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灯笼刚刚做好,忽听天空中传来一声哨响。
姐弟几人都吓了一跳,均抬起头来,却见一朵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多彩。
“姐姐,是烟花!”朝哥儿兴奋地抬着头。
“是谁家在放烟花啊?”他问道。
黛玉也很纳闷,自家的宅子占了整条巷子,这烟花似是就在巷子里放的,有谁会专门跑到自己家门外放烟花呢?
朝哥儿笑道:“姐姐,我出去看看,保不齐是熟人呢。”
黛玉也觉得此事稀奇,叮嘱道:“让钱叔跟着你,再把林鹤带上。”
钱叔就是林如海之前的贴身小厮九经,而林鹤则是林顺和百灵的儿子,比朝哥儿大两岁,正好给他做个伴读。
朝哥儿点点头,“姐姐你就放心吧,我如今都九岁了,再不是小孩子了。”
黛玉白了他一眼,“九岁又如何,个子还没我高呢,装什么大人。”
朝哥儿自觉说不过姐姐,做了个鬼脸就跑出去了。
这会子天空中的烟花越来越多,映衬着整个天空彷如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一般。
黛玉也顾不得去多想,一心一意地欣赏起眼前的美景。
不一会,朝哥儿手舞足蹈地跑进来,“姐姐,姐姐,姐姐!
你猜,你快猜猜,到底是谁在咱们家门外放烟花?”
黛玉瞧他那激动的样子,一个名字立刻浮现在脑海,心跳也不由地加速。
不过她还是佯装不知,“是谁?我哪里能知道。”
朝哥儿拉着她的胳膊喊道:“是王爷姐夫!是姐夫!”
他这样大喇喇地喊出来,满院子的丫鬟都笑了。
黛玉又羞又臊,气得在他胳膊上拧了一下,“又浑叫!
看我不收拾你!”
朝哥儿捂着被拧的地方“哎呦”了一声,不过穿得厚,姐姐也没怎么使劲,其实一点儿也不疼。
他从怀里摸出一张信笺,“姐姐手下留情,这是王……姐……王爷让我带给你的。”
说着把信笺往黛玉手里一塞,“我可没有偷看哟。”
黛玉气得又想给他一下子,不过朝哥儿这次有了防备,一下子躲到安哥儿身后,抓着安哥儿的小手指着天上的烟花笑道:“安哥儿快看,是王爷姐夫放的烟花!”
黛玉白了他一眼,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她展开信笺,上书:“隔墙同赏烟花,也算与玉儿共度佳节了。”
她抿嘴一笑,这家伙不是应该在宫里参加宫宴吗?
定是见自己没去,特意跑出来给自己放烟花吧。
他倒是记得自己喜欢看烟花呢。
黛玉抬头看着天空,绚烂的烟花映照在她脸上,真是比烟花还要绚丽。
哪怕是从小一直跟着她的紫鹃和晴雯都不免看呆了。
“我们姑娘怕不是个仙女儿托生的吧?”晴雯忍不住说道。
紫鹃也点点头,“说不定还真是呢。”
烟花放完,黛玉心间涌起淡淡的惆怅,一低头,看见了桌子上刚做好的那盏奔马的花灯。
她抿嘴一笑,这不是巧了嘛。
“林庸,罚你跑个腿儿。”
朝哥儿疑惑地看向姐姐。
只见她举起刚做好的那盏灯,“喏,去给你……嗯,去给王爷送去。”
朝哥儿乐了,“这活儿我喜欢。”
他一把从姐姐手里接过花灯,风一样地就往外跑去了。
“哎,你慢点着,小心再跌了跤!”黛玉忙喊道。
只听远远传来朝哥儿的声音,“姐姐放心,摔了我也摔不了王爷姐夫的花灯!”
黛玉又气又笑,却也拿这个皮猴儿没办法。
不一会儿,朝哥儿回来了。
“没想到王爷姐夫这么大个人了,竟然也是个傻的。”
黛玉不解地看着他。
朝哥儿笑道:“我把灯给他,说是姐姐亲手做的,结果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
“他一把拉住我,问我是就他有还是人人都有。”
“那你怎么说的?”黛玉不自觉地捏紧手里的帕子,生怕朝哥儿胡说些什么。
朝哥儿得意地昂着头,“我说我姐姐亲手做的东西,岂能是人人有份的?这灯连我两个哥哥都没能轮上呢。”
朝哥儿这话说得讨巧,黛玉明明是做了两个的,只不过另一个给了安哥儿,事实上团圆兄弟确实也是没有的。
但是水溶听在耳朵里的意思可就不一样了,黛玉亲手给他独做了一盏灯呢。
朝哥儿看向姐姐,“姐姐,你可没看到他听到这话时的样子。
那嘴角呀,都快扯到耳朵根儿了!
可不是好笑死了。”
黛玉想了想水溶笑成这样的模样,也忍不住掩着嘴笑了。
“对了,王爷姐夫还念了句诗。”
“什么诗?”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朝哥儿学着水溶吟诵时的样子,还抬头望了望月亮。
黛玉的脸瞬时就红了,心中嗔道,这人,怎么当着弟弟的面就这样胡言乱语呢。
朝哥儿早就去学堂读书了,虽然先生是不教这些的,但是他岂能不知道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黛玉红着脸哼了一声,“我最讨厌李义山的诗了。”
说完转身就走了。
尚且不知情为何物的朝哥儿傻愣愣地站在那里,看看姐姐的背影,又看看一旁同样傻愣愣的安哥儿。
“弟弟,女孩子还真是让人捉摸不透啊。”
水溶提前离开皇宫,赶到林家门口放了场烟花,本是想弥补黛玉看不到宫里烟花的遗憾。
没想到自己还得了她亲手做的花灯。
这白马一看就是自己的追风,定是她特意做的。
可即便如此,水溶还是忍不住问朝哥儿是不是只有自己有。
没想到自己竟也变成了如此小心眼儿的人呢。
果然,这喜欢就是想要独占。
水溶小心翼翼地捧着花灯,谁也不让动,亲自挂在了书房博古架最显眼的地方。
观棋叹道:“上一次个手护一直抱到快要入夏,如今这个花灯是不是要点到明年元宵节啊。”
端砚白了他一眼,“主子给你取名真是取错了,数你话多。”
转眼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林如海被皇上钦点为和谈使臣,前往甘州,与西戎签订和平协议。
虽说两方口头约定,就此停战,共建互市,和平往来。
但那儿毕竟是刚刚结束打仗的地方,林如海此次一去怎么也得两三个月,王熙凤心里有说不出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