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且退下筹备吧。料想明日圣旨便将至,届时你便可着手构思锦衣卫衙署与锦衣狱的营造风貌与布局。
圣意之下,陛下定会赐你一块地,你便即刻动工,务必尽快将其铸就。
东方,你日后的担子非同小可,亦是无奈之举,我手中可用之才稀缺,故而你需身兼数职,不辞辛劳。
更望你能慧眼识珠,多多栽培英才,他日,这锦衣卫的兴衰荣辱,便全系于你一人之肩了!\"李夜吩咐道。
东方宇微微欠身,双手轻拢于胸前,行了一记温雅而坚定的拱手礼,其声沉稳有力,如同古钟轻鸣:
“王爷,在下心领神会,请王爷宽心。
关于锦衣卫之建立与强化,我誓将倾注心血,
令其蜕变为您手中一柄无坚不摧的锋利长剑,于暗流涌动中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李夜点了点头,说道:“恩,至于此番暗卫训练营之事,你即刻着手整理,力求详尽无遗。
自那隐秘之地的蛛丝马迹初现端倪,至我们抽丝剥茧,揭露其背后错综复杂的网络,乃至我们此次雷霆行动之全貌,皆将一一笔录,细腻入微。
午后时分,我将亲携此详尽报告入宫,面呈陛下,确保每一环节皆清晰明了。”
”王爷心安,末将定将此事整理的井井有条,不遗丝毫疏漏。”
李夜闻言,轻步上前,以兄长般的温情拍了拍东方宇的肩头,语含关切:
“东方,我深知昨夜你也是身先士卒,彻夜未眠,等将这些弄好之后,你就去好好歇息吧。
我也稍作休憩,午后还要入宫。”
言毕,李夜转身,缓缓步出主厅,朝卧室而去,衣袂轻扬间,已和衣而卧,沉入梦乡。
未及两个时辰的休憩,李夜自浅眠中悠然转醒,却已神采奕奕。
他轻步至铜盆前,细细洗漱一番,换上了一身华美的锦衣,衣襟间流光溢彩,更添几分不凡气度。
用过简单的午膳,手执东方宇精心准备的奏折,他踏上了进宫之路。
行至宫门,阳光斑驳地洒在青石板上,李夜静候片刻,
约莫半盏茶的光景,张阿难匆匆而至,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
仿佛老友重逢般,引着他穿过曲折的回廊,直抵御书房的幽静之处。
御书房内,李世民已端坐案前,目光中满是期待与信任。
见李夜步入,他微微一笑,随手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递至李夜手中,
那金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象征着无上的权力与荣宠。
“夜儿,此后你出入宫廷,但凭此牌,无需再受宫门繁琐通报之累,来去自如。”
李夜躬身行礼,言辞恳切:“感谢陛下恩宠,微臣此番觐见,
实为禀报前些日所陈之事已尘埃落定,一切疑云皆已拨散,详情俱录于此折,恳请陛下御览。”
言罢,他轻启双手,将那沉甸甸的奏章托于掌心,姿态恭敬地举至胸前。
张阿难见状,步伐迅捷而又不失稳重,上前几步,以极其细腻的手法自李夜手中接过奏章,
随后缓缓转身,以同样的谨慎将其呈送至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目光微敛,接过奏章,细细翻阅起来,每读一行,面色便凝重一分,
直至最后,眉宇间已是一片阴云密布,额上青筋隐约可见,显是心中波澜起伏,难以平息。
整个大殿内,气氛随着李世民情绪的微妙变化而变得异常沉重,
静得只余下翻阅纸张的细微声响,与窗外偶尔掠过的风声交织在一起,更添几分紧张与期待。
阅毕密信,他神色骤变,面沉如水,目光如炬,猛地转向张阿难,沉声下令:
“速传张亮入宫觐见!刻不容缓!”
言罢,他转而望向李夜,眸中闪过一丝赞许,温言道:
“夜儿,你所辖之暗探,确是精悍绝伦,此番事件,里里外外,无一遗漏,实乃大功一件,朕记下了。”
李夜闻言,嘴角勾起一抹谦逊的微笑,温文尔雅地答道:
“陛下谬赞,微臣惶恐。此等暗探,今后也为陛下之耳目,无论风雨,必以最快之速,呈报陛下。
只是,陛下,关于侯君集之事,您看如何处置方为妥当?”
李世民闻及“侯君集”三字,眉宇间不由自主地凝结起一抹深重的忧虑。
此人,乃是他秦王府的肱骨之臣,往昔并肩作战,情谊非浅,他心中实则是万般不舍将其推向严惩的境地。
然而,侯君集此番所涉之事,性质恶劣,不容姑息,令他内心挣扎不已。
沉吟片刻,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夹杂着一丝无奈与决绝:“关于侯君集之事,朕还需与朝中诸公细细商议,以求妥善处置。”
李夜察言观色,深知陛下此中为难,故并未强求即刻的决断,而是适时转移了话题,语气中透露出对另一重忧虑的关切:
“陛下,尚有一事亟待圣裁,那便是那些无辜的孩童。
此番行动,我们共解救了两千余名孩子,那些孩子,昔日栖身于简陋之所,其状竟不及乡间猪舍之温暖,饮食更是匮乏至极,难以言喻。
加之那些残酷无情的训练,如同噩梦般缠绕着他们幼小的心灵,使得他们眼中满是惊恐与不安。
我深恐他们骤然间难以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平和生活,更忧虑的是,他们的亲人此刻身在何方,归途遥遥,无从寻觅。
陛下,此情此景,您以为该如何妥善安置这些无辜的孩子呢?”
李世民闻言,眉宇间闪过一丝凝重,片刻的沉默后,他缓缓开口,声音中透露出几分深思:
“竟有如此众多孩童,命运多舛,实乃国家之痛。夜儿,你可有良策,以解此困局?”
李夜闻言,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温柔,他略一沉吟,提议道:
“陛下,臣斗胆建议,不如我们兴建一所学院,专为这些孩子而设。
在那里,我们将倾尽心力,不仅教授他们诗书礼仪与兵法,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与才学,使之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未来,他们或许能成为照亮黑暗的光芒,亦或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坚实壁垒。
如此,既是对他们过往苦难的救赎,也是为国家培育英才的长远之计。”
李世民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轻轻点头,仿佛已预见那所学院中孩子们欢声笑语、勤奋求学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夜儿此计甚妙,既解眼前之困,又利国利民,实乃一举两得。
此事便交由你全权负责,务必让这些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看到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