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归隐,境遇天差地别。
皇宫内,那座书香幽静的小院。王安公公,一夜白发。收到告老还乡的旨意后,身边的小太监们慢慢都不见了,皇帝的心思,太监最懂。
人走茶凉,甚至那些文人,也不传任何信息入宫了。
王安的一生,以干爹陈炬公公为榜样。陈炬清查贪吏,解救贤臣,在士林中备受推崇,名声直追三宝太监郑和。
可是。明明。他为士人们做的事情,比干爹还要多,还要深入,甚至远远逾越了界限,却没收到任何感恩回报。派去找刘一燝、魏大中的人都被婉拒了,拜帖也被退回了。后面,连帮他跑腿的人都找不出了。
人走茶凉,一夜之间,全世界将他遗忘。
他就一个人孤零零的呆了三天,若不是魏朝时常探访,或者差人来视看,恐怕他饿死宫中,都没人知道。
不得已,他让魏朝派两人帮忙打包行李。
那双枯柴一样的手,一夜之间长满了老人斑。关上院门,颤颤巍巍、老泪纵横,他将离开这座他呆了几乎一生的宫廷。
转身,他愣住了。
校哥儿率领一干内侍首领,笑嘻嘻的候在面前。
没等王安行礼,校哥儿就一把扶起了他。
“朕不是刘一燝、韩爌,满朝文武都误解了朕的意思。”
“王大伴从小看朕长大的,朕视为家中老人,叔伯长者,怎能轻离呢?大伴德高望重,宫中称为老祖宗,朕想着,老祖宗呢,就该做一些造福子孙们的事,朕,都已经安排好了”
王安哽咽无言,灰白眉毛,不,而今已是全白的眉毛,一抖一抖的,将信将疑。
-----------------
人间四月天,芳菲尽绽放。
紫禁城钟罄齐鸣,礼乐飘飘,皇帝竟用了前所未有的礼遇,来迎接这一拨泰西传教使团。
那日,黄克缵说,单凭泰西人火器可帮我挫败建奴,就当礼遇,于是朝堂再无争持。
“跪”
礼官指挥着一干受宠若惊的传教士
“拜”
红发、金发、黑发,齐刷刷的跪在自己脚下。
坚持这道程序,并非是校哥儿来自白皮高人一等的时空,想要什么心理补偿。
而是因为,这是必要的测验。来传教可以,但规矩,我定。
其实泰西人早来了。而且,为了传教,他们的底线,比想象中灵活多了。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泰西人,准确的说是小弗朗机人(葡萄牙人)就出现在镜濠,也就是后世的澳门。
明人对海权、租界什么的,根本没有概念。给相关官吏一点小钱钱,泰西船就得到在镜濠停靠修整的许可,慢慢这里成为泰西人的小定居点。
紧跟着传教士就来了。但,没人听他们说教。于是他们自称僧人(明人叫他们番僧),试图借佛教的皮,来施加影响,依然无效。
什么宗教故事、神话传说、生前死后,都是明人几千年玩剩下的。
他们没有灰心,甚至在镜濠修建了圣宝禄传教学院,培训新来的传教士汉语和汉家礼仪,努力扎下根来。当然,圣宝禄也收明人学生,比如徐光启就在此进修过。
通过圣宝禄学院,首任天主教“大中华区cEo”利玛窦,发现了大明社会的秘密。这里的人,可简单分为两个阶层,穿长衫的,穿短衫的。穿短衫的人一无所有,终日在地上刨土。没有人关注他们想什么,要什么,说什么。
穿长衫的人拥有一切,身份、地位、财富、话语权。搞定他们,搞定大明。
啥都不缺的阶层,并不好搞定,利玛窦还是发现了关窍。为何长衫者拥有一切?核心就是知识垄断。所以,开门的钥匙,就是知识。
于是利玛窦回cALL总部,钱多人不傻,学霸速来。
很多高知传教士纷沓而至,开始了东西方知识的火花碰撞,慢慢的也就打开了局面,北京、山东、杭州、南京、山西,由于有长衫者的捐助支持与保护,各地开出了教堂。
以知识为钥匙,打开传教之门,这就是着名的“利玛窦规矩”。
高光出现在二十年前,利玛窦见了校哥儿的祖父,献上地图、书籍、礼物。只是因与臣子闹翻,万历无心朝政,忧伤躺平。
然而,利玛窦之后,接任的龙华民主教却是古板之人,他出身贵族世家,颇有雄心壮志,不愿萧规曹随。利玛窦认为传教还只是开荒的阶段,连播种都算不上,龙华民却准备收获了,他准备将通俗易懂的“上帝”音译改回去,并颁布命令,禁止教徒祭拜祖先、禁止娶妾……,一番操作下来,把自个儿弄得天怒人怨,然后就发生了着名的南京教案。
文风兴盛的南直隶,怎能容许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行?于是传统士人冲击教堂,争斗之下,出了人命,传教士被赶出南京,全国禁教。当时主持此事的南京礼部尚书,正是当今内阁大学士沈?,此刻板着脸站在校哥儿身前。
而他的对面,则是工部尚书徐光启。
这就有意思了。
校哥儿出神了一会儿,他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这个年代的欧洲人,并不比大明人高大,更不比大明人干净文明。
所以,真的是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吗?
