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到来为萧府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生机,萧逸尘一有时间便陪着苏瑶和孩子,尽享这难得的天伦之乐。然而,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却如影随形,从未真正停歇。
一日午后,萧逸尘正陪着苏瑶在花园中散步,管家匆匆走来,递上一份请柬:“老爷,这是礼部尚书派人送来的请柬,说是邀请您参加三日后的赏花宴,朝中诸多官员都会出席。”
萧逸尘接过请柬,眉头微微皱起:“这礼部尚书向来与我交集甚少,如今突然邀请我,怕是没那么简单。”
苏瑶也面露担忧之色:“逸尘,我总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你可要小心谨慎。”
萧逸尘轻轻握住苏瑶的手:“瑶儿,放心吧。我心中有数,定不会让他们有机可乘。”
三日后,萧逸尘身着朝服前往礼部尚书府。宴会上,众人表面上谈笑风生,暗地里却各怀心思。酒过三巡,礼部尚书起身致辞,话锋却突然一转:“诸位大人,如今我朝虽然表面繁荣,但实则内忧外患。萧将军,听闻您前些时日刚经历了一场风波,不知对此有何高见?”
萧逸尘放下酒杯,不卑不亢地回答:“大人所言极是,我朝确实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只要我等臣子齐心协力,定能度过难关。至于我个人的遭遇,不过是小人的阴谋陷害,陛下圣明,已还我清白。”
这时,一位一直与萧逸尘对立的官员冷笑着说:“萧将军,话虽如此,但您也该反思一下,为何这等麻烦事总是找上您呢?莫不是您平日里行事过于高调,得罪了不少人?”
萧逸尘眼神凌厉地看向他:“王大人,我萧逸尘行事问心无愧,若说得罪人,那也是因为我不愿与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为伍,一心只为朝廷和百姓着想。”
宴会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剑拔弩张,其他官员纷纷观望,想看这场纷争如何收场。
正当局面僵持不下时,皇上身边的大太监突然走进来,宣旨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萧逸尘忠君爱国,刚正不阿,特任命为监军,三日后随大军出征,平定边疆叛乱。钦此!”
萧逸尘心中一惊,连忙跪地接旨:“臣遵旨!”
回到家中,萧逸尘将此事告知苏瑶,苏瑶的眼眶瞬间红了:“逸尘,这刚从牢狱之灾中解脱出来,又要出征,我实在是放心不下。”
萧逸尘将苏瑶拥入怀中:“瑶儿,我也舍不得你和孩子。但这是皇上的旨意,身为臣子,我不能推辞。你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归来。”
在出征前的这几日,萧逸尘尽量抽出时间陪伴苏瑶和孩子,同时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出征事宜。苏瑶强忍着心中的不舍,为萧逸尘准备行囊,细心地叮嘱着各种注意事项。
终于到了出征的日子,萧逸尘身披战甲,骑在高头大马上,回头望着苏瑶和孩子,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不舍:“瑶儿,等我回来。”
苏瑶抱着孩子,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她还是努力挤出一丝微笑:“逸尘,你一定要平安归来,我们在家等你。”
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一路上风餐露宿,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了边疆战场。萧逸尘深知此次任务艰巨,他不敢有丝毫懈怠,与将士们同甘共苦,鼓舞士气,制定作战计划。
而苏瑶在京城,每日都在为萧逸尘祈祷,同时也密切关注着前线的消息。她还利用自己的医术,为受伤归来的士兵诊治,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支持着萧逸尘。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萧逸尘的军队陷入了困境,敌军的攻势异常猛烈。生死存亡之际,萧逸尘想起了苏瑶和孩子,想起了他们温暖的家,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信念: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回到他们身边。
凭借着这股信念,萧逸尘带领着将士们浴血奋战,终于成功扭转了战局,击退了敌军。
消息传回京城,苏瑶喜极而泣,她知道,萧逸尘一定在远方思念着他们,为了他们而努力拼搏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边疆的战事逐渐平息,萧逸尘也终于凯旋而归。当他踏入家门的那一刻,苏瑶和孩子飞奔而来,一家三口紧紧相拥,泪水与欢笑交织在一起,仿佛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经过这一次次的考验,萧逸尘和苏瑶的感情愈发坚不可摧,他们知道,无论未来还有多少艰难险阻,只要彼此相爱,相互扶持,就一定能够走过风雨,迎接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