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照,林羽的身影在雪地上拖出长长的轨迹,他逐户叩响村民的家门,门扉开启的刹那,那一道道写满沧桑与迷茫的目光投射而来,似是对往昔苦难的无声诉说。林羽心中酸涩,却扬起温暖笑意,将心中的规划、重拾的信念一一倾诉。起初,村民们只是默默听着,眼中满是狐疑与黯淡,多年的打击让他们如惊弓之鸟,不敢轻易再怀希望。
村头的老猎户赵叔,家中挂满了曾经狩猎的战利品,如今却落满灰尘,他闷头抽着旱烟,对林羽的话只是摇头叹息:“娃啊,咱这村子,怕是没救了,你费心也百搭。”林羽没有气馁,他坐在赵叔身旁,轻抚着那些陈旧的兽皮,讲起往昔山林里的故事,说起村子传承的狩猎技巧若能与新的生态养殖结合,必能开拓新路。赵叔的烟袋锅子顿了顿,眼中有微光一闪而过。
与赵叔家相邻的是李婶家,李婶独自拉扯着年幼的孙子,孩子眼中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刺得林羽心疼。他向李婶描绘着简易学堂的模样,知识能为孩子插上翅膀,飞出大山不再受穷。李婶手攥着衣角,嗫嚅道:“咱没钱,能成不?”林羽拍着胸脯保证,他会想办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从这家到那家,林羽的嗓子渐趋沙哑,可他脚步不停。慢慢地,有几双年轻有力的手伸了出来,愿意跟着他试试,修缮祠堂、整理村史。那几个曾在林羽组织活动时最活跃的年轻人,眼中重新燃起斗志,他们深知,这是为了家园最后的拼搏。
祠堂前,众人汇聚,清扫着堆积的积雪与杂物,坍塌的墙壁旁,老工匠们凭借记忆,指导年轻人搬来砖石木料,按照旧制修复。林羽穿梭其中,或递上工具,或与老人商讨细节,每一块砖石的垒砌,都似在重塑村子的脊梁。壁画修复最难,颜料稀缺且技法几近失传,村里的老画师颤巍巍地拿起画笔,凭着对先辈技艺的模糊印象,一点一点勾勒,色彩逐渐在墙壁上鲜活,重现着先辈们开山建村、抵御天灾的壮丽画面,众人仰头凝视,心中敬意油然而生,那是对根的追寻,对传承的守护。
田间,林羽赤着双脚,踩在冰冷泥泞里,示范着新式种植法。他用灵力改良土壤,让其更肥沃,又讲解着节气与播种时机。起初村民们手忙脚乱,错把种子撒得疏密不均,林羽耐心纠正,手把手帮扶。年轻后生王虎,脑子活泛,最先掌握窍门,他兴奋地呼喊:“这法子妙啊,来年准丰收!”众人受他感染,干劲愈发高涨,荒芜的土地被一陇一陇规整,仿若沉睡许久后苏醒的巨兽,孕育着新生的希望。
简易学堂设在废弃的仓库,林羽用木板拼凑桌椅,村里识字的老人担任先生,第一课便是讲述村子的起源。孩子们睁大眼睛,听着那些古老传说,眼中满是好奇与憧憬。书本从山外募捐而来,虽破旧却珍贵无比。为了丰富教学,林羽带着孩子们观察自然,识别草药、昆虫,将知识融入生活,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仿若春日暖阳,驱散着村子的阴霾。
文化传承的册子也在紧锣密鼓编纂,林羽走访每一位老者,收集民间故事、歌谣、习俗。有位百岁老人,记忆混沌,却在提及村中大旱时先辈祈雨的仪式时,突然口齿清晰,林羽飞速记录,那一笔一划,都是对先辈智慧的铭记。册子编成,散发着墨香,村民们传阅着,知晓了祖辈在灾荒年互助求生、在战乱中守护家园,骄傲与凝聚力在心底生根。
随着日子推移,村子有了生气,外出打工的人听闻消息,也陆续归来。村口,久未归家的游子望着修缮一新的祠堂、绿意初绽的农田,眼眶湿润,放下行囊便投身建设。资金渐渐充裕,有了新设备助力果园,技术也在交流中日益精进。
然而,困难并未绝迹。一场暴雨突袭,新种的庄稼被淹,学堂屋顶漏水,众人冒雨抢险,虽疲惫却无人言退。林羽望着雨中坚毅的身影,深知这是大家对村子重生的扞卫。雨过天晴,他们重新播种,加固房屋,每一次挫折,都让彼此的心更紧密相连。
当第一茬庄稼成熟,金浪翻涌,果园果香四溢,游客再度纷至沓来。但这次,村民们不再是旁观者,他们热情地介绍自家果实,讲述村子的故事。孩子们当起小导游,领着游客穿梭在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村落。林羽站在村头,望着这繁荣景象,心中满是欣慰。曾经的霜寒化作如今的暖春,先辈精神如熊熊烈火,照亮着山村前行之路,未来或许还有风雨,可他们携手共进,定能铸就不朽传奇,让这方山水,在岁月长河中永绽光芒,成为希望与坚韧的不朽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