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军阀各自拥兵林立,我们茂林寺既要自保 ,还要保民,更要应付官场,够难的。”
方丈看完以后,想了想,说:
“你不是有个洋人徒弟吗,让他出面帮我们采购一些火枪和子弹怎么样?”
住持一怔,突然想起来了:
“奥,是那个查理啊。不过,他不是我的徒弟,是汉禹收的徒弟。汉禹这小子头脑灵活,三下五除二的就搞定了,不过,这八年也没有看到他过来找汉禹,也没有听到汉禹提及此事,查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那里?”
查理到汉禹老家言家洼行医的事情,以及汉禹托李嘉财向家乡捎带药品的事情等,汉禹都没有跟住持说起过,所以,住持也不清楚情况。
“那就回去问一下汉禹看看,可以让他尝试去一下,好好办理这件事情。”
想到这里,方丈看着树上飞来飞去的小鸟活泼的样子,合十言道:
“翅膀硬了,就该自己创出一片天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方丈老家的话,不知不觉中就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早课还有一会,他带着两个照顾他的僧人一起走到了药局。
远远的,就闻到了浓郁的药香。
药局是一大批人的劳作,经过上千年锤炼出来的几百方剂,在这里得到重生,僧人外出云游,普渡众生,除了极少数如石妙兴住持那样的可以自行诊疗配药的以外,别人就是带着这里的药品出寺弘法的,此次出征更是药局要大显身手的时候。
方丈大师大师走进药局,先到了药房,执事僧紧跟其后,不断介绍近日情况。
茂林寺药局对外诊病,一概是仁心仁术待之,全部免费,但是病患者也以仁心回报,有的向寺里捐出香火钱,有的还把自己掌握的秘方捐给寺里,还有的就是购买地道的相当药材回馈寺院,所以,医术与丹药越来越精。
方丈大师随手抓起一把药材闻了一下,点点头,说;
“好,这是怀牛膝,地道药材。”
到了炮制间,他看到数十药僧正在做着炮烙的工作,不由得对身边的执事僧说:
“我们茂林药局的难能可贵之处,不止于其不传之秘方,更在于我们的医德传承,那就是\"时节州土无不适其当,炮炙生熟无不极其性,德与侠固亦尽其技矣。\"茂林寺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才使我们禅武和禅医一起,都赢得了世人的崇敬,这可是茂林寺代代相传、千年不衰的宝贵精神财富。”
“药材入寺,我们有老药僧亲自把关,方丈大师尽可以安心。”
“出征在即,除了跌打损伤金创药外,我们还要准备十几个简单药方,药材要选自卫团出征地附近田野随手可见的,可以随手采集随手可用,以备不时之需。”
执事僧从怀里掏出两张写满方剂的纸张递给方丈,大师看了看,嗔道:
“不光要写药名,还要在药名后面加上当地的土名,这样才好随时救急之用。另外不要这么多,十个足矣,要山间平原沼泽地带所产都兼而有之,不仅限于山地和原生地。”
执事僧闻言,诺诺,不禁心中惭愧不已。
这边,方丈大师巡视药局,那边,汉禹与住持却早早做早课而去。
今天要进行文比,也不知道什么题目,所以他显得很轻松,一切按部就班就是了。
住持一如既往,与方丈大师,以及嘉宾一起来到文比场地,其实就是早课场所,不过,今天是测试兵法的场地了。
省长使者兴冲冲的早早过来了,因为他对于文试自觉精通,很想显露一下自己的出众才华。
之后到来的范团长,也是兴致勃勃 ,因为他要看一下他昨天选中的汉禹今天会有怎样的表现。他一直认为,军人就是会打仗不怕死就行,文采无关紧要,今天就是走过场。
其他嘉宾也纷至沓来,与方丈大师和住持坐在一起,品着香茶,观赏茂林寺有史以来难得的一次“殿试”。
三十六位参加比试的弟子各人自选一张书桌坐下,前面摆放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以及一杯茂林寺自制的茗茶,由执事僧安排斟茶事宜,以醒目提神,不至于疲倦。
汉禹是背着范团长赠予的匣枪而来的,不过,今天,他的枪里面只装了一发子弹。
趺坐之后,就开始默默的研墨铺纸,不做言语。
方丈大师与住持耳语了几句,又与省长使者等交流了一下,范团长也频频点头。
范团长身边护卫一声急促的哨音响过,住持宣布;
“测试开始。请方丈大师命题!”
方丈大师站起来,双手在早课前面的黑板上展开一幅大字,上面写着:
默书孙子兵法用间篇全文
看到这个题目,场内一片哗然,不仅参与比试的众弟子哗然,范团长与省长使者也是吓了一跳,因为,他们虽然也曾读过孙子兵法,但是要想全文默写下来,却是完全不可能的。
执事僧宣布;
默写全文,用时一个时辰。写完而且无错愕者为满分为优,写完大半者为良,一字不着着不可参加下一场比试。
不可交头接耳
待执事僧说完,方丈大师站起来,补充了一句话:
“书写完毕之后,在最后用三个大字写清楚反间篇的精华所在,并且加注原文。这一过程做得好,也可以获得良的评语。”
现场又是一片惊讶,只有汉禹一人没有做声,而是拿起毛笔,在砚台上蘸满墨汁,开始洋洋洒洒的写作起来。
他其实没有想到,今天的考题这么简单,因为他早就将先生赠送的孙子兵法 ,以及李卫公问对背诵的滚瓜烂熟,而且与圣人之书一样,都写的酣畅淋漓,这一次的测试, 就当是一次功课温习吧。
范团长颇有意味的走过来,因为他对汉禹的武功极为推崇,今天也想看一下汉禹的文采,不看则已,一看不禁万分惊讶,一手漂亮的颜体字,骨架丰满,下笔却洋洋洒洒,一字不易。
他一边看,一边回味自己读过的孙子兵法。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范团长惊讶的几乎挪不动步子,因为他从汉禹的身上,看到了一个与他心目中完全不一样的茂林寺,一个全新的茂林寺。
而相随而来观察的省长使者 ,也惊讶的几乎不敢眨眼,因为,即使满腹经纶的他,要流畅的写下来,也非易事!
而且,汉禹书写出来的颜体字,是那么的清晰隽永,与昨天一招将对手打下擂台,再半招击落对手兵器,十颗子弹击中十一个目标的汉禹相比,不是亲眼所见,根本不敢相信是同一个人所为!
汉禹没有理会身边站着的大人物,几乎头也不抬,只是将配枪向自己身边挪了挪,然后再从头看一遍内容,琢磨方丈大师说的“精华所在”的内涵。
他反复默读,又浏览一遍全文,然后拿起另一张纸,拿起毛笔,要写上另一段文字精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