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双手把玩着银币,微微一握。
果然。
这银币颇为坚硬,明显不像纯银那般柔软。
他饶有兴致的点点头,然后问道:“钱币是国家根本,不容动摇。”
“此币能否被仿制呢?”
闻言,李斯等人顿时面色一肃。
的确。
钱币如果被造假,对国家危害太大了。
关键是。
现如今六国余孽蠢蠢欲动,一旦让他们能够制造出假银币的话,大量假钱便会流入民间,届时秦国的经济基础,都可能被颠覆!
李左车当即笑道:“启禀陛下,铜币,银币均需要特制的模板和许多工具才能制造,这些东西耗资甚巨。”
“许多工具甚至集结我秦国物力,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即使有心怀不轨之人想要仿制,难度也过于巨大。”
“更何况银币的配方只有极少数人知晓,这些人都随时处于严密监视中。”
“而若是没有比例配方,制造出的银币无论是色泽,质地,都远远比不上我所造的银币,即使是寻常黔首也轻易能够察觉真假。”
众人听得微微点头。
不过王绾却好似想起来什么,又问道:“此币含银几何?”
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虽说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之类的说法。
可谁都知道国家发行钱币,肯定也要有利可图的,只是利润大小的问题。
银币的含银量过高的话,那么当然不可能出现假币,因为制造出来根本没有利润,但同样秦国也没有了‘利润。’
那这钱币造出来有什么用?
可要是含银量太低。
黔首们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用手里的真金白银换一块‘铁疙瘩。
就算有严酷刑法的强迫,可民间积极性不高,相应的新钱币被黔首们接受的速度就非常慢!
如此一来,新钱币对国家同样没有任何用处。
而李左车却是胸有成竹的回答道:“此币含银并不算低。”
“其中比例是殿下与我仔细商讨后决定的,既不会造成银币的本身质量低廉、令其无法在民间流通,也不会过多,以至于被人重新熔铸后得到更多的银。”
“而且无论是银币和铜币,都采用了对应的混合锻造配方,质地非常坚固,极其耐用,无论光泽,手感,均为上乘,一般黔首的接受度很高。”
“关键是耐磨损!”
说到这,李左车微微一顿。
他从怀中拿出一枚银币:“此枚银币便是经过“磨损”验证的,其光滑程度,以及本身质量并没有什么变化。”
众人也不禁若有所思。
是啊。
新钱币的制造全程保密,想要泄露出去的话难度太大了。
而且工序繁琐复杂,又耗时耗力,等闲是不容易仿造的。
关键是银币含银八成左右,仿制的人想要流通假币,除去中间渠道的话,成本根本就收不回来。
不过这‘耐磨损’……
又有什么门道吗?
而嬴野此时也接过话茬道:“一般金银铜在作为货币使用时,日积月累下难免会有损耗。”
“甚至绝对有大量商户将到手的银币‘搓’下来一小点,这样长期积攒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利润。”
“究其根本。”
“是因为金银的质地都比较柔软,而价值又够高,自然有人见财起意去做这种勾当了。”
“不过新钱币却不同。”
“铜币不用多说,本来质地就非常坚硬,再加上价值不算太高,所以不会出现损耗。”
“而新银币在通过特殊配方造出来后,质地同样坚固异常,并且表面很光滑,如果硬是‘搓’下来一点的话,黔首们不傻,当然不会愿意交易这样的银币。”
嬴野这番话落下后,李斯等人顿时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虽然造新币这个事已经很久了,可他们还真没考虑过‘日常损耗’这个问题。
现在嬴野一提,他们顿时就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事实上。
后世的‘一条鞭法’‘火耗归公’等等,都和这个‘日常损耗’有关系。
而这个问题引发的严重性。
导致后世的明朝收不上足够的赋税!
甚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因为明中期开始向百姓收赋税时。
按照一条鞭法的规定,是徭役,田赋和其他杂征全部统计在一起,以收银子的方式统一折算的。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
银子因为是贵金属,质地柔软,贫苦百姓日常使用时通常是以碎银的形式交易的,是会磨损的!
打个比方:
假设明朝某年要收1000万两银子的赋税,而官员肯定不能把百姓交的碎银交上中央,必须要重新回炉重铸成银锭!
而地方官员们在重铸银锭时,期间肯定有折耗,也就是火耗了,而这个火耗当然也只能有百姓们承担了。
如此一来。
各地官员就借着所谓的‘火耗’大肆敛财,甚至火耗是赋税杂征的几倍!
这样明朝的百姓们越来越穷,地方豪绅官员们越来越富,唯独明朝自个啥好没占着,还得被百姓指着脊梁骨骂!
不过嬴野当然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
银币!
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新银币并不柔软,除非故意破坏,不然很难出现磨损。
而且银币如果作为秦朝通用货币单位之一,与铜币共同流通民间的话。
一般黔首们都完全用得起!
也完全不用担心秦朝中央派给地方的赋税,会被官员们以某种名义加征了。
而就在众人沉思时。
嬴野已经对李左车继续说道:“金币的价值太高,寻常黔首不可能用得起,所以有关金币的锻造,你暂时也不用着急。”
“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保证银币,铜币的锻造流程,配方的保密性!”
“那些参与制造新币的工匠,官员们……你心里要有数!”
嬴野向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现在既然把铸币这事交给了李左车,相关的事情当然也一并交给李左车负责。
当然这也是因为李左车在铸币这事上表现不错,嬴野准备借此再考验他一番,然后决定是否重用。
“不要让孤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