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子敬相互看着,拱了拱手。
久仰久仰,失敬失敬。
两人毫无营养的一阵客套。
斐潜微微笑着,站在一旁,不予置评。
斐潜对待三国人物的态度,是随着认知的提升而不断变化的。
在最开始的时候,斐潜其实自我认知是很渺小的,毕竟他原先的身份就是一个屁民,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司小吏而已。在工作之中,哪一个老总都能叼他,在家庭里面,他的地位比狗都低。
这样的人见到了传说中的三国人物,自然免不了会有些激动,就像是平常人见到了明星。至于像是什么键盘侠,自然是天不怕地不怕,当然也就看不起斐潜谨小慎微的模样。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斐潜也从盲目的崇拜,或者叫做经验性的信赖之中醒悟过来,明白了三国之中的这些人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符号,抑或是固定的一个模板。
他们也会有情感,有错误,也会拉屎放屁讲粗话,着急了跳脚骂娘。也不是什么一登场就是数值全满,技能全亮,随时都能开个大什么的……
直至当下……
先是马越,后是鲁肃,最终使得斐潜对于三国人物的态度,走向了一个较为成熟稳健的方向。
这些三国人物,首先是一个人!
不是简单的一个名字,或者是一个符号!
人就有七情六欲!
鲁肃的『七情六欲』又是什么?
历史上只是注释了鲁肃和周瑜的交情,和孙权之间的关系,但是实际上鲁肃和周瑜之间的友情,真的就是牢不可破,情比真金?
显然也不完全是。
关系好,是因为鲁肃和周瑜的利益并没有太大的冲突,而且从某个方面来说,周瑜是鲁肃的举荐人……
不过,有意思的是,既然周瑜早在孙策时期,就已经拐走了鲁肃,为什么到了孙权之时,鲁肃才真正的进入了江东政治生态圈子里面呢?
可以说是孙策和鲁肃之间相性不合,但是斐潜更相信是孙策和鲁肃没能聊到一块去。
对于孙策来说,可能当时孙策根本就没有想要在江东久待,他可能更想要加入中原角逐,至少是先回到江淮一带去发展壮大,所以对于江东士族很不客气。这在后来孙策遗言当中也略有展现,他对于孙权也谈不上多么看好,甚至告诉孙权不行就走……
可是孙权不一样。
孙权的目标,一切的一切,就是保全江东基业,尤其是在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孙权的情况下,鲁肃出现了。鲁肃肯定了孙权有『大帝』之姿,并且献出了以江东为基业,觊觎江北,寻找机会问鼎中原的大战略。
虽然这个大战略在后期看来有些扯蛋,但是无疑当时给予了孙权一剂强心针!
因此孙权和鲁肃才真正水乳交融起来……
所以历史上,鲁肃到了江东,在孙策期间得不到重用,默默无闻,到了孙权时期,在赤壁之战才真正崭露头角,成为重要的谋臣智囊!
而现在么,赤壁之战没了,鲁肃在江东的重要性,也就没有像是历史上的那么高。
这是斐潜觉得有机会拉鲁肃过来的原因之一,但是在真正见到了鲁肃之后,在鲁肃恭敬却疏远的言辞之下,斐潜就意识到,他有些自以为是了,鲁肃不太愿意来关中。
斐潜甚至一度想过,要用周瑜的病来要挟鲁肃,可是细细思量之后,斐潜也打消了这个设想。一来是这样做多少有些卑劣,二来是鲁肃和周瑜的友情,真的能像是刘备三兄弟那么亲密无间?
显然不是。
如果周瑜真的和鲁肃关系密切到如同兄弟一般,那么鲁肃应该在孙策时期就已经上位了,不必等到孙权之时才获得晋升的空间。
所以鲁肃和周瑜应该是密友,利益不矛盾,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配合的相关体,但是绝对不是什么生死兄弟。以周瑜来要挟鲁肃,显然不会成功。
那么,以其他的方面,来满足鲁肃的需求呢?
斐潜思考之后,觉得不妥。
斐潜确实也可以给鲁肃很高的,超出江东水准的待遇,但是那样很不妥。
名气和能力,现如今不再是斐潜所关注三国人物的重点!
现在斐潜需要的是『合适』!
或者游戏化一些的名词,叫做『相性』也可以。
这不得不要感谢马越。
正是马越给斐潜敲响了一记警钟,让斐潜从战胜曹操的喜悦和骄傲之中,清醒过来。
马越是老资格了,但是老资格并不代表着就一定会和斐潜思维一致,步调一致!
那么,还有多少『马越』会出现?
引进新的人才,就能改变解决这个问题么?
