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戚家军的临时营帐内,弥漫着浓烈的药味,伤兵们的呻吟声此起彼伏。胡秋水穿梭在病床之间,眉头紧锁,望着那些因重伤而肢体残缺的士兵,心中满是不忍。这些士兵为了抗击倭寇,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如今却面临着终身残疾的困境。
“难道就没有办法让他们重新站起来吗?”胡秋水暗自思索着。突然,他脑海中闪过现代医学的手术技术和假肢制作原理,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
他立刻找到戚继光,激动地说:“将军,我或许有办法能让那些失去肢体的兄弟们重新活动起来!”
戚继光疑惑地看着他:“胡兄弟,此话当真?”
胡秋水用力点头,将自己的想法详细地告诉了戚继光。戚继光听后,虽半信半疑,但还是决定全力支持他。
胡秋水开始行动起来,他先挑选了几名伤势稳定,但失去肢体的士兵作为首批治疗对象。他将自己关在营帐内,查阅着从民间搜集来的医书,结合脑海中的现代医学知识,制定手术方案。
手术那天,营帐内气氛紧张而凝重。胡秋水亲自操刀,身旁的军医们协助他进行手术。他先用烈酒对手术工具进行消毒,然后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伤口,清除坏死的组织,缝合血管和神经。整个过程中,他的手稳如磐石,眼神专注而坚定。
手术持续了几个小时,终于顺利完成。胡秋水长舒一口气,额头上满是汗珠。他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士兵,轻声说:“兄弟,你一定会好起来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胡秋水每日守在士兵身边,观察他们的恢复情况,精心调配药物,为他们换药、护理。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士兵们的伤口逐渐愈合。
与此同时,胡秋水开始着手制作假肢。他找来当地最有名的木匠,挑选上等的木材,按照士兵们的肢体尺寸和身体结构,设计假肢的样式。
木匠看着胡秋水画的图纸,一脸惊讶:“这……这真的能让人重新走路吗?”
胡秋水自信地说:“一定可以的,师傅,就拜托您了。”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假肢终于制作完成。胡秋水拿着假肢,来到士兵的病床前。士兵们看着这个奇怪的东西,眼中充满了疑惑和期待。
“兄弟们,这就是能让你们重新站起来的假肢。”胡秋水说着,便开始为一名士兵安装假肢。他仔细地调整着假肢的位置,确保它与残肢完美贴合,然后用皮带固定好。
“来,试着站起来。”胡秋水扶着士兵,鼓励道。
士兵深吸一口气,双手紧紧抓住胡秋水的肩膀,慢慢用力。在胡秋水的帮助下,他终于站了起来。那一刻,他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
“我……我站起来了!”士兵颤抖着说。
胡秋水笑着说:“对,你站起来了,接下来,我们还要练习走路。”
在胡秋水的指导下,士兵们开始进行康复训练。他们从最初的站立不稳,到慢慢能够迈出几步,再到后来能够自如地行走。每一次进步,都让他们心中充满了喜悦和希望。
看着士兵们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营帐内的气氛也变得轻松起来。其他伤兵们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期待着自己也能早日装上假肢。
“胡先生,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一名士兵感激地说。
胡秋水笑着摆摆手:“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你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戚家军,士兵们对胡秋水的敬佩之情愈发深厚。他们更加坚定了抗击倭寇的决心,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受多重的伤,都有胡秋水和戚家军这个大家庭在背后支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