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章台宫中
清晨的阳光刚刚洒向咸阳城,那璀璨温暖的光芒,却未能驱散巍峨章台宫中,那凝重如阴霾的气氛。
秦王嬴政高坐于王座之上,脸色阴沉得好似即将降下雷霆暴雨。那紧蹙的眉头下,一双怒目如利剑般直直地射向堂下,眼神中透着令人胆寒的威严与难以遏制的愤怒。
朝堂之下,群臣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个个低垂着头,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仿佛一丝轻微的气息都可能触怒那坐在王位上盛怒的嬴政。
就连吕不韦和蒙骜等一众重臣也都目视前方,吕不韦紧攥着手中的笏板;蒙骜则是身姿挺拔却神情紧绷,目光不敢有丝毫偏移,朝堂上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和压抑了起来。
只听得殿外脚步声急促而沉重,只见两个禁军押着郑国朝殿内而来。
郑国被带到殿中,他的衣衫略显凌乱,几缕发丝散落在额前,显得有些狼狈。然而,其神情却并无多少畏惧,反而透着一股坚定与坦然,仿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嬴政怒目而视,厉声喝道:“郑国,你这韩国之奸细,竟敢以疲秦之计妄图削弱我大秦国力,该当何罪!”那愤怒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犹如惊雷炸响,震得人心惊胆战。
郑国抬起头,毫无退缩之意,直视嬴政那仿佛能将人吞噬的目光,不卑不亢地说。
“大王息怒,臣虽初始为间谍,然此渠若成,实乃为大王秦国之利也。”
他的目光清澈而无畏,仿佛带着一种豁出去的决心,哪怕下一秒就会血溅当场,也要将心中所想一吐为快。
嬴政冷哼一声,嘴角微微抽搐,愤怒让他的面容变得有些扭曲。他拳头重重地砸在王座的扶手上,发出沉闷而令人心悸的声响。
“好你个郑国,到此刻还敢巧言令色!你以为本王会轻信你的花言巧语?韩国派你来实施这等阴谋,分明是不把我大秦放在眼里!”
郑国视死如归地向前一步,声音坚定有力,在这寂静而压抑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大王,臣所言非虚。韩国弱小,惧怕秦国征伐,出此下策,实乃无奈之举。”
“若此渠一旦修成,关中将成为千里沃野,粮食产量大增,百姓富足,军队粮草充足。”
“届时,秦国国力必能大增,征战六国则更有底气。臣为韩延数岁之命,却可为秦建万世之功啊!大王明察。切莫因一时之怒而放弃这千秋大业。”
郑国的额头已有汗珠渗出,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光芒,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声音也未因紧张而有丝毫颤抖。
嬴政沉默片刻,目光紧紧盯着郑国,似在思索他话中的真假。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王座的扶手,一下又一下,那节奏不紧不慢,每一下却都仿佛敲在群臣的心上,让人心惊肉跳。
群臣也都屏息以待,整个章台宫陷入一片紧张的寂静之中,仿佛连时间都凝固了。
良久,嬴政缓缓开口道:“郑国,你所言若有半点虚假,寡人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威胁,令人不寒而栗。
嬴政话音刚落,郑国再次拱手道:“大王,臣愿以性命担保,若此渠不成,或不能为秦带来益处,臣甘愿领罪。”
此时,朝堂上的大臣们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有的大臣说道:“大王,这郑国乃是韩国奸细,不可轻信,当速速斩之,以绝后患。”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急切与愤恨。
也有大臣附和道:“是啊,大王,切不可因他一番言辞就动摇了决心。此等奸人,留之必成大患。”
但也有大臣站出来说道:“大王,臣觉得郑国所言不无道理。如今工程已进行大半,若就此放弃,先前的投入皆付诸东流,且若真能如他所说,对我大秦实乃大功一件。还望大王三思。”他的脸上满是忧虑与恳切。
嬴政听着大臣们的议论,脸色愈发阴沉,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他的内心也是犹豫不决,一方面是对韩国阴谋的愤怒,一方面是对郑国所言可能带来的利益的考量。
就在这时,吕不韦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大王,臣有一言。”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嬴政看向吕不韦,说道:“相国请讲。”
吕不韦看了一眼郑国,说道:“大王,郑国虽为韩间,但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若此时杀了郑国,不仅有损大王威名,且于秦国无益。”
“不如让郑国戴罪立功,继续修建渠道,若真能功成,乃是秦国之幸;若有差池,再治他的罪也不迟。”吕不韦的话语条理清晰,语气诚恳。
嬴政沉思片刻,权衡利弊之后,说道:“相国所言,也有几分道理。郑国,本王就给你一个机会,若能将功赎罪,本王饶你不死;若再有二心,定斩不饶!”
郑国连忙叩头谢恩:“谢大王,谢相国,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大王信任。”
此后,郑国继续负责郑国渠的修建,而此后秦国朝堂之上,关于此事的议论仍未停歇。
与此同时,嬴氏宗族和一些贵族们在朝堂上,借郑国之事,趁机纷纷进言,力劝嬴政驱逐在秦的他国客卿。
“大王,这些外来之人,心怀叵测,不可轻信啊!”他们的语气急切而充满忧虑。
“大王,当务之急是清除这些可能的隐患,以防再有他国阴谋得逞。”
在众人的劝说下,嬴政最终写下了“逐客令”。
一时间,秦国朝堂上下人心惶惶,那些来自他国的客卿们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他心中愤懑不平。在这紧急关头,他决定再次冒险进谏,试图说服嬴政收回成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