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平坐在昏暗的密室中,刘坤站在他的面前,手中握着一份名单。
“刘坤,”张维平的声音低沉而冰冷,“这些人,必须让他们出局。”
刘坤扫了一眼名单,上面列着几名清流派的重要官员。他眉头微皱:“大人,这几人虽然与沈正华走得近,但其中两位并无明显破绽。要动手,恐怕需要一些时间。”
“时间?”张维平冷笑一声,“我不需要时间,我需要结果。制造破绽,设局引他们入瓮,余下的事情自有人收尾。”
刘坤点头:“属下明白。”他拱手退下,脚步无声。
与此同时,太子收到密报,得知张维平开始布局清流派。他召集沈正华与几名重臣在东宫密议。
“张维平步步紧逼,已开始动手打压沈大人的人马,”太子神情凝重,“如果我们不及时行动,恐怕会被他分而化之。”
沈正华缓缓点头:“殿下所言极是。如今之计,是将矛头转移到张维平自己身上,让他的动作变得被动。”
“如何转移?”一旁的大理寺卿开口问道。
沈正华目光如炬:“我们手中已有边疆的初步证据和工程账目的问题。将这些内容匿名送至监察司,让他们着手调查。张维平若有异动,正好暴露他的更多问题。”
太子露出一丝微笑:“这确是一个好办法。只要张维平露出马脚,我们便有机会让父皇看到他的真面目。”
刘坤按照张维平的指示,对清流派展开了新一轮的威胁行动。他派遣手下,潜入几名关键官员的府邸,试图制造他们与敌国勾结的假象。
一日夜晚,一名锦衣卫手下潜入了工部侍郎府,将一封伪造的信件放在书案上。第二日,这封信被人“偶然发现”,立刻送至刑部,引起了轩然大波。
然而,沈正华早有防备,迅速派人介入调查,揭穿了信件的伪造之处,并将此事向皇帝奏报。张维平本想通过这一计策削弱清流派,反而让自己背负了“栽赃嫁祸”的嫌疑。
这场斗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官场之争,而是从皇宫到民间、从朝堂到边疆的全方位博弈。赵青云虽然身在翰林院,但他也深知自己已经卷入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沈正华在密谈中对他说:“赵青云,此次斗争,不仅关乎朝堂正义,更关系到百姓的福祉。你作为一个读书人,责任重大。”
赵青云握紧手中的文卷,郑重地点了点头:“沈大人,我定不负重托!”
与此同时,边疆的薛逸风也在进一步收集关于刘世安私通敌军的证据,而张福生则动员乡绅,准备将情报暗中送回京城。
张维平虽然暂时压制了清流派的部分力量,但太子、沈正华和赵青云等人联手掀起的反击,已经让他渐感力不从心。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而皇帝的态度,或将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张府内,张维平端坐正堂,神情阴郁。他接过锦衣卫指挥使刘坤递上的密报,迅速扫视一遍,目光中多了一分冷厉。
“赵青云、沈正华,甚至连太子都插手进来了?”张维平冷笑着,将密报重重放在桌案上,“看来,朝中这潭水是越来越浑了。”
刘坤上前一步,低声说道:“大人,赵青云那边的证据虽然不足以将您扳倒,但若再任由他们动作,恐怕会引来更多麻烦。”
张维平眯起眼睛,缓缓点头:“他们抓住的是边疆物资的问题,这是我的软肋。但软肋不代表致命。刘坤,派人继续监视赵青云,同时释放一些假线索,让他们误以为我已经安排撤退,稳住他们的步伐。”
刘坤抱拳:“是,大人。”
张维平起身,走到窗前,负手而立:“此外,想办法从太子的人手中挖出谁在传递消息给他。本王爷的敌人很多,但我不需要背后藏着更多的刀子。”
与此同时,张维平在朝中展开了另一场反扑。他召集了一批支持他的官员,密议对沈正华、赵青云等人的施压。
“沈正华弹劾我的折子还未送到皇上那,我的人在礼部已经扣下了。”一名张党的官员说道,“不过,沈正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张维平点头道:“那就给沈正华制造一些麻烦。他不是一直自诩清廉吗?让人去查查他工部经手的工程款,哪怕抓不到把柄,也能让他分心。”
另一人道:“至于赵青云,是否需要以‘操守不端’为由弹劾他?”
