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还真是个小机灵鬼呢。
杨里正作为杨家在村里的代言人,一向喜欢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不仅动用私刑,还发放高利贷。
尤其是高利贷,逼得不少村民有家不能回,甚至家破人亡。
打蛇就打七寸,杨里正这家伙的心肠跟茅坑的石头差不多---又臭又硬,能让他破防的估计就是钱了。
于是常巧之冲到书房,用斧头劈开锁头,在房间里一通翻找,终于在书柜暗阁里找到一大叠借条。
“大伙跟我来!”她拿着借条来到场院,踩在一块碾石上,高声念着每一张借条的名字,下面念到名字的村民就激动地举手,跳脚道:“我,我!”
常巧之将借条还他,“一共二十两哈,清了!”
那人拿着欠条,本想着一把撕得粉碎,但又担心杨家人会将借条复原,于是塞进嘴里一口吞了。
村民纷纷聚拢过来,他们一个个就像过年似的,从常巧之手里接过借条,此刻压在心上的一块大石终于被搬走,人也轻松许多。
杨里正得知常巧之把自己的心血都抢走了,立时哭天喊地带着杨家子侄们赶过来,“住手,那都是杨家的钱!”
别看村民平时怯弱又胆小,但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纷纷拦着杨家人不许他们上前。
杨家子侄们个个人高马大的,竟对村民动了粗,这还了得,众村民纷纷围着杨家子侄饱以老拳,以实际行动给杨里正深深上了一课,让他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众怒难犯。
上面的常巧之把最后一张借条念完,下面的杨家人个个鼻青脸肿。
“姓杨的,你我之间若是有什么恩怨,大可以面对面说,但你却卑鄙无耻地搞陷害,这就是报应!”常巧之说完,却见裘大当家在远处向她招手,赶紧撇下村民离开。
杨里正哭得涕泪交加,好不可怜,他拽着一位村民喊道:“你还欠我十两银子,赶紧还来!”
“有证据吗?”村民笑了,“空口白牙的就讹人呐。”看到杨里正如此模样,他心下实在畅快,这叫什么?这叫恶人自有恶人磨。
常巧之见裘大当家已经着人带着三个妹妹先行去了山寨,好好的一个家就因为杨里正而变成如今模样,心下越发愤恨。
裘大当家道:“事不宜迟,我们赶紧行动,回头就在寨子里安家吧,不行去广城也可以。”
“罢了,我总有风风光光回来的一天!”瞧瞧这个破世道,把好人逼成啥样了?
常巧之一行人立马抄小路赶去县城,大家将随身武器藏在衣后,来到县衙附近暗中观察,果见衙役都出去抓人,衙门此时空空。
他们便装成办事的村民,进了衙门后直接向西冲进监狱,也是牢头大意,他根本就没想到懦弱的跟羊似的百姓竟然会劫狱。
牢头被打倒在地后,鼻孔里流下血来,他来不及擦掉,赶忙一骨碌地跑到外面叫人,可惜整个衙门除了六科房中还有一些书吏外,压根没有衙役,最妙的是县官也不在后衙理事。
好在牢头还算清醒,忙请了几位书吏通知关闭四门,可不能让这些劫匪跑了。
只是书吏跑得还是太慢了些,那边裘大当家早已将三人救了出来,有些嫌犯跟着一块儿跑了,有些却犹豫着要不要逃,万一再被抓回来是不是得罪加一等?
常巧之哪里管别人怎么想,早已按着计划跟城门外接应之人汇合,身后的城门直到此时才缓缓关上。
常良才欲哭无泪地一直回看着城门,“咱这就成了逃犯?”
裘有德笑道:“出来了也好,否则你在牢里待久了一样没命。”现在的天气还凑合,再过段时间温度一上来,各种霉菌、臭虫、跳蚤都来了,根本就没几个人能挺得过去。
老实了一辈子,种了一辈子地的常良才,不禁唉声叹气,“咱就想种个地咋这么难啊?”
“反正都是种地,你去山上一样可以种!还不用交赋税,多好!”常巧之想得倒挺开,当了流民,没人在头上作威作福,岂不是更自由。
常良才想想也是这个理,就是可惜自己侍弄了一辈子的地,估计要撂荒了。
陈氏在得知五丫已经送到山寨,立即催促道:“走快点啊,五丫肯定想娘了!”
常良才对于山寨的刻板印象,还停留在一群凶汉占据山头靠打家劫舍生活,直到他看到不少男女正在菜地锄草,还有小孩子在到处撒欢着跑,疑惑不已,“他们都是山贼?”
常巧之义正辞严道:“咱们都是良民!”
什么是山贼?真正的贼可不在山里,他们不是在城里,就是在庙堂里。
自打家人都在山寨里安家后,常巧之彻底没了后顾之忧,日常就在岔路口喝喝茶,跟帮内兄弟吹吹牛,偶尔去广城查查帐,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汉城的关自成很想跟她谈各项合作,但常巧之总是抱着事事有回应,件件无着落的原则,一直糊弄着,这让关自成很生气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的局势很微妙,双方暂时处于一个脆弱的和平时期,说不定什么时候关自成便会从汉城冲出来,带着他的大军横扫四方。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静静逝去,随着秋季即将来临,裘大当家、大胡子两人也紧张起来。
按照关自成此人睚眦必报的性格,搞不好粮食一丰收他们就会揭竿而起,而且第一目标绝对是广城!
大胡子忧心忡忡地问道:“若是姓关的来了,咱们怎么办?要不要抵挡一阵子?”
“挡个鬼,”常巧之可没那么伟大,她在这里守着只为了自己马帮的安全,一旦汉城方向有异动,立马撒丫子跑路,带上人马逃难去。
这种事情朝廷不急,他们急什么?这不成了皇帝不急,太监急嘛,她又不是太监。
为了尽早掌握主动权,常巧之带着翠花、柳队长等人,悄悄走山路摸到汉城,却见城外水稻已经黄了。
有士兵驱赶着乡亲割稻子,“快点干啊!别偷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