂事得很。”
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人教他?不过很快康熙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在太子二废前胤禛就向他隐晦地表示过自己对皇位无意,只想安心经营自己的小家。
太子二次被废时,胤禛更是不顾他的怒火,也坚持要为太子求情。
所以他还是相信不会有人去教小阿哥的,但正因如此,也就更显小阿哥的可贵了。
梁九功在一旁见状,也跟着附和道:“是啊,雍亲王一向稳重,小阿哥也聪明伶俐,将来必定是个栋梁之材。”
康熙瞥了梁九功一眼,见他颤颤巍巍地低下头,便清楚他没有别的意思,不过带有偏向的话还是少说为妙。
随后微微一笑,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心情似乎因这小小的插曲而有所好转。
尽管他那几个皇子都一门心思地盯着他屁股下的皇位,但总还是有人在惦记着他这个老头子的。
想到这里,康熙的心情又愉悦了几分。
片刻之后,他忽然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梁九功,你去传旨,让胤禛带着小阿哥明日进宫,朕突然想见小阿哥了。”
梁九功应声退下,康熙则继续凝视着桌上的那篮黄豆,心中默默盘算着接下来的打算。
胤禛虽无心争储,但他的品性和能力,康熙是相信的,倘若他登基为帝,以他的品性,也许其他人的下场不会那么惨烈。
不过很快,康熙就又摇了摇头,想起胤禛膝下只有一个独苗苗的事实,轻轻叹了一声,或许还是要再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