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是宣大防区的两个重点军镇之一,驻兵七万,百姓三十万。
“陛下,宣城一共查抄出银两七十万,土地八十万亩。”
魏忠贤捧着账册,满脸放光道:“土地已经发放下去了,百姓们对陛下感激涕零,说陛下是千古明君。宋应星送来的土豆和番薯的种子也分发下去了。虽然百姓很疑惑,但是经过说明,百姓们也愿意尝试一下新的作物。只是宣城的存粮不多,恐怕支持不到收获时节。还请陛下调拔三十万石粮食。”
朱由校点了点头,“三十万石?现在是二月份,朕听宋应星说五六月份才有收获。三个月的时候,一个百姓三个月只靠一石粮食,能活下来吗?”
魏忠贤赔笑道:“陛下真是仁厚啊!一石粮食差不多有一百二十斤,哪怕是三个月,每天都能吃上两斤粮食了。再说,现在已经开春了,会有许多野食可供补充。有了三十万石,宣城百姓绝对饿不死的。”
朱由校哈哈一笑,“你个狗东西,什么时候学会算账了?”
魏忠贤赔笑道:“陛下发放教材,奴才也跟着学了一点!”
朱由校不禁正眼看了看这狗东西――这老家伙快六十岁的人了,竟然还这么好学,实在是难得啊!
“行吧!回头你叫黄宗羲从京城调三十万石粮食过来。”
朱由校停顿了一下,提高音量道;“有记录的就七十万两?”
魏老狗一愣,“喔”了一声。
朱由校再次拉高声调:“有记录的!”
“回陛下,有记录的差不多一百二十万两!”
“不是吧―――,你有没有算错啊!”
朱由校看着魏忠贤,面带笑意。
“老奴昏馈,学术不精。老奴仔细想了理下,有记录的为五十万!”
“这还差不多!这五十万是国家急需的,回头你送缴国库。”
魏忠贤抹了一把冷汗―――本以为陛下要全部吃下,没想到陛下还是考虑到国库的,虽然陛下与朝廷暗地里决裂了,可明面上还保持一团和气。
“那没有记录的,有多少?”
朱由校笑嘻嘻地盯着魏忠贤,魏忠贤心里咯噔一下――不是吧!自己的小金库也被陛下发现了,不可能,陛下一定是在诈我。
魏忠贤决定耍个滑头:“陛下,查抄工作还在进行,有些地方还没有去查抄。容奴才一点时间。”
朱由校走近魏忠贤,摸着他的脑袋,道:“没有记录的,应该差不多有八十万两吧!你说朕说得对不对啊!”
八十万这个数字一出,魏忠贤只觉得浑身冰冷。
整个宣城一共查抄出两百万银,刚才报上去一百二十万,原本以为能贪个八十万,没想到这个数字被皇帝精准的报了出来。
朱由校颇有玩味地说道:“皇帝不差饿兵。你们这些人,拿个十万银就当跑腿费了。拿八十万,就要考虑能不能看见明天的太阳了!”
此话一出,魏忠贤跪地磕头认错:“奴才一时迷了眼。望陛下责罚!”
“朕都不知道,你这个无后快死之人,还要这么多银钱干嘛!责罚就算了吧,如果再有下次,一并惩罚!魏忠贤,你好自为知啊!”
跪在地上的魏忠贤浑身颤抖―――清点工作都是由自己的心腹亲自去做的,陛下对数量如此清楚,一定是自己的某个心腹当了内奸。
可这个人又不能揪出来,妈的,这次清查的人,以后都不能重用了。
“老奴知错!”
“行了,去吧!把丁绍轼叫过来吧。顺便和他交接一下五十万的白银。”
朱由校望着魏忠贤的背影,笑出了声:这老东西,还真以为能骗得过自己吗?自从给百姓施粮发钱,发放土地之后,无数的百姓自愿成为自己的眼线,地界上的一根毛都能给你翻出来,怎么可能让魏忠贤贪污八十万银,开玩笑!
郭景文辞官后,朝廷迅速推举了丁绍轼。
朱由校对这个人并不感冒,但是这人是由文官集团推举出来了,若是朱由校不想彻底与文臣集团翻脸,这个丁绍轼必须保留下来。
翻脸是迟早要翻脸的,但不是这个时候。
“臣,丁绍轼跪见陛下!”
“平身吧!”
朱由校抿了抿嘴巴:“最近朝廷有没有大事发生啊!”
丁绍轼很明显地咬了咬牙,道:“朝廷百官,人心惶惶。陛下,科举学子是我大明的精华啊!不说这些才子本身的才学,就看这些学子背后的势力,也绝对不能得罪啊!”
朱由校眉头一挑―――又来一个硬骨头吗?
“此话怎讲?”
丁绍轼深吸一口气,道:“大明糜烂至此,文武百官难辞其咎。陛下对百官心灰意冷,下臣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重用军队人员,甚至将军队成员调到朝廷为官,臣不敢苟同。”
“臣敢问一句,陛下是否要仿汉灵帝行鸿都门学的举动?”
“汉灵帝?鸿都门学?什么意思!”
朱由校很显然没有听过这个典故,问道:“与朕何干?”
丁绍轼组织了一下语言,道:“光和元年,汉灵帝在洛阳鸿都门附近创办了一所书院。这所书院不教儒家经典,主要教尺牍、算术等杂学。生源主要来自寒门子弟。打破了以太学贵族子弟为官的格局。鸿都门学的学生毕业后,充实到朝廷和地方为官。挤占了大家世族的官位。”
朱由校听闻,只觉心惊―――妈的,老祖宗真是牛b啊!
朱由校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另辟道路的人,没想到,千年前的汉灵帝早就这么做了!
自己抄教材,建立科学院,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尽量普及教育,最终的目的不就是培养出一批自己的势力来替换原来的世家大族吗?
“那汉灵帝,后来怎么样了?”
“后来,他莫名其妙的病死了!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汉献帝即位,董卓进京,拉开了汉末的乱世!”
丁绍轼说得很慢,好像特意让陛下能听清楚。
朱由校瞳孔紧缩――丁绍轼这是借古讽今啊!可你又不能说什么!
沉默,朱由校和丁绍轼都沉默!
朱由校不是笨蛋,丁绍轼这话,直指自己的政策。
朱由校想借用军队和民间的力量替代传统的世家大族。
以丁绍轼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一眼看出了朱由校的企图,并借汉灵帝的事情来敲打自己。
汉灵帝搞鸿都门学是为了排挤世家大族,等他一死,董卓祸乱,关东群雄并起。
谁也不是笨蛋,你想动他的蛋糕,人家就要和你拼命!
哪怕你贵为皇帝又如何?
朱由校双拳紧握―――这群混蛋,几乎是在逼宫了!
自己这次若是亮明态度,恐怕会有大祸。
可就这样妥协,明朝就会走向死亡!
如何选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