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明迩的回京,他和谢琳琅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
日子定在了五月初五,礼部特意选出来的好日子,温度适宜,百花齐放,宜嫁娶。
谢家是有名的名门望族,谢家小姐和皇室的联姻也是明成帝最满意老二的地方。
这天,明成帝特意把明迩叫进宫中,父子二人一起去了贵妃娘娘的玉兰殿。
贵妃娘娘父子二人迎着外面的天光缓缓走进,一时之间有些恍惚。
自己有多久没有体会过一家三口的温馨时刻了。
“老二,一转眼你也到了娶妻生子的时候了,遥想当初,你还是一个这么大的娃娃呢。”
坐到主位上,明成帝看着一旁的明迩,心中也是生出几分感慨。
贵妃娘娘今天穿了一身湖蓝色的宫装,沉稳大气又不失女子的柔美。
看着母子二人相似的脸庞,明成帝眼眶似乎有些发红,不等众人细看,就恢复了原样。
“谢家世代名流清贵,从不与皇室联姻,就算是朕也不能逼迫他们。
谢家女在外素有才名,规矩礼仪也是名门闺秀的典范,性子沉稳大气,你俩一个沉稳一个跳脱,倒也是一对天赐良缘。
以后万不可行事毛躁,夫妻一体,做事要有商有量,这样才能成大事。”
明成帝态度和缓,面容慈祥,就像寻常百姓家的老父亲一样尊尊善诱。
明迩用力的点了点头。
“孩儿明白,必不会让父皇失望。”
明成帝欣慰的点了点头,看向一旁的太监。
小太监出去之后,不一会儿就带着一排宫女手中捧着托盘走进来。
“这是朕特意挑选的,送给你们夫妻二人的求婚礼物。”
托盘上的红布掀开,成双成对的玉如意,做工精致,名贵非凡的头面,还有一些橙色造型极佳的随身玉佩,桩桩件件,精美无比。
贵妃娘娘也朝着一旁的管事嬷嬷点了点头。
嬷嬷从内殿捧出来一个木匣子,走到众人面前,木匣子掀开。
“这里面,是我给儿媳准备的礼物,还有5万两银票,京郊的两个庄子,6个铺面,以后好好经营,够你们日常吃喝的。”
贵妃娘娘的礼物比不上明成帝的礼物贵重,但一看就是精挑细选,极为适合年轻的女孩。
庄子和铺面是贵妃娘娘的嫁妆,她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如今儿子大婚,正好作为新婚礼物。
明迩知道自己母亲手里还留了一些,也不多言,恭敬的行了一礼,收下了父母的礼物。
另外一边谢琳琅也被母亲叫到了闺房之中,细细讲述着嫁妆单子。
“儿啊,你喜欢二皇子,以后嫁给他会面临的问题,母亲不必多说,你也知道。
若是你喜欢的是寻常百姓的男子受了委屈,母亲尚可以替你做主,可你嫁的是皇家,哎!罢了,若是真的受了委屈,你也不要憋在心里,尽管回来给母亲说。
我们谢家也是名门望族,还是有些脸面的。”
谢母看着自己娇俏的女儿,心中叹气。
谢琳琅拉着母亲的手。
“母亲,二皇子很好,他和别的皇子不一样,品性极佳,而且对我也是一心一意。
这一点很多世家门都做不到的,就算是父亲院中也有几房妾室。
可他自从和我相识之后,再不看寻常女子一眼,我能看出来他并不是作秀,我也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会看错。”
谢母点了点头,女儿说的话和她打听到的是一样的。
二皇子院中干干净净,确实没有妾室通房,而且为人好武,性格坦率纯良,若不是传言一致,就算是女儿再恳求,他也必会做那棒打鸳鸯的人,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女儿进火坑。
“母亲,你莫不是忘了?儿从小习武,也有一手不错的武艺呢。”
谢母的心终于安定了下来,自己的女儿对外端庄贤淑,素来有才名,但只有他们谢家人才知道,自己这个女儿从小就是个皮猴子,上蹿下跳,没个安分。
自家人打过了,也骂过了,但依然没有阻止女儿习得一手好武艺的决心,如今的女儿寻常三五个大汉不能近她的身。
想到了这里,谢母压低了嗓音。
“儿啊,二皇子知道你有一身武艺的事情吗?”
谢琳琅脑海中浮现出两个人第一次见面的景象,不由得轻笑出声。
“母亲放心,他知道的,而且我还救了他两次呢。”
谢母看着女儿的表情,知道她没有说谎,突然又有些担心。
“儿啊,夫妻床头吵架床尾和,以后若是他真的惹你生气了,万万记得不可对自家夫君动手,我们要讲理。”
自小长大的女儿,谢母怎么可能不清楚自家女儿是什么德行,从小学习的师傅在武林当中都是有名的好手,二皇子能被自家女儿所救,武义自然是比不得自家女儿的。
想到自家女儿快意恩仇的性子,不由得又开始替二皇子担心起来,心中默念着,千万要保佑,别把二皇子给打坏了。
谢琳琅看到母亲的表情,小嘴一撅。
“母亲~我已经是个大人了,老二和我认识时间不短了,如果不是我们俩人脾气相合,我怎么可能和他成亲?
而且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从来没有打过他,以后只要他不犯太严重的错误,我也不会对他动手的。”
谢母想要问一下什么叫太严重的错误,但想了想还是没有问出口,还把听到的答案更加让人心塞。
“我儿知道就好,这个嫁妆单子你收好了,这都是你外祖母当初给我的陪嫁,你姐姐有一份儿,你有一份儿。”
谢琳琅这辈子第一喜欢的是习武,第二喜欢的是家人,第三喜欢的就是钱财。
自己的嫁妆单子看的那叫一个仔细。
“儿啊,你说实话之前给你的铺子,你赚了多少了?”
谢家虽然是名门望族,但对于儿女的教养极好,而且每一位子嗣再到15岁的时候都会给他们一间铺子,100两银子,让他们学着打理,盈亏自负。
谢琳琅之前总是往外跑就是为了把铺子经营起来,谢母知道女儿喜欢折腾,而且平时花费不小。
每个人的月利银子都是有数的,女儿自从有了铺子,再没有问她要过银钱。
以前没有过问,那是因为挣多挣少都是女儿的私房,如今女儿就要出嫁了,难免有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