他很快就回过神来了,一位穿着儒袍、身材魁梧、高鼻深目的美髯公,正用字正腔圆的大明官话做开场白,传达教皇保罗五世对大明皇帝的问候。
这问候货真价实、金光闪闪,令人心旷神怡。尤其是祝词之后的礼单部分。
罗马教廷及泰西各国珍品藏书七千卷、来自巴达维亚、马喇加等地的数百名工匠,来自世界各地的动植物种子、种兽,甚至还有两艘盖伦船和各种甲胄枪炮……
七千卷!校哥儿看过单子了。除了各种教义,天文、地理、机械、物理、数学、生物,都有,心脏都快乐炸了。为征服大明士人,这些书前年刚运到大明。
至于别的,泰西人为何如此大方?肯定不是校哥儿提前给徐尚书透露了胃口,开出了清单。那清单上许多内容,泰西人而今还在满地球寻找。
五年前龙华民神父牛笔了一把,所以在大明传教是非法的。所以皇帝透露,泰西人拿什么来,都会有等价回报。
为了这次相遇,我连见面前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都做了很充足的准备。双方都是。
刘时敏、曹化淳等人备了很久的课,也备了很久的货。比如丝绸、茶叶、瓷器,都是皇家定制的极品。
举例,景德镇的御用瓷器。原来的规矩,皇帝要一千个瓷碗,景德镇会生产至少三千个,确保开窑后万无一失。然后,剩下的两千个就地销毁,因为刻上“御用”两字,除了皇宫之内,谁用都是造反。
诸如此类浪费,必须杜绝,多余产能,自然是宁与友邦,不予销毁了。皇帝甚至还让定制了部分带圣经传说,绘有相关画像的产品。
这些回礼的样品,已经由内侍端上来了,亮瞎了小部分泰西人的眼睛。
大部分教士们,依然面不改色,他们要的不是这些。但那些同来的各国商人,已经呼吸紧促了。
校哥儿必须兑现自己的诚意了。
“朕会写信给尊敬的教皇阁下”
“oh mio dio!”(我的天哪!)
皇帝的第一句话就引来传教士们的欢呼,声音都压不住。很快,有人教他们朝堂礼仪了。
“感谢教会不远万里,为大明送来知识的福音”
“不止是这一次的礼物,还包括先前送来的《坤舆万国图》、时钟、图书。”
“朕听闻了利玛窦先生的故事,十分感动,朕更愿意称他为,大明人民的好朋友”
“为方便诸位阁下在大明传播学识,朕委派大明礼部孙如游尚书,与诸位商议今后所有学识交流。”
“明年是大明的科举之年,孙尚书的礼部已通知全国,不参加秋闱的饱学之士,可提前入京,与诸位交流知识。哪位阁下若能教大明士人折服,朕愿意聘为朕的老师”
“此外,朕已令人在利玛窦先生的坟墓之处,建起一座御赐京师大教堂,并追封利玛窦先生为大明勋爵。希望诸位阁下,可以承续利玛窦爵士的志向,加深双方知识交流,让友谊天长地久”
“oh mio dio!”
当那位汉名为郭居静的美髯公翻译完毕之后,一干传教士已经泪流满面了。
东方最大帝国的皇帝亲笔书信、封爵、皇家教堂。伟大的成就啊!
这一幕,同样出乎大明高官们的意料,徐光启热泪盈眶,沈?大学士脸色铁青,一干正人君子已经摩拳擦掌了,番僧们还能教我们学识?
孙尚书笑容如菊花绽放,唯有他知道皇帝的这些封赏有多廉价,内中挖了多少个坑。
激动过后,领头的龙华民主教站了出来,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