张维平摆手:“不急。赵青云现在不过是个跳梁小丑。他若继续蹦跶,就让锦衣卫找到机会将他秘密处理。对太子那边,暗中挑拨皇帝对他的猜忌。父子之间,不需要太和睦。”
几日后,朝会上,张维平开始有意转移视线,将扩建皇宫的工程推进为重点话题。他振振有词地说:“陛下,扩建皇宫既可彰显国威,又可安定民心。这不仅是皇室的荣耀,也是我大明昌盛的象征。”
沈正华出列反驳:“陛下,臣以为当前边疆不稳,百姓负担沉重。若在此时劳民伤财,只怕会激化矛盾。”
皇帝微微点头,却没有明确表态,只是淡淡地说:“两位爱卿的意见皆有道理,朕会斟酌再议。”
下朝后,沈正华与赵青云在偏殿小聚,赵青云低声道:“张维平步步紧逼,我们需要尽快将边疆的证据递到皇上手中,否则局势对我们越发不利。”
沈正华点头:“不过,我们也要小心。张维平既然敢强推扩建皇宫,必然还有更大的后手。如今太子已经表态支持我们,但皇上尚未明确站队,所有的博弈,依然悬而未决。”
夜深时分,张维平的书房内,他打开一封从边疆送来的密信,信中详细提到刘世安已经封锁了山洞秘密,并安排了一批忠于张党的士兵替换了原先的驻守者。
张维平冷笑:“赵青云,沈正华,你们以为抓到了证据就能动我?只要我不倒,这朝堂的局势,永远在我的掌控中。”
他将信件投入烛火,看着火焰将密信吞噬,眼中闪过一丝寒光:“但若你们再往前一步,就别怪我张维平手下无情。”
夜色深沉,张府的密室中灯火通明,张维平坐在主座上,脸色阴沉。锦衣卫指挥使刘坤和礼部尚书高炳诚跪坐在下首,面露恭敬。张维平的眼神犀利得仿佛能穿透人心,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近日京城的风向不对,沈正华那老匹夫竟敢私下联络太子,这可是大逆不道。”
刘坤低声附和:“大人所言极是。这沈正华表面上清正廉洁,其实不过是个伪君子。至于赵青云,他不过是个新进士,却搅动了不少风浪。”
张维平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冷笑一声:“赵青云此人不简单,既能得沈正华看重,又能暗中积聚力量。我怀疑,他背后或许还有其他支持者。”
礼部尚书高炳诚试探着问:“大人,是否需要让锦衣卫直接行动,将赵青云除去?”
张维平摆摆手,沉声道:“不能动他,至少现在不能。他已经成了朝中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轻举妄动只会引火烧身。但可以用些迂回手段,敲山震虎。”
刘坤听罢,眼中闪过一抹阴冷:“大人,属下已安排人散布谣言,说沈正华私通太子,意图架空朝廷,夺取实权。”
张维平点点头:“不错。要让皇上对沈正华心存戒备,这样他在朝中的行动就会被限制。同时,利用礼部的权力,制造一些小麻烦,让赵青云忙得焦头烂额,分散他的精力。”
高炳诚连忙应道:“大人放心,我会安排人在翰林院中引导舆论,说赵青云此人虽有才华,但性格倨傲,常与同僚不合。如此一来,他的名声也会受损。”
张维平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很好。但这还不够,我要让他们知道,挑战我的代价是什么。刘坤,你派人盯紧薛逸风的动向,他手中的证据绝不能流入朝堂。若有必要,直接除掉他。”
“是,大人。”刘坤躬身领命,眼中闪过一丝狠辣。
第二日,翰林院中风波骤起。赵青云刚踏入院门,便听到几位同僚低声议论:“听说了吗?赵青云居然暗中与沈尚书联合,企图扶植太子,谋权篡位呢!”
