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沈珍的不断叙说之下,张固与郭嘉也慢慢对沈珍这些时日的所做所为有了非常清晰与深刻的了解……
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局势对于袁术一方而言变得越来越不利。每一次交锋,他们都遭遇着惨痛的失败,兵力逐渐减少,领土也一点点被蚕食。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袁术和袁耀仿佛突然间看清了自己即将到来的悲惨结局。
曾经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袁术,如今已然失去了往日的斗志和信心。他们父子二人开始终日沉溺于酒精带来的虚幻快乐之中,借酒消愁,试图逃避那残酷的现实。然而,这种自我麻痹的行为并不能改变什么,反而让他们越发沉沦,走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沈珍自从那日袁耀让她独自逃命,而她坚决要求留下来与袁耀共同面对最终结局后,就几乎整日都形影不离地陪伴在袁耀身旁。袁耀也因此对这个不离不弃、忠心耿耿之人完全放下了戒备之心,给予了她绝对的信任。
就在当天,当沈珍小心翼翼地向袁耀表达出自己想要亲眼看一看传说中的传国玉玺时,袁耀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带着沈珍一同走向袁术的书房。
终于来到书房门前,袁耀轻轻推开门,侍卫自然不敢阻拦袁术的独子,当令的太子殿下。进入房间,屋内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书卷气息。他引领着沈珍走到放置传国玉玺的案几前,只见一方晶莹剔透、散发着神秘光芒的玉玺静静地躺在那里。
沈珍压抑住内心的激动,仔细端详起这方传国玉玺来,将玉玺的一切细节模样记在脑海里。另外沈珍目光锐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同时暗暗记住了玉玺的确切位置以及周围守卫士卒的部署情况。在短短几分钟内,她已经将这些关键信息深深印刻在了脑海之中。
此后的日子里,沈珍表面上依旧如往常一样陪伴在袁耀左右,尽心尽力地照顾着他。然而,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她都会独自一人悄悄思考如何利用之前所掌握到的关于传国玉玺的情报。
紧接着,沈珍将消息传递给了王奕。并与众人商议好了一系列计划。随后,王奕在沈珍的指导下。找到一处隐蔽的地方,掘进地道。准备在破城之日,从地道进入宫内,抢夺玉玺,随后再从地道撤离!
不久之后,等地道挖掘完毕。众人便开始每天晚上,眺望夜空。等待张固的消息。功夫不负有心人,昨天夜里,五盏巨大的孔明灯在天空中静静的飘浮了一夜!就是张固要给城内几人传递的即将破城,准备行动的消息。
当消息传来之后,王奕面色凝重地带领着七名身强力壮、训练有素的锦衣卫力士,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地钻进了那条幽暗深邃的地道。他们动作敏捷而轻盈,仿佛与黑暗融为一体。
经过一番小心翼翼的摸索前行,这几人终于成功地潜入到了宫墙之内。为了不引起他人的怀疑,他们迅速换上了事先准备好的内官服饰,并巧妙地伪装起自己来。此时,黎明前的黑暗仍笼罩着整个皇宫,但东方已经隐隐泛起了鱼肚白。
就在破晓时分,天际刚刚露出一丝曙光的时候,一个身影悄然出现在众人面前。此人正是沈珍, 她作为此次行动的向导,对宫中的地形和布局可谓了如指掌。在沈珍的引领下,这支小队蹑手蹑脚地朝着袁术的书房方向前进。一路上,他们避开了巡逻的侍卫和宫女,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
终于,他们来到了袁术书房外的一处僻静角落。这里四周静悄悄,只有偶尔吹过的微风轻轻拂动着树叶。众人静静地潜伏在这里,屏气凝神,耐心地等待着攻城之战的打响。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紧张的气氛弥漫在空气中。
当宫外喊杀声四起,城内陷入一片混乱之时,王奕果断下达命令。只见他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书房门口的守卫,手中利刃闪烁着寒光。那些守卫还未反应过来,就已被瞬间斩杀倒地。紧接着,王奕等人冲进书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找到了放在案几上的玉玺。
得手后,他们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按照原路返回,再次钻入地道之中。因为前几日的大雨,地道里潮湿阴暗,弥漫着一股腐臭的气息,但这些都无法阻挡他们逃离的脚步。最终,他们顺利地从地道出口钻出,回到了位于城南的王记布店。
在布店内,众人稍作休整,焦急地等待着张固的到来。不久之后,张固风风火火地踏进店里。
听完沈珍详细叙述完整个行动的过程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称赞道:“做得不错,真是辛苦了!这次任务能够如此顺利完成,全赖大家齐心协力。接下来,沈珍你便可返回广陵去好好休息。不过切记,如果日后你改变了主意,想要其他的奖赏或者有什么新的想法,随时都可以来找我。”
沈珍那双幽深的眼眸紧紧盯着张固看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开口说道:“多谢主公大恩大德!属下定当铭记在心,遵命行事!”说完,她转身离去,随即消失在张固的目光中。
正当张固想要与郭嘉商议,何时另立新帝。与曹操分庭抗礼之际,门外却奔进一名斥候。
斥候躬身禀报道:“禀将军!军师!曹操大军与张辽大军已攻入城内!只是西边城墙从一大早便没有攻城的迹象!属下探查后发现,刘备大营已空。只见西边尘土飞扬,刘备大军似乎急速向西方撤离!”
