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源语调慵懒,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然:“四府一州,咱已决意收取,事儿都摆到明面上了,没啥可藏着掖着的”。
“就照我的意思办,我们得有个鲜明态度,让所有人都清楚咱的路数,如今这局势,藏不住,也没必要再藏”。
熊宁元手抚胡须,若有所思:“大人所言极是。打出咱的旗号,亮明目标,确有必要” 。
他顿了顿,又道,“若要举旗,大人您这职位,是不是也该换换?响亮些才好”。
秦思源摆了摆手:“不急,等彻底拿下四川再说,现在就急着换,吃相未免太难看”。
苏明哲点头附和:“也是,不过大人,您说的那三千吏员,在哪呢?”。
秦思源呵呵一笑:“走,这就带你们瞧瞧去,秦大,点一百人,我们出发”。
“遵命!” ,秦大行个礼,阔步离去。
“出走吧”, 秦思源大手一挥,领着两人向外走,秦大已经牵来三匹马,百名亲卫骑兵也迅速上马。
骑兵队如疾风般冲出秦家庄,直往军营奔去,但他们并未入军营,而是在毗邻军营的一片庞大建筑前停住。
秦大上前交涉几句,队伍顺利放行,进入没多久,骑兵纷纷下马,秦思源则带着苏明哲二人走向操场。
只见操场上,近五十个方阵整齐排列,每个方阵百人,个个身姿笔挺,严寒亦无法冷却他们的热情。
他们高举双手,随高台之人奋力呼喊,声浪震天,场面火爆至极。
苏明哲与熊宁元看得目瞪口呆。
“大人,这些人在做什么?”, 苏明哲高声问道,却仍被喧嚣淹没。
秦思源并未作答,待呼喊声停歇,才缓缓开口:“这些皆是近年收养的孤儿”。
“最长的在此学习了四年,最短的也有一年。他们都来自四川和陕西,饱受贪官污吏、地主劣绅的压榨”。
这就是最初在锦屏山上的学校,由秦思源建立,最初只有几十,后来几百。
等彻底占据了保宁府后,这个学校就和军营、军工作坊一起搬到了这里,实行的也是封闭式管理。
后来在往四府一州渗透的时候,一些小的孩子就送去了养济院,年龄大点的就送来了这里学习,后来养济院的优秀孩子也陆续送来了这里。
现在送走了三千,马上就能从养济院那边送来,不是他不想全部弄来学习,实在是教习少了,教不了这么多人。
“大人真是魄力非凡!他们都能写会算?” ,熊宁元晕乎乎地追问。
“那是自然” ,秦思源点头,“给你们的三千人,皆是十六岁以上的,年纪小的,还得继续在这里学习”。
“如果朝廷不动手,这些人本是要送去新生组织的,如今既然摊牌了,就直接拨给你们”。
“多谢大人!四府一州急需基层吏员,大人此举可解我等燃眉之急”, 苏明哲行礼致谢。
秦思源凝视操场方阵:“务必善加任用,他们是咱征战天下的根基,亦是革新官场的利刃”。
此时,高台之人瞧见秦思源一行,一位中年男子悄然下台,快步跑来。
“大人,您来了!” ,中年男子恭敬行礼。
“嗯,刘教习辛苦了,该讲的都讲完了吗?” 秦思源神色平静。
“已经讲了,三千人随时可赴衙门报到”, 刘教员迅速回应。
操场上这时泛起一阵骚动,很多人也注意到了秦思源,若非纪律约束,怕是早已经奔涌而来。
实在是因为秦思源这几年常来讲课,说是授课,实则洗脑,这些学员都非常爱戴他。
刘教员望向操场:“大人,您既然来了,不妨上台给他们鼓鼓劲?”。
秦思源微微颔首,提步迈向高台,很快就走到了简易喇叭旁边。
下面的队伍整整齐齐的大喊,“见过大人”,声音非常整齐,非常狂热。
秦思源目光缓缓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而热切的脸庞,深吸一口气,清了清嗓子,声音通过喇叭传荡开来,在操场上空回响。
“兄弟们!”秦思源的声音略显沙哑却饱含深情,“你们可还记得,在那大明的腐朽统治之下,我们过着怎样的日子?”。
“那些官员,只知搜刮民脂民膏,对上阿谀奉承,对下横征暴敛。地主豪绅,更是为富不仁,视百姓如蝼蚁,肆意践踏”。
“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亲人饿死在眼前,自己却无能为力,土地被强占,房屋被焚毁,公道何在?天理何存?”。
场下的学员们无不捏紧了拳头,他们都是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如果没有秦思源,可能现在已经尸骨无存。
但他们也是幸运的,遇到了秦思源,让他们明白了苦难的根源,也知道了该何去何从。
秦思源继续大声喊道,“你们中,有的父母被贪官害死,有的被地主逼得走投无路。这血海深仇,这无尽的悲痛,难道就该被遗忘?”。
最后一声是大声吼出来的,五千人立刻大声喊道,“不能”。
“不能,杀了他们”。
秦思源猛地一挥手臂,“对,我们不能忘记,如今,我们有了机会,有了改变这一切的可能”。
“你们即将踏入四府一州的衙门,成为吏员,这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给天下百姓一个公道!”。
“你们要用手中的权力,去惩治那些贪官污吏,去帮扶那些受苦受难的贫民”。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饭吃,让每一个老人都能有依靠,让每一个百姓都能挺起胸膛做人”。
“不要害怕权贵的打压,莫要畏惧前路的艰难,我秦思源与你们同在,我们身后,是万千渴望新生活的百姓”。
“拿起你们的勇气,用行动去书写一个不一样的未来,让这世间,不再有黑暗的角落,不再有被压迫的哭声。为了百姓,为了正义,奋勇向前!”。
最后大喊一声,“你们愿意吗?”。
“愿意”。
“愿意”。
“愿意”。
五千人整齐大吼,大部分人喊得声嘶力竭,面色通红,将寒冷的天气都烧得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