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月卿知道接下来就是自己的事了,心道算算时间,云国公夫人也该到了。
就听外头值守的内侍进来禀告,“陛下,云国公夫人在外求见。”
泓衍帝道,“宣吧。”
没想到皇后谢书意同国公夫人一同进来了,二人依礼拜见皇帝,萧月卿也向两人行礼。
泓衍帝问,“皇后怎么也来了?”
织金绣凤凰纹路的凤袍衬得谢书意雍容端庄,她从容的在一旁坐下,笑着道,“自古儿女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今都到了自己亲女儿头上,臣妾不得不来。”
没有给泓衍帝太多反应的时间。
云国公夫人知道自己今日是带着事来的,倒也不做耽搁,屈膝行了一礼道,“臣妇有罪,还请陛下恕罪。未能约束好儿女,累及公主殿下名声,是臣妇之罪。华鸾殿下身份贵重,国公府上下只求尽忠职守,绝无非分之想,还请陛下明鉴。”
萧月卿也道,“父皇,国公夫人是儿臣叫人去请的,国公世子光风霁月,听说学问也是极好的,这样的人,日后当为我大邕栋梁股肱之臣。倘若做了驸马,便是经世之才,也只能领些闲差了,男儿建功立业,何其重要,父皇大可放心,儿臣自是不会做这等毁人前程之事。”
“也罢,既然你们一个两个的都没这意思,倒是朕多虑了。”泓衍帝神色肉眼可见的缓和下来,又对汪昱道,“天色不早了,国公夫人进宫一趟不容易,着人备软轿好生送着出去。”
汪昱应下,国公夫人也行礼跪安了。
及至此时,文华殿内就剩下一家三口,谢书意才开口道,“陛下,臣妾自认无论是自己,还是一双儿女,亦或是母族谢氏,这么多年来都是谨守本分的,不知今日这事陛下是听了何处的风言风语?要如此中伤于月儿,臣妾这母后还在,难不成就有人要越过臣妾,置喙她的婚事了吗?”
在泓衍帝印象中,皇后一向端庄持重,永远一副高门贵女的模样,没想到有朝一日也会这样对自己说话。
不等他说话,萧月卿就道,“父皇息怒,母后今日想必也是因为儿臣之事气得狠了,并无对您不敬之意。只是话既然已经说到了这份上,儿臣也想为自己辩白,昭儿已是太子,母后又是皇后,无论是儿臣还是昭儿,亦或是谢氏一族,又何必做那些多此一举的事呢?再说云国公府,满门忠烈,一心效忠父皇,无论是之前的粮草贪墨案,还是如今的雪灾,又是出钱出粮,又是出力,不可谓不尽心。倒是那些有心在父皇面前挑拨之人,不知安的什么心。”
泓衍帝听了这话,沉默下来,坐在御案后头半晌没有言语。
谢书意站起来道,“陛下,该说的都已说了,今日天色已晚,臣妾就留月儿一晚,带她先回栖梧宫了。”
母女二人相携出了文华殿,也不管身后的泓衍帝如何。皇后身边的大宫女雁鸣、雁柳抱着斗篷和手炉迎了上来,谢书意接过一件给女儿穿好,自己也穿上一件,而后母女二人抱着手炉分别上了步辇。
萧月卿想,原来有母后护着是这样的感觉,母后还在,昭儿也还在,真好。
崔阑回了西苑,进了自己院里就问身后跟着的郑英,“东西呢?”
“大人放心,都替大人好好收着呢,当时情况紧急,接到那人的口信后,属下想着不叫那些人找到些东西,也显得太过反常,就把先前大人雕废的玉簪子找了个匣子装起来,藏在了柜子里。大人的匣子属下用油布包裹严实,藏在马厩了,这就去取来。”
郑英虽不知道这木匣子里是什么,但他知道对大人来说定是极重要的,因为他不只一次见过大人对着匣子走神。
崔阑点头,“这次做的不错,去把东西拿回来吧。”
“是,大人。”
不多时郑英取了东西回来,又替崔阑关好房门退了出去。
崔阑打开木匣子的锁扣,只见里头放着一根发带、一方锦帕、一朵已经枯萎的山茶花,以及那块公主殿下在今年初一送给他的玉牌。
崔阑把玉牌拿在手里,摩挲着上头的图案。把玩了一会儿,尤觉得不够,将玉牌揣在胸口的位置,心中的空洞和不满足仿佛才被填满了,餍足的翻身上了床榻。
他想,那日城外流民乱起来的时候,他刚得了消息,就叫人乔装去云国公府送消息,真是最正确不过的。而后此事果然被薛贵妃抓住做文章,引得泓衍帝猜忌,才有今日之事,从根上断了那位国公世子的念想。
公主殿下,从不属于别人。
云国公府。
云静姝看着闷在屋里,一人饮酒醉的哥哥,无奈叹气,“哥,你就这么放弃了?”
“母亲今日已经言明,我作为云氏子孙,是断不可能尚公主的,若我一意孤行,只会害了殿下,害了云氏一族。”云霁半倚半靠在矮桌前,醉眼迷蒙,云静姝此前从未见过自家大哥这副落魄模样。
云静姝抱膝在他身旁坐下,“可是,哥,公主殿下真的很好,人一辈子又能遇到几个喜欢的人呢?错过她,你真的不会后悔吗?”
“后悔?……后悔又能怎么样?”
“哥,现在不可能,不代表以后也不可能啊,你眼下还是应该专心春闱,待日后手里有了权柄,新皇继位,没准就有转机了呢?反正我只知道,想要的东西就要靠自己去争取啊,你眼下这般烂醉如泥才是最没用的。”不得不说,这位郡主当真是个敢想敢说的主。
云霁听了这话,眼里恢复了一丝清明,“你说的对,静姝,我现在就去温书。”他拍了拍妹妹的肩膀,摇摇晃晃站起来,就要往隔壁书房去。
“哎!哥,你要看书也不急于这一时啊!”云静姝看着眼前连直线都走不了的哥哥,不禁摇头叹气。
连声唤来他身边的小厮,一边让人扶他进去擦洗歇息,一边叫人吩咐厨房熬醒酒汤。
哎~这一天天的,真是操心大了。
国公夫人自是听到了这边院儿里的动静,亲自过来看了儿子,又喂着他喝下了醒酒汤才作罢。
临走时也是不由捏着绢帕扶额叹气,这一个个的,真是冤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