另一个人摇头叹息:“可惜了,这么有才华的年轻人,竟然为了仕途甘愿卷入党争。”
赵青云听到这些话,脸色微沉。他很快走入办公厅,刚坐下不久,翰林院院正便召见了他。院正神情严肃,递给他一份奏折:“赵青云,这几日外界关于你的传闻甚嚣尘上。你若有心仕途,当谨言慎行。”
赵青云翻开奏折,里面的言辞咄咄逼人,将他描述成一个心术不正的阴谋家。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暗道:“张维平终于动手了。”
当晚,赵青云来到沈正华府中,将翰林院的事情告诉了沈正华。沈正华听后眉头紧锁:“张维平果然擅长舆论战,他这是想让你名誉扫地,以免你在朝堂上产生更多的影响。”
赵青云冷笑一声:“他的伎俩不过是想让我自乱阵脚。但沈大人,若我们一味防守,迟早会被他蚕食殆尽。”
沈正华沉吟片刻,语气低沉:“赵青云,你且放心,我会安排人反击张党散布的谣言。同时,我会试着从太子的势力中借力。只要我们能让皇上察觉张维平的真实面目,他就不会一直偏袒张党。”
赵青云点点头:“沈大人,此战虽险,但我愿随你一同进退。”
两人目光相对,眼中皆燃起了斗志。他们知道,这场博弈将更加危险,但为了朝廷的未来,他们别无选择。
翌日清晨,赵青云在翰林院内一边审阅公文,一边思考反击之策。就在此时,一名小吏匆匆而来,低声说道:“赵大人,外头有两位御史求见,说是有要事禀报。”
赵青云略感意外,点头道:“让他们进来。”
两名御史踏入办公厅,其中一人神情凝重,拱手道:“赵大人,张维平一党近日不断暗中搜罗您的‘证据’,意图将您参一本,罪名极为严厉,甚至牵连到沈尚书。”
另一人补充道:“其中有几份证据虽尚未公开,但据我们所知,多为伪造。然而,张维平已经向皇上递了一道密折。赵大人,事态紧急。”
赵青云闻言,脸色沉了几分。他挥退二人,独自坐在案前思索。片刻后,他提笔写下几封信,命心腹分别送往几个朝臣手中。他心中已有决意:不能再坐以待毙。
当夜,赵青云秘密来到城南一座隐秘的书斋。这是太子党私下会面的据点之一。步入书斋后,他见到了几位平素与太子关系亲近的官员,其中便有礼部侍郎程彦清。
程彦清见赵青云到来,面露喜色,起身相迎:“赵大人,听闻近日张党对你大肆抹黑,我等皆为你感到不平。”
赵青云拱手道:“程大人厚爱。今日前来,正是为了与诸位商讨对策。”
众人围坐下来,赵青云直言道:“张维平一党已不择手段,若我们再不反击,恐怕局势对太子愈加不利。此次他们拿我开刀,不过是想试探太子的底线。”
程彦清沉声道:“赵大人所言极是。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反击?”
赵青云微微一笑,压低声音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张维平一党行事素来不干净,我们可以收集他们结党营私的证据,递交给御史台。另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关于张维平密折中的‘证据’,我已得知其中多为伪造。只需找到一两处明显破绽,即可揭露他们的真面目。”
程彦清点头:“如此甚好。我会派人协助你调查,同时也向太子殿下汇报此事,请他在皇上面前为你说几句好话。”
赵青云谢过众人,心中对局势稍感宽慰。但他深知,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数日后,朝会之上,御史台果然呈上一份奏折,列举了赵青云的“罪证”。张维平冷眼旁观,似乎已成竹在胸。而就在皇上即将翻阅奏折之时,一名侍卫忽然呈上一份新的密折。
皇上展开一看,脸色骤变:“张维平!你可知罪?”
张维平神色一凛,急忙跪地:“微臣不知皇上何意。”
皇上将密折甩到他面前,冷声道:“赵青云所谓的罪证,竟是伪造而来!此事已有人检举,证据确凿。张维平,你胆大包天,竟敢欺君!”
朝堂上一片哗然,赵青云虽未发一言,却暗自松了一口气。他的反击显然奏效了。而张维平脸色惨白,语无伦次:“皇上,臣……臣绝无此意,此事定有误会!”
皇上冷冷一哼:“朕自然会查个清楚。来人,将张维平暂且软禁,待彻查后再定罪。”
虽然张维平暂时倒台,但赵青云明白,这不过是斗争的一小步。他与沈正华、程彦清等人聚首商议后,决定继续收集张党余孽的罪证,彻底肃清这股势力。
而另一边,张维平在被软禁期间,竟也秘密派人传信,妄图绝地反击。这场党争的暗流,依旧在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