引进人才不是不好,但是没有任何想法,也没有任何的规划,只是为了引进而引进,那就肯定会出问题。
斐潜想起了后世公司里面,几乎年年都在喊着引进人才,将原本的老员工当作牛马,新员工一进来的工资就可以比老员工要高,然后还美名其曰是鲶鱼效应,但是实际上是怨声载道。能不能有鲶鱼效应,是要看老员工的具体情况,而不是随便往水里丢鲶鱼。
从桓灵二帝开始,因为长达近两百年的平安富足生活,山东大小地主,士族豪强也渐渐偏向于放纵疏狂享乐一流,直至魏晋时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集体嗑五石散都算是雅事,一群人裸体跳舞闹市癫狂,都是风流,要的就是自由奔放,放荡不羁。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家国天下虽然被名士挂在嘴边,但是实际上真正去做实事的并不多……
江东山东的名士,很多都是如此,鲁肃有没有多少的这样习惯?
斐潜不得而知,但是可以再观察观察。
斐潜带着鲁肃来,就是为了这一点。
鲁肃鲁子敬,枣只枣子敬。
两个人的名字都是子敬,但是做着不同的事情。
鲁肃在江东有没有受到万人敬仰,百姓拥护,斐潜不清楚,但是在关中,枣只的名声在田间地头,比斐潜的这个骠骑,还要更受欢迎!
普通百姓民众对于斐潜,是尊敬,但是对于枣只,却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因为关中农业水利方面的事情,几乎就是枣只一手操办起来的,甚至包括畜牧业和林业。毕竟大汉『农桑』都算是在一起,没有分得那么详细。
几乎每一年秋获之后,都会有一些乡野里的老人,会带着一些农产品,特意走上十里八里的路,送到枣只的家里。
或许只是一些粟米,或许只是一些野果,都不是很值钱的东西,但是年年如此,送到了,磕个头,放下就走。
斐潜笑说这是百姓将枣只当神灵在祭拜……
对于关中的百姓来说,斐潜太过于遥远,不可触摸,难以接触,而枣只才是他们最经常见到,而且带着他们真正变得生活富足起来的官吏!
当一名官吏真正的为百姓民众办事,将百姓民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并且认真去做去解决的时候,百姓民众自然而然的就会去拥护他,根本就不需要官吏在台上卖命嘶吼。
斐潜需要的是真正做事的官吏,而不是只会卖命喊口号的官吏。
正所谓,不曾经历,不为经验。
在马越事件之后,鲁肃到来的思维碰撞,再加上斐潜的自我反省,最终使得斐潜对于人才的态度和观念,趋于完善和成熟。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就像是水到渠成。
『子敬,怎么穿这么少?』在两个子敬简短寒暄之后,斐潜上前拉住枣只的手,觉得枣只手有些寒凉,便很是自然的解下了身上的皮裘,盖在了枣只身上,浑然不在意枣只手上身上沾染的泥土和污垢。
『方才活动了一下,也不觉很冷……』枣只笑道,并没有因为斐潜解衣推食的举动就显得格外激动,『主公怎么来此?』
『听闻你在这里修葺,便是来看看……水渠修葺进度如何……』斐潜问道。
枣只站在土山之上,用手指点着,『那边靠近白渠一段,已经修得差不多了,现在就是赶工这边一截……』
斐潜一边听,一边看,时不时点点头,『热汤呢?水渠下面也要生火保暖……柴火煤炭可要备够。』
『都有。』枣只说道,『前几天刚拉了两三车来,在那边……』
『草蓑呢?冻伤的多不多?』斐潜又是问道。
『还行。轻微冻伤的在所难免……每一个时辰就会轮换,回土屋烤火取暖饮用热汤……』
『你也要穿厚一些……你原来那件皮裘了?』
『不小心沾了水,正在烤……』
『那这件你就先穿着……』
鲁肃在一旁,看着斐潜和枣只之间的互动模样,心中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有点不是滋味。
鲁肃下意识将注意力转移到了远处的郑国渠上。
关中冬日,已经是颇为寒冷了,可是前方郑国渠之处依旧是热火朝天。
大汉并没有严格的什么水渠修葺安全管理制度,所以现场的调度和安排就显得很重要,一旦出现只想要捞政绩而不顾一切的官吏,那么劳役苦工死伤就不可避免的会大量出现……
鲁肃慢慢的看着,却没有看到有什么劳役伤亡的情况。
石料和木料等物品,分门别类的堆放在水渠的一侧。
运输的车辆和人,将水渠边上的土地已经踩出了一条道路来。
在水渠的另一面,搭建了一些临时的棚子,正在冒着热腾腾的烟火气。
远远的,劳役悠扬的号子声传来,虽然听不清楚具体在喊着一些什么,但是鲁肃也能听出在呼喊之中,并没有太多的怨恨,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反而是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这……
完全不一样。
在江东,每一次的大规模劳役,都是官吏捞钱的好机会,都是平头百姓的大祸临头。
依稀之间,鲁肃听到了斐潜似乎问起了劳役死伤……
鲁肃愣了一下,转头过去。
『搬石头的时候,有两个没拿稳,一个砸断了腿,另外一个压死了……』枣只叹了口气,『断腿的那个,医师说接不上,就直接砍断了……』
『抚恤发了没有……』
『已经派人去发了……』
斐潜和枣只两人的话,鲁肃听了,却觉得难以置信。
开什么玩笑,这么大的工程,就只有一死一伤?
