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为东府里贾蓉成亲,因此贾府的团圆夜宴同婚宴合作一处,都放在了东府举办。
如三春和贾琮贾环等人,也都是刚从东府那边回来,只不过他们只要安静\/坐着吃席就好,不需要像凤姐这样忙着迎来送往,受重视的程度自然也不可同日而语,属于提前溜走也没什么人会在意的透明人。
像是真正受到重视又喜欢热闹的宝玉,此时还正在东府兴高采烈的玩乐呢。
黛玉耗费了自己好不容易攒下的空间能量,把贾珍拉入副本里提前告诫了一番,最后事实证明,贾珍压根就没有把梦里所发生的事情放在心里,贾蓉的亲事还是如常进行。
为此,她可是相当不悦。
当初为了让贾珍能够立刻行动起来,跟秦家退亲,黛玉甚至都没有吸取他的精气神作为惩罚。
早知道对方根本就不上心,她就该给贾珍来个狠的,让他好好体验一把重病缠身、生活不能自理的窘境,或许反而会让梦里的告诫更有威慑力。
不过现在悔之晚矣,空间的能量没那么快积攒起来,就算想再次把贾珍拉入副本里好好教育,也要再过上几天才能实现。
而贾蓉和秦可卿的婚事已成定局,接下来只有想办法盯住贾珍,不让他对自己的儿媳妇起什么龌龊心思了。
从凤姐等人所说的贾珍在婚礼上的表现来看,至少目前贾珍还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一心只盼着贾蓉能早日开枝散叶,让宁国府后继有人。
黛玉打算过段时间,等把红楼副本完善一点,再把贾珍拉入副本里的宗祠,重新用贾氏先祖的名义,给他看看自己和宁国府日后的结局。
若是能够点醒贾珍,他自己愿意痛改前非、有所作为的话,贾氏族长的这个身份,能够带来相当大的助力,甚至连带着能够改变荣国府的命运犹未可知。
不过黛玉对于最终的结果并不算太乐观,毕竟贾珍之前对于梦中的警告可是充耳不闻的,如今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若是秦可卿的身份,真的如同后世的人所揣测的那般要紧,那最好还是能把她好好的供起来,别让她再遇上前世那些糟心的事了。
黛玉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的盯着宁国府的那点事,左右现在秦可卿刚刚嫁到贾家,就算日后会跟贾珍之间有那么一点猫腻,想必也不会新婚燕尔的就出事。
所以黛玉在暗暗定下了贾珍的下一次家族教育时间之后,就暂且把宁国府的事情放在一边,中秋过后,她自己手上也有相当多的事情需要处理,暂且顾不上旁人了。
《西游记》前十册在重新印刷了5000套之后,再次迎来了一个销售高峰,之前多次前来询问这本书的人,终于见到有新书开始上架销售,顿时忙不迭地奔走相告。
于是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又卖出了两、三千套,这之后售卖的速度才稍微放缓。
但这也不过是勉强满足了京城的需求量罢了。
《西游记》的口碑仍然在持续发酵,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到周边的城镇,到时候会产生更多的需求。
甚至有一些比较大的书商已经开始跟紫鹃的父亲接洽,想要大批购入,再运送到其他地方售卖。
这些书商一般都有铺设好的商路人脉,在大厦的许多地方都开设的有分号,想要把书运送到全国各地售卖,自然比刚刚开业的林氏书铺要容易的多。
只是要同这些书商建立起长期合作的话,就要能够保证《西游记》的库存充足。
如今,书铺后院的两间印刷工坊,都正在争分夺秒的开印后面十册的《西游记》,压根就腾不出手来,重新印刷前十册。
因此对于找上门来的书商,紫鹃的父亲也不敢擅自做主,只能把事情告诉了黛玉,请她亲自做决定。
黛玉经过一番思索,决定再给温泉山庄里的那些孤儿找点事情做。
温泉山庄那里的人手本就相当充沛,过几天地里的庄稼全部收割之后,更是有不少人都会闲下来,之后的冬季更是农闲时节,放着那么多人手不做事也是浪费,索性就再拿出两套印刷工具,让那些孤儿负责,也正好可以考察一下他们这段时间跟邓恩学文识字的成果。
而且两个地方同时开印,双方彼此之间都不了解对方正在印刷的书籍和详细的账目,日后黛玉做起手脚来也更加方便,随时可以利用空间能量演化出一批新书,假托是其中一个书坊印刷出来的,塞进书铺的库房里。
因此她让紫鹃的父亲放心大胆的跟找上门来的书商洽谈,选择其中名声最好、态度诚恳、所给条件也比较优异的签订契约,确定对方究竟需要购买多少套《西游记》,她这边自然会重新组建印刷工坊加急印刷。
紫鹃的父亲本来就只是担心,对方需要的书籍数量太多,现有的印刷工坊忙不过来,现在得知黛玉即将另外找地方开设新的印刷工坊,自然是松了一口气。
有了黛玉所给的底气之后,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找书商谈判了。
黛玉则是带上王嬷嬷等人,又前去巡视田庄了。
这段时间,田庄之前种下的各种农作物,都已经陆陆续续的开始成熟收获。
黛玉一方面是去瞧瞧产量如何,另一方面也是指导他们如何择优留种。
之前在黛玉的要求下,两个田庄都分别留出了好几亩的实验田,由经验最丰富的老农负责,在农作物开花的时候进行杂交实验,试图培育出能够超过母本的优秀粮种。
能不能真正出结果,黛玉其实并不在意,她只是希望田庄的人能够把这些实验田一直利用起来,按照自己教给他们的来自后世的方法进行科学的育种实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
这样日后当她偷偷用空间能量演化的那些高产粮种震惊世人的时候,就可以拿出这些实验记录,假托那些高产粮种都是多年实验的结果,这才不至于招人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