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这些无胆之辈的望风而逃,洪承畴的胆识显然更加过人。
他自降请之后,受到了极大的礼待。
比起在大明来说,洪承畴现在的生活显然更加的惬意。
即便如此,他心中依旧有几分惴惴不安。
倒不是还怀念故明的恩情,倘若真是这样,洪承畴也不会在那正值国家危难之际而降清了。
心中所忧之事,无外乎是对这满城的叫喊声,究竟是否会波及到其自身安危而担忧罢了。
洪承畴这类人吧,是一个极其注重个人得失之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实际上,在崇祯时期,能保证不投降黄台极的只有对明朝有坚定忠诚的儒教信徒。
别说对面只是个黄台极,就算对面是李世民、赵匡胤都不会投降。
这类人的代表就是长山之战后被俘,一直被黄台极宣传为当代文天祥的张春。
被俘之后,张春实际上在内心深处已经认输了,甚至还在践行自己人生观的同时又给清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但在得知松锦之战爆发后还是忍不住追随了自己的信仰,自杀明志。
而卢象升和孙传庭也大概属于这类人。
卢象升在绝望之际选择让部下逃走,自己战死。
孙传庭比卢象升更忠诚甚至更极端,一个文官战死能给敌人什么损失?
孙传庭选择亲自操刀逼迫士兵强行防守,就算自己死也要给崇祯起到最大价值的死,结果最后是怎么死的都成了个未解之谜。
但很清楚的是,洪承畴不是这类人。
有个明显事例就看得出,洪承畴在信仰和个人得失面前,更注重个人得失。
这个明显事例就是,在卢象升找死的那次清军入关抢掠时,崇祯召洪承畴和孙传庭勤王。
孙传庭一路狂奔,提前就位,然后被崇祯委派驱逐清军进而蹲诏狱。
孙传庭他不知道后果吗?
要么就是你得改名孙悟空能立马抡着金箍棒打败清军,要么就乖乖打吃力仗然后蹲诏狱。
孙传庭是知道的,但他依然选择蹲诏狱。因为他受过的教育和他的信仰,不允许他不忠诚。
而洪承畴知道谁勤王谁蹲诏狱,他也知道他不想蹲诏狱,于是磨磨蹭蹭,直到清军撤离前后才来了。
还有个明显事例就是,孙传庭才智过人,但他从未想过忽悠崇祯,借力打力,对部下孙传庭是用尽了手段进行控制,对崇祯,孙传庭全部实话实说,顿顿挨崇祯的骂,导致孙传庭干啥都很被动。
要不是陕西三边总督连着死让孙传庭有机会重新掌握秦兵,孙传庭很可能会在带着五千京营南下后提前去世的。
而洪承畴则非常擅长欺诈,为了避免崇祯逼他决战,洪承畴前后几次假装自己要集结大军出关,吓得群臣接连弹劾洪承畴要妄开边衅。
洪承畴想用这个借力打力,警告崇祯三思,靠着这一招磨了一段时间,直到被皇太极用张存仁的战略破局,逼的崇祯必须决战了。
洪承畴困守松山饿得皮包骨头眼睛昏花时,就已经有人举报明军中有人暗通清军要献城门了,洪承畴以敌众我寡形势不利,要大家团结求存的理由,不准部下互相举报。
一来洪承畴这个也有道理,这时候了要还互相举报质疑,只怕清军没来大家都要内讧完蛋了。
但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洪承畴已经准备摆烂,做好了投降准备了。
松锦之战时,经常接触清军的前线明军官员士兵,其实都已经对投降清朝没啥抵触了。
这一仗居然没有像长山之战一样出来一个宁死不降的张春,没投降的如曹变蛟、王廷臣等人,都是豪格接到黄台极命令后弄死的,换句话说,都没有进行劝降。
而由于洪承畴之前的声望很大,黄台极劝降对方,或许也只是想为自己的王朝立一块招牌,好让其他明人们受这块招牌的影响,进而放弃对大清的抵抗。
只是黄台极没想到的。
本来只是想把洪承畴当做第二个张春养起来,结果却还真让他捡到了宝。
洪承畴降清后,黄台极命隶镶黄旗的包衣牛录中,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
终黄台极一朝,除咨询外,也没有任以官职。
但显然这种情况很快就得到了转机,到了顺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四月初九日。
洪承畴从睿亲王多尔衮率军10万大举南下攻明,十一日至辽河,得知大顺军已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遂用洪承畴之谋,“出其不意,从蓟州、密云近京处,疾行而进”,直趋京城。
清兵入关、定鼎北京后,多尔衮对洪承畴十分器重,以洪承畴仕明时的原职衔任命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 成为清朝首位汉人宰相。
到了顺治二年五月,多铎率师攻占南京,多尔衮下“剃发令”,激起江南人民的反抗。
危难之中,多尔衮于闰六月派洪承畴取代多铎,任命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敕赐便宜行事,也正是因为洪承畴的高压政策和“铁血”手腕,最终镇压下了那些反抗之民。
可以说,这一次若非洪承畴出马,平息了叛乱,只怕清朝要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才创建就要到处起义的王朝了。
在对于满清的贡献上,洪承畴可谓是竭尽所能。
可惜,这一切全都是建立在同胞的血肉之上。
洪承畴的加官进爵之路,都是依托着对同胞们的残忍。
当然了,这一切在这个时空中尚未发生。
此时的洪承畴尚在京城之中,地位超然于其他汉臣。
如果没有崇祯的奇遇,历史定然还会如原本一般进行。
而他洪承畴,作为清廷皇帝最信赖的大臣,一生的福贵,定然也是少不了的。
等到了洪承畴七十三岁,同年也是康熙四年时,更是安然离世,清廷恩赐祭奠如制,谥文襄。
他的一生至此可谓圆满。
然而,若论起明末时最大的汉奸,他洪承畴必然是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