而且还有抚恤金?!
这……
不会是装出来的吧?
大汉什么时候会给劳役苦工抚恤金了?
不都是生死有命么?
可是,接下来斐潜和枣只的话题,却不仅没有让鲁肃释疑,反而更加的糊涂起来。
『这段时间,有没有发现什么人才?』
『有几个,准备让他们去工学院学两年……』
斐潜笑着点头,『善!我看可以再增一门课,专注水力工程……像是这些水渠桥梁,码头滩涂,磨坊水车……或许和营造科有些重复……』
『去掉磨坊,加入楼船?』枣只说道。
『有道理……』斐潜说道,『先试一两届,再行调整……呃,这个……江东水道繁杂,桥梁水渠众多,子敬不妨请这位子敬一同看看,也提点些建议……』
后半句话,斐潜是转头向鲁肃示意了一下。
枣只眉眼一动,『郑国渠?』
斐潜点了点头,『郑国渠。』
枣只笑道,『明白了。』
于是枣只就上前,邀请鲁肃一同前往郑国渠工地去看看……
在江东,装模作样的事情不在少数,嘴上说的漂亮和手下实际怎么做也是完全不相干的两码事,所以鲁肃对于当下斐潜所作所为,将信将疑。
不管是横向比,还是纵向比。
眼前的这一切,关中所有的情况,都让人难以置信。
枣只这么一邀请,鲁肃正好心中多有疑惑,也就半推半就的从了,跟着枣只一同返回郑国渠的工地。
斐潜看着鲁肃跟着枣只往前,示意黄旭嘱咐护卫小心看护。
虽然说鲁肃从见到了斐潜之后都表现得很是老实,就算是斐潜邀请一同而行,也都是恭敬的距离斐潜一两步,既不会太远也不会靠得太近,显示出良好的礼仪风范,依旧不可以掉以轻心。纵然鲁肃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他有兼职刺客的习惯,但依旧要有必要的防护和谨慎。
现如今这个阶段,收集三国人物,斐潜觉得,已经不是重要的问题了。
反倒是如何经营好现在的这个基业,制定相对应的策略,以及规划未来发展的方向,才是更为重要的事项!
斐潜站在土山上,眺望着周边的关中土地。
华夏历史上,在封建王朝之中,没有多少土地水土保持的意识,所以关中到了唐末之时,不管是植被还是土地的肥力,都被渐渐的消耗殆尽,在没有足够的农业产品的情况下,关中无法支撑起一个强大的帝国核心圈。
所以,从唐之后,人口逐渐是向东向南流动的,南方比北方的灾荒少,战乱少,淮河江浙一带才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成为了支撑整个国家重要的粮仓。江南就变成了财赋之地,税收可以占到国家收入的一半,在南宋之后,就更上一层楼,甚至还可以花钱买命……
随后在南宋也展开了对外的航海贸易,这些确实都是江南的优势,也是江南对于整个国家的贡献,无须怀疑和否认。
随着历史上的南方进一步的开发,引进了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江南作为农业支撑的地位,也越发的不可撼动起来,带来了江南的大小地主阶级的兴起,以及从宋代持续到了清朝,这么的长时间所构建出来的地主阶级官僚体系。
没错,对于这些江东江南的地主阶级体系当中的某个,或是某些人来说,他们并没有觉醒所谓阶级的概念,更多的只是下意识的抱团,老乡,同门,或者朋党。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就是维护江东江南的地主阶级利益,利用土地寄生在国家之上吸血,在上盘根错节,相互包庇,对下残酷无情剥削,欺压百姓。
就算是到了清朝,在改朝换代之后,江南的士族子弟集团,也迅速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继续利用土地向上对清朝统治者媾和,向下最大程度的剥削百姓,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
土地,土地。
众所周知,华夏其实并不是什么物产丰富的国家。后世早期的宣传,无非是要提振民族自尊心,可是被一些学者专家扭曲成为接近『天朝上国』的意味……
尤其是华夏缺乏贵重金属。
这一点,非常致命。
而距离华夏最近的,也是最大的,也是最为方便的两个贵重金属来源地,一个就是东倭,另外一个就是波斯。
可是以土地发家,并且以土地挟持国家国民的地主阶级,阻扰了华夏航海的发展,烧掉了航海图纸……
他们不愿意离开土地。
当然,一个帝国如人一样,同样也会变老。
大汉如此,大唐,大宋大明都是如此。
斐潜知道,关中必然也是如此。
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延长青壮期,然这个衰败来得更晚一点。
而延缓衰败的关键,不是一个人,而应该是一群人。
这个『群』的数量越大,就越有力量。
否则……
『主公……』黄旭在一旁低声说道,『这鲁子敬……要不要留下来?』
斐潜沉吟了片刻,便是笑着摇了摇头,『不必了……若是他愿意留,自然就留,不愿意……何必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