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府恢复往日荣光,苏瑶一家终得团圆,可萧逸尘和苏瑶并未沉浸在这短暂的安逸中。
一日清晨,阳光洒在将军府的庭院里,萧逸尘和苏瑶在花园中散步,讨论着未来的打算。
萧逸尘神色坚定地说:“瑶儿,虽然岳父大人的冤屈已洗清,但朝堂之上,如今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刘崇武一党虽已被惩处,但其残余势力仍在,我必须更加警惕,以防他们卷土重来。”
苏瑶微微点头,眼神中透着担忧:“逸尘,我明白。你在朝堂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我也会在府中操持,让你无后顾之忧。只是这朝堂波谲云诡,你一人之力,我怕……”
萧逸尘轻轻握住苏瑶的手,微笑着安慰道:“瑶儿,不用担心。我自会小心应对。而且,岳父大人在朝中威望仍在,还有诸多正直之士与我志同道合,我们定能共同守护这朝堂的清明。”
苏瑶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轻声说道:“那你一切以自身安危为重,若有什么危险,一定要告诉我,我们共同面对。”
萧逸尘点头应下,二人正说着,苏瑶的父亲苏将军走了过来。
“孩子,你们在聊什么呢?”苏将军问道。
萧逸尘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苏将军,苏将军听后,捋着胡须,沉思片刻道:“逸尘,你的担忧不无道理。刘崇武一党经营多年,其根系繁杂,不可小觑。你如今在朝堂风头正盛,难免会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行事定要万分小心。我虽已年迈,但在朝中还有些人脉,若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萧逸尘拱手行礼:“多谢岳父大人。有您的支持,逸尘定当竭尽全力,为朝廷鞠躬尽瘁。”
几日后,萧逸尘在朝堂之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整顿吏治、加强边防、发展民生。这些措施得到了一些大臣的支持,但也遭到了部分保守势力的反对。
朝堂之上,一位大臣站出来质疑:“萧大人,你所提出的这些改革措施,未免太过激进。这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万一引发朝堂动荡,谁来负责?”
萧逸尘不卑不亢地回应:“大人,如今朝廷看似繁荣,但实则存在诸多隐患。若不加以改革,长此以往,必将危及我朝根基。虽然改革会遇到阻力,但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合理规划,定能将风险降到最低,为朝廷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皇上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的争论,面色凝重,陷入了沉思。
下朝后,萧逸尘的好友王大人走过来,低声说道:“萧老弟,你今日在朝堂上提出的改革措施虽好,但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恐怕会有麻烦。你要早做准备啊!”
萧逸尘神色凝重地点点头:“王大人,我明白。但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这些改革势在必行。我不会轻易放弃的。”
与此同时,苏瑶在将军府中也没闲着。她利用自己的医术,开设了一个义诊堂,为京城的穷苦百姓免费看病施药,赢得了百姓们的赞誉和爱戴。
一日,一位老妇人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义诊堂。“苏姑娘,你真是活菩萨啊!我这病拖了许久,没钱医治,本以为只能等死了。没想到你这里免费给看病,还送药,真是太感谢你了。”
苏瑶微笑着说:“大娘,您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您的病不严重,按时服药,注意休息,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老妇人千恩万谢地离开了,苏瑶看着她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百姓们生活不易,自己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为他们减轻痛苦。
然而,苏瑶的善举却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一位与刘崇武关系密切的官员夫人,故意在贵妇圈中散布谣言,说苏瑶开设义诊堂是为了收买人心,居心叵测。
这些谣言很快传到了苏瑶的耳中,她的丫鬟气愤地说:“小姐,这些人太过分了!您明明是一片好心,他们却这样污蔑您。”
苏瑶却淡淡一笑:“清者自清,不必理会这些谣言。我们只要做好自己的事,问心无愧就好。”
尽管苏瑶表面上镇定自若,但内心还是有些担忧。她知道,这些谣言可能会对萧逸尘在朝堂上的声誉产生影响,她不想因为自己而给萧逸尘带来麻烦。
晚上,萧逸尘回到府中,苏瑶将此事告诉了他。萧逸尘听后,紧紧地抱住苏瑶:“瑶儿,别担心。这些谣言只是他们的垂死挣扎,掀不起什么风浪。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百姓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会看到我们的真心。”
在这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征程上,萧逸尘和苏瑶相互扶持,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他们知道,前方的道路或许依旧崎岖,但他们毫不退缩,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心中的目标迈进,为了朝廷的清明,为了百姓的幸福,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直至岁月见证他们的初心与执着,谱写属于他们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