郭嘉听后,豁然起身。摆摆手让斥候出去,随即对张固说道:“主公!看来嘉所料不错!刘备果然是向南阳跑了!”
张固只是点了点头:“无妨!据我保守估计。刘备想要整合南阳!恐怕没个一年半载难以实现!况且,得知此事。最急的应该是曹操!而不是我。”
就在郭嘉点头之际,此时,鲁肃急匆匆的赶了进来。刚一进门便说道:“主公、奉孝。内城消息出来了,袁术已经气绝而亡!袁术之子袁耀拔剑自杀。这下袁术是彻底败亡了!”
随即,鲁肃坐下来。不管不顾,咕叽一口将张固杯中之水一饮而尽。喘着粗气说道:“还有一个消息,刘备跑了!曹操得知消息之后。连忙让手下大将许褚领骑兵去追,行到城门处,被曹操谋士荀攸拦了下来!”
郭嘉轻摇羽扇,点头说道:“荀攸倒是还有理智。曹操估计是已经被气昏了头了!刘备既然隐忍到此刻才走,怎可能没有埋伏?”
鲁肃笑道:“曹操确实是气昏头了!听说攻入内城之后,还派人拦着丁奉等人不让进入。丁奉与武安国两人还差点与夏侯惇打起来!就算这样!曹操也没有发现玉玺。为此正在大发雷霆之际,又得到刘备向西而逃的消息。两个坏消息打击之下,被气昏了头也是可以理解的!”
张固与郭嘉闻言随即哈哈大笑,鲁肃见状,疑惑不解正要询问之际。只见张固将怀中之物掏了出来!对鲁肃扬手说道:“子敬啊!曹操心心念念的东西在这呢!”
鲁肃宛如被定住一般,愣愣地站在原地,双眼瞪得浑圆,嘴巴微张着,满脸都是难以置信的神情。少顷,他回过神来,脸上的惊讶之色愈发浓郁,高声喊道:“主公和奉孝竟然做出如此惊天动地之事!可为何连我都一直被蒙在鼓里!”
张固面不改色地将锦囊小心翼翼地重新放回怀中,然后摆了摆手,神色凝重地说道:“先别提这件事了,我如今心中存有一个疑惑!按照我和奉孝之前所拟定的计策,我们究竟应该即刻拥立一位新皇帝呢?还是暂且按兵不动,再等待一段时间看看情况之后再做决断?”
鲁肃闻听此言,眉头紧紧皱起,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去;而一旁的郭嘉则双手抱胸,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前方,同样开始思考起来。一时间,整个屋子里鸦雀无声,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时光仿佛凝固了一般,一分一秒缓缓流逝,就这样过去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二人像是心有灵犀似的,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彼此对视了一眼。
鲁肃深吸一口气,率先打破沉默,缓声道:“那肃便斗胆说一说自己尚不成熟的看法吧!依在下之见,咱们目前最好还是稍安勿躁,再耐心等待一阵子,观察局势的变化之后,再来决定是否要另立新帝更为妥当!”
郭嘉听完鲁肃所言,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接口道:“此次,嘉确实颇为认同子敬兄的观点!当下形势未明,的确不宜轻举妄动,还是以静待变较为明智!”
张固看了二人一眼,连忙问道:“这么做的理由呢?还请二位解释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