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孩子众多,一生中有十四个儿子,六个女儿。
长子是由万贵妃所生,出生于成化二年,还未为其取名便已夭折。
次子朱佑极,贤妃柏氏所生,出生于成化五年,两岁时被立为太子,成化八年夭折,谥号悼恭太子。
三子朱佑樘,出生于成化六年,是宫女纪氏所生,也就是后来的明孝宗。
四子朱佑杬,出生于成化十二年,嫔妃邵氏所生,后因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因无子嗣,根据《皇明祖训》“兄终弟及”原则,朱厚熜以武宗堂弟身份继承皇位,即嘉靖帝,嘉靖即位不久后,便在长达三年的商议中。
杨廷和等大臣认为,朱厚熜应先过继到孝宗名下,以孝宗为皇考,才能继承大统,但朱厚熜认为遗诏是让他来当皇帝,而不是当皇子,他想追尊自己的生父朱佑杬为皇帝。
最终嘉靖帝获胜,他不顾群臣反对,追尊生父朱佑杬为“兴献帝”,后又加封为“献皇帝”,并追谥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献皇帝”,庙号睿宗,牌位升祔太庙,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最终为其父追赠为睿宗献皇帝。
五子朱佑棆,出生于成化十四年,嫔妃邵氏所生,被封为岐惠王。
六子朱佑槟,出生于成化十五年,庄懿德妃张氏所生,被封为益端王。
七子朱佑楎,出生于成化十五年,德妃张氏所生,被封为衡恭王。
八子朱佑枟,出生于成化十七年,嫔妃邵氏所生,被封为雍靖王。
九子朱佑榰,出生于成化十七年,妃姚氏所生,被封为寿定王。
第十子,出生于成化十九年,还未取名就夭折了,他是王敬妃所生。
十一子朱佑梈,出生于成化二十年,德妃张氏所生,被封为汝安王。
十二子朱佑橓,出生于成化二十一年,恭妃杨氏所生,被封为泾简王。
十三子朱佑枢,出生于成化二十二年,端妃潘氏所生,被封为荣庄王。
十四子朱佑楷,出生于成化二十三年,恭妃杨氏所生,被封为申懿王。
朱见深还有六个女儿,分别为仁和公主、永康公主、德清公主、长泰公主、仙游公主、嘉祥公主。
中后期对皇子们较为重视:
- 立储及培养:朱佑极出生后,朱见深很快将其立为太子,可见对其重视,期望他能继承大统。
朱佑樘被立为太子后,朱见深也开始关注他的成长和教育,为他安排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师资。
- 封王与关爱:朱见深其他儿子出生后,基本都被封为藩王,赐予他们封地、财富和相应的待遇,保障他们的生活。
如朱佑杬被封为兴王,朱佑槟被封为益王等。对于儿子们的一些请求和事务,朱见深也会给予关注和处理,如儿子们的王府建造、婚娶等事宜,他都会按照皇室规格进行安排。
对女儿们给予正常的皇室待遇
- 朱见深的女儿们虽不像皇子那样涉及皇位继承等重大问题,但也都得到了应有的皇室待遇,被封为公主,安排了合适的婚姻,赐予相应的嫁妆等,让她们能在皇室的庇佑下生活。比如仁和公主、永康公主等都依照皇室制度下嫁婚配。
清朝编撰的史书中有一种说法,说是万贵妃因妒忌逼迫其它妃子堕胎,不过在明孝宗编撰的《明宪宗实录》中,万贵妃虽常常被言官弹劾,但没有一条是与逼迫其余妃子堕胎有关的。
有学者认为这应当是清朝故意抹黑明宪宗。
宪宗前期儿子少,主要是因当时后宫妃子少,宪宗专宠万贵妃,且万贵妃生子夭折后不能再生育,并非万贵妃迫害所致。
像商辂的《商文毅疏稿》还记载万贵妃对明孝宗“躬亲抚育,保护之勤,恩爱之厚,踰于巳出”,与《明史》中万贵妃迫害孝宗的说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