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将自己的包裹安放在不远处的床铺上,随后开始细细打量方远山。
只见此人五官端正,浑身散发着浩然正气,俨然一位翩翩少年郎。
云峰心中暗想,此次他必定能拔得头筹,未来官运亨通。
正在背诵诗文的方远山察觉到,云峰自从进屋后,便一动不动地盯着自己,这让他不禁有些不好意思。
他缓缓放下手中的书本,朝着云峰拱手行了一礼,言语间带着几分谦卑:“在下姓方,名远山。不知这位仁兄一直凝视在下,究竟有何深意?”
云峰轻咳一声,微微掩饰心中的尴尬,随后起身回礼,言辞谦和而诚恳:
“在下季云峰,方才略有失礼,万望见谅。略通卜算预测之术,观方兄五官端正,气宇轩昂,更有一股浩然正气充盈其间。此次考试,方兄定然能够脱颖而出,拔得头筹,未来更是官运亨通,前程似锦。”
方远山赶忙行礼,说道:“那我就借季兄吉言了”
两人皆为读书人,加之云峰方才的一番言论,方远山与云峰愈发熟络起来。
他们谈论的话题广泛涉及诗词歌赋、策论以及时事等各个方面。
随着讨论的深入,方远山越发觉得云峰高深莫测,其见解之独到、学识之渊博,实在令人钦佩。
在一番交谈中,方远山时常向云峰请教,而云峰也毫不吝啬地一一为他解答。云峰欣赏那些彬彬有礼、谦逊且不耻下问的正直之人。
在多次请教之后,方远山收获颇丰。
他自然而然地将云峰视为自己的老师,因为云峰传授给他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时常对他在策论上的学问进行精辟的点评和指导。
两人亦师亦友,相互讨论。
距离乡试考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寺庙中借宿的人愈发增多,皆是前来参加此次乡试的学子。
初来乍到时,有的学子恃才傲物,目中无人;有的则依仗家财,颐指气使。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干扰方文山,他一心向云峰请教学问。云峰耐心地一一解答,时间一长,其他同住此处的学子也纷纷围过来,聆听云峰的讲解。
在云峰居住的小院中,共有十人,他们都是来参加此次乡试的考生。
每天清晨,他们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赶来聆听云峰的讲解。
不论之前是否存在疑惑,只要提出问题,云峰都会耐心地一一解答,即使有些问题以前已经讲过,他也不厌其烦。
往往以前他们在学院里始终记不住的知识点,云峰总能以独特的方式讲解出来,让他们豁然开朗。
因为云峰是这里年纪最大、知识储备最丰富的人,他们便尊称他为“云先生”。
只要是云峰讲解的知识点,即便再难理解的内容,也能被记得清清楚楚。
时间在云峰和众位学子的期待中悄然流逝,终于迎来了乡试考试的开始。
大家相互鼓励一番后,各自拿着号码牌走进了会场。
乡试历时九天,这九天里,众人仿佛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待考试结束走出会场时,每个人都是一身酸臭,有的人刚出考场,直接晕倒在地。
云峰倒没有像其他学子一样,毕竟他有空间可以休息。
刚回到寺庙的小院,其他住在这里的人,全都回来了,他们一回来,也不在乎身上的酸臭味,倒在床上就是呼呼大睡。
整整睡了一天一夜,才有人逐渐醒了过来,这才发现,自己的身上已经臭了。
乡试后,就是漫长等待放榜的时间,乡试放榜是在考试后的三天。
放榜的前一天,院子里的人们便开始筹钱,在放榜不远处的茶楼预订好了位置。
到了放榜那天,大家一行十人,早早地前往茶楼,焦急而又期待地等待放榜的消息。
谁都希望能够考中,考中之后便是举人,算是有官身之人,算得上光耀门楣。
茶楼内不时有小厮前来报喜,一时间有人欢喜有人愁。
得知自己中举的人哈哈大笑,发放赏钱;而未高中的人则失魂落魄,黯然闷头喝茶。
云峰一行十人,竟全都榜上有名,其中方远山更是高居榜首,成为解元。其他人虽名次靠后,但均有所获,云峰也稳定在第十名,唯有一人排在末尾倒数第二名。
这一结果无疑是对他们努力的最佳肯定。
彼此致谢后,他们纷纷转向云峰,恭敬地行礼:“感谢云先生一个月来的悉心教导,正是因为您的帮助,我等才能取得如此成绩。云先生,请接受我等一拜。”
他们如此一来,反倒让云峰有些不好意思了。
毕竟,他拥有外挂,而这外挂是他自身所带的。
若非他穿越了众多小世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他也不敢保证能够给予他们多少帮助。
“这一切都是大家各自努力的结果,何须言谢,反而让我不好意思了。”云峰连忙谦虚地回应。
大家都考上了举人,无不欣喜若狂,于是找到一家酒楼,包下一个包厢,聚在一起尽情庆祝了一场,喝的酩酊大醉,这才一起相伴回了寺院。
有人觉得自己学识尚浅,还需两年沉淀,准备三年后再来应试;也有人认为自己并非读书的材料,决定放弃考试,打算找个空缺的职位直接做官。
住在寺院的小院中的学子,纷纷道别,留下住址,书信常联系后,相继离开。
寺庙的小院,再次恢复了往昔的宁静,只剩下方远山与云峰两人。
方远山决定继续前往京城,参加会试,而云峰也怀有同样的目标,因此两人相约结伴而行。
而云峰高中举人的喜讯,早已由县衙衙役传至季家村。
原主的三个儿子闻风而动,纷纷归家,里正季宏远与族老们齐聚一堂,开祠堂上香祭祖,放鞭炮庆贺云峰高中举人。
现在是六月份,会试则在八月份举行。
从州城到京城需要一个多月的行程,云峰和方远山两人匆匆赶路,到达京城时,已是八月初,距离会试仅剩一天的时间。
两人还没来得及休息,就参加了会试,方远山发挥稳定,考中一甲第一名,云峰也以其一贯的稳健,考中一甲第十名。
会试结束后一个月,云峰与方文山一同参加了殿试。
方文山脱颖而出,考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五品纂修之职。
而云峰则被委派至边城萧县,担任县令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