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城内,距离上次李雄主持的晨练已经过去了三天,虽然说后边每天早上晨练都在继续,但是李雄都没有再出现,都是交由下边将军,组织各自的人马进行加强锻炼。
并没有说是因为大军刚刚到达,就放松了训练,李雄一直遵循着,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在李雄看来,一支强大的军队不经过刻苦的训练,一切都是枉然。
说不定在关键时刻还会掉链子,只有艰苦的训练,才能锻炼士兵坚强的意志,从而转化为战场上的胜利。
毕竟各种陋习,就是从一次次的懈怠之中而产生。
虽然李雄没有出现在练兵场,但是一直都在关注着训练的进度,至于那些王子使者团,李雄没有理会。
虽然那王子们,每天早晨都会去观看大军的训练,甚至一个个都激动的不行,但是李雄并没有下令制止,毕竟再怎么看也不可能短时间能学的会。
而且没有强力的国家,以及军规做支撑,学了再多也无用,最终也只是一个花架子,中看而不中用,说不定还会变成银枪蜡头,最终闹出笑话。
质疑那天被吓破胆的吐蕃使者,李雄也没有去深究,就算对方知道大唐要对吐蕃用军,那又如何?
一切的阴谋诡计,在实力面前都是无用功,而且李雄也清楚,上次当众对众多的西域使者说出要对吐蕃用兵后。
李雄也没指望这些人保密,毕竟再怎么说大唐如此庞大的军队驻扎在西域,只要是个明白人,都明白大唐的用心。
毕竟就西域这些小国,根本就不需要大唐如此庞大的军队,那目标就不言而喻了,肯定是跟大唐纠缠不清的吐蕃。
只是对方现在搞不清楚,大唐会何时出兵,所以才会有了封长青宴请各位使者的时候,对方的出言挑衅。
结果没想到让李雄直接就用煌煌大势碾压而过,直接就摆明了告诉吐蕃,我大唐要动手了。
其实李雄这样做有两个目的,其一,便是让吐蕃将重心放在西域这边,到时候河东以及陇右两个方面的压力便会小很多。
毕竟河东以及陇右两个方向的地形比西域这边要复杂太多,而且那边的军堡林立易守难攻,而西域这边则简单了很多,除了一些主要的要道,可进攻的方向就要多的多。
其二,便是让对方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让对方疲于应付,到时候李雄再与封长清分兵两路,定让对方措手不及。
而且李雄的目标从来就不是征战吐蕃,征战吐蕃那是封长青的事情,并且现在的兵力远超历史上大唐在西域的兵力总和,以封长青的能力,定然会打出比历史上还要耀眼的战绩。
李雄就这样看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心里一直在盘算着即将要发生的事情,直到一天后,李雄正在自己的府内看着兵书,突然接到传令兵报告,说是封长清找自己有要事相商。
李雄赶到封长青府衙的时候,看到卫兵们,小心翼翼的在收拾着,屋内被打碎的东西。
而封长青,确是显的十分愤怒,嘴里还不停的说着:“杨国忠,该死,居然隐情不报,简直就是我军中的败类,南召国安敢如此,简直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
封长青看到李雄来后,心中愤愤的说道:“李大人来了,你看看这封战报,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杨国忠恕不为人子,居然抓百姓充当战俘,还虚报战功,简直就是给我大唐军队丢人。”
李雄接过战报后,一目十行的将战报看完,心中不由得感叹道:“该来的还是来了!”
不由得开口安慰封长青说道:“大人何须愤怒,杨国忠是何人,剑南军又是何种情况?我们大致都清楚。
那杨国忠虽为剑南节度使,但是从未上任,一直都在长安遥控指挥,怎么可能不出纰漏。
至于剑南军,更是长期无主将在,军纪松弛也不足为奇,再说常年无战事,又是天府之地,朝中的各位大人,没少往剑南军中,塞自己需要到军队锻炼的子侄。
导致了现在一开战,居然被南诏小国,打的丢盔卸甲,也是在意料之中。
但是剑南军中还是有能战之将的,据我了解,崔圆还是有一战之力的,稳住剑南的局势,应该问题不大。”
通过李雄的安慰,封长青虽然不像开头那么气愤,但是在封长青这等人看来,抓百姓充当俘虏简直就是丢军人的脸。
封长青接着愤愤的说道:“即便崔圆有能力稳住局面,此等丑事也绝不可姑息。”封长青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着晃了晃。
李雄微微皱眉,看着这位正直的边疆大吏,轻声道:“封大人莫要冲动,如今杨国忠深得圣宠,贸然弹劾怕是难以成功,还会触怒圣上。”
封长青来回踱步,眼神坚定:“难道就任由他这般胡作非为,坏我大唐军威不成。”
李雄不由得苦笑道:“那又如何?我等现在身处西域,对此事根本就是鞭长莫及,再说现在朝中李林甫和杨国忠势如水火,双方斗得不可开交。
这件事既然是李林甫捅出来的,必然会针对杨国忠,我们只需静观其变即可。”
封长青听后,停住脚步,缓缓摇头:“李兄此言差矣,我等身为大唐臣子,怎能眼睁睁看着这种事情发生而无所作为。纵然远在西域,也当尽绵薄之力。”
李雄心中一动,问道:“那封大人打算怎么做?”
封长青眼中闪过一抹决然:“我欲修书一封,详述此事利弊,呈给圣上。同时联络朝中正直之士,一同向圣上进谏。哪怕不能扳倒杨国忠,也要让他有所收敛,不能再如此肆意妄为。”
李雄担忧地看着他:“可是这样风险极大,杨国忠必定会设法报复。”
封长青冷笑一声:“我岂会怕他的报复,若是大唐的军队因为他一人而腐败不堪,日后边疆若有大战,如何保家卫国?我心意已决,明日便着手此事。”
李雄见他如此坚决,叹了口气:“既然封大人决心已定,李某也不便阻拦,只是希望大人一切小心行事,不如先联络众人,再走正常上报程序。”
封长青拍了拍李雄的肩膀:“多谢李兄关心,我自是会谨慎应对。”
而且李雄明白,这封奏折如果走正常程序发到兵部,肯定落不到李隆基的手上,因为从时间上来算,李林甫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到时候杨国忠上位,那些倒向杨国忠的人,肯定会将这份奏折给压下来。
毕竟李林甫死了,到时候朝堂肯定是一片混乱的,对于边疆上的奏折,只要不是十万火急的事情,肯定是能压就压了,更何况还是对于这种弹劾当朝宰相的奏折。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份奏折,给封长青后来留下了不小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