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施工队的队员们也是人手一碗,或蹲或坐,围成一团,慢慢地吸溜着。
太烫了,但是鱼汤也只能趁热喝。
一旦凉了,再好喝的鱼汤,也是会有腥味的。
“主家是个好的。”向阳施工队的二把手刘海叹息了一声说道。
如果说是陈向阳负责设计,那么刘海就是专门负责人员调动与安排。
施工队所有人员,谁擅长干啥,什么时候该上哪组人,他心里门儿清。
“确实。”程飞也点点头。
程飞是向阳施工队的三把手,负责后勤保障,包括队员们的伙食以及各项收支。
同时,程飞也是一个珠算高手。
想当初,他们三个还没有闯出啥名堂的时候,为了招揽生意,带队走南闯北,风里来雨里去的。
啥样的工程都接过,小到修补村头的破围墙,大到给镇上的大户人家盖宅院。
一路上遇到的主家形形色色,多了去了。
哎,那些冷眼和刁难,他们也没少受。
有的主家仗着手中有俩钱,颐指气使的。
活儿干得再好,也挑三拣四,工钱还拖着不给,把人当廉价劳动力来使唤。
要是跟他讨要工钱吧,他还先急眼,倒打一耙。
可到了紫家这儿,这种事儿完全不存在。
不但有了紫宝儿的代师收徒,还真的就传给了老大不少的图纸和技术。
这些图纸和技术,他们也都是跟着学了的,这些可都是师门传承啊。
那小丫头才多大,就这么毫无保留地拿出来。
他们自认自己可能都做不到如此的大度无私。
就连最近让大家赞叹的砌墙法,都是紫宝儿传授的。
据说,老大手里还有好几种不同的砌墙方法,他自己都还正在研究呐。
更不要说,这还时不时地加餐了。
从来都没有哪个主家给他们准备一日三餐,还天天晚上有加餐。
这么多天下来,他们的队员有一个算一个,都胖了一圈。
想到这里,程飞低头看了看自己微鼓的肚子,揉了把眼睛:“好好干!”
“嗯,好好干。”
大家纷纷响应,都自动地把自己归属到紫宝儿师门。
众人都喝完鱼汤,施工队的队员们直接等着吃晚食,帮忙的村民就可以直接回家了。
赵纪那一碗鲫鱼汤,只是抿了一小口尝了尝,就偷摸着跟胡玫打着商量:“胡奶奶,我能不能端回家喝,待会儿再把碗送回来?”
胡家怜爱地看着这个懂事的孩子,说道:“可以,碗不急着送,明儿个一起带过来就行。”
“哎,”赵纪高兴地应下:“多谢胡奶奶。”
胡玫看着端着碗小心翼翼行走的背影,转身就看到了过来还碗的郑有银。
郑有银看到胡玫一副找人的模样,就问道:“婶子,是有啥事儿吗?”
众人都在忙着,胡玫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干脆就说道:“我是不放心赵纪一个孩子端着鲫鱼汤,万一碰到那些个不长眼的人……”
胡玫话没说完,郑有银就明白了她的意思,赶紧说道:“婶子放心,刚好我喝完了,去送送他。”
“好,那婶子谢谢你啦。”
“婶子,不谢。”
郑有银放下碗,就小跑着追赶赵纪。
工地这边大家都在喝鲫鱼汤,村子里的其他人当然很快就知道了,有那眼皮子浅的,就也凑了过来,妄想也能喝上一碗。
宋虎就站在边上,还有赵桐度和赵佑洋一左一右,虎视眈眈。
有心存侥幸者看到这架势,也就摸摸鼻子,讪讪地走了。
也有那些个脸皮子厚的,就还在周边继续徘徊的。
比如,赵麻子。
在梧桐村,一提起赵麻子,那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人今年四十二岁,是梧桐村有名的混不吝的。
他看到赵纪一个人端着鱼汤碗,慢慢往家走,就动了心思,迎上几步。
待看到郑有银快步跑过来时,就脚步一顿,立马转了个弯儿,拐到另一条路上。
赵纪虽然小,但不傻,对着跟过来的郑有银道:“有银叔,谢谢你了。”
“谢什么,”郑有银当然也看到了赵麻子,摸着他的脑袋,接过他手中的碗,说道,“咱不都是那什么来着……同……”
赵纪好笑地补充道:“同学。”
“对,就是同学。”
郑有银也嘿嘿笑了起来。
反正他是不知道“同学”是个啥子意思,那个小丫头嘴里就是有无数的新鲜词儿。
紫宝儿在教完王三妞如何清洗鲤鱼之后,嫌弃鱼太腥,就跑走了。
她来到前院紫二郎惯常做木工的地方,小脑袋四下转动着,看看没啥人,就小声问道:“二郎哥,那个算盘做得怎么样?”
“当当当当……”
紫二郎就像是变魔术般,从角落里扒拉出一个小算盘,簇新簇新的,打磨得也非常光滑。
紫宝儿赶紧接过来,拨弄了两下,发出“噼里啪啦”得清脆声。
她禁不住赞叹道:“二郎哥真厉害。”
紫宝儿的这句话可不是随口说出来的恭维话,而是发自内心的。
她就是打心眼里觉得,自家二郎哥是顶顶厉害得。
紫二郎在木工方面,那真得说是老天赏饭吃,天赋极高。
他的手上还有紫宝儿给的播种机、曲辕犁等等农具图纸。
就说那曲辕犁,这段时间,他没日没夜地琢磨,现在都已经摸得八九不离十了,组件都已经做好,摆放在一旁,就差最后的组装收尾了。
等这边曲辕犁一完工,他就着手研究播种机,保证明年紫家都能够用上新式农具。
这个小算盘,就是紫宝儿专门给小五准备的生辰礼物。
这是她来到这个时代,家里第一个过生辰的亲人。
所以,紫宝儿特别重视。
“二郎哥,你还要多做几个,争取每人一个的。”紫宝儿说道,“外面如果有人需要,二郎哥可以收费哒。”
不能什么都是免费的,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紫宝儿也是明白的。
紫大郎哥几个,还有小四和小五,等到众人喝完鲫鱼汤,看看没啥事,就各自拎着竹桶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