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爵
- 魏国公徐达:朱元璋手下头号名将,一生骁勇有谋,为明朝建立与巩固立下不朽功勋。
- 鄂国公常遇春:勇猛善战,军中称常十万,为朱元璋大破陈友谅、攻取元大都等,立下赫赫战功。
- 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的重要谋臣,在筹措军饷、稳定后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曹国公李文忠:朱元璋外甥,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
- 宋国公冯胜:元末随兄长投靠朱元璋,带兵征讨四方,建立明朝颇有功绩。
- 卫国公邓愈:16岁领兵抗元,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
- 郑国公常茂: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长子,荫父功继承郑国公爵位。
- 黔国公沐英:朱元璋养子,年少从军,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平定云南后留镇此地,对云南的稳定和开发贡献巨大,死后追封黔宁王 。
侯爵
- 延安侯唐胜宗: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屡立战功,后因牵连胡惟庸案被杀。
- 吉安侯陆仲亨: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后因牵连胡惟庸案被杀。
- 江夏侯周德兴: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因儿子宫中和宫女淫乱受牵连被朱元璋下令处死。
- 淮安侯华云龙: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被人告发享用元朝宫中物品,入京觐见途中暴毙。
- 济宁侯顾时: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洪武十二年病逝。
- 长兴侯耿炳文:朱元璋称帝后封其为长兴侯,朱棣称帝后因遭弹劾自杀。
- 临江侯陈德:洪武三年十一月封,十四年十一月卒,追封杞国公,谥定襄 。
- 南雄侯赵庸:洪武三年十一月封,二十三年坐胡党死,爵除 。
- 广德侯华高:洪武三年十一月封,四年四月卒,追封巢国公,谥武庄,无子,爵除 。
伯爵
- 诚意伯刘基:即刘伯温,朱元璋手下的顶级谋臣,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着称于世。
- 忠勤伯汪广洋:文臣,曾担任右丞相,后卷入胡惟庸案被朱元璋赐死。
子爵
- 王清:在明朝建立过程中也立下一定功劳。
- 王凤显:参与了部分战役等。
男爵
- 王恺:为明朝的建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孙炎:在诸多事务中发挥了作用。
——
开国主要文臣
宋濂
- 简介:浦江人,元末明初着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朱元璋称吴王时,被任命为江南儒学提举,为太子朱标讲经。明朝建立后,任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命,兼参赞。他奉命主修《元史》,为明朝文化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 结局:洪武十三年,其长孙宋慎因牵涉胡惟庸案被诛,朱元璋本欲将宋濂处死,经皇后太子力救,被安置到茂州,次年卒于夔州。
胡惟庸
- 简介:定远人,早年追随朱元璋,任宁国知县,后历任太常少卿、中书省参知政事等职。洪武三年,任中书省左丞,洪武六年,任右丞相,后升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 结局:洪武十三年,以“谋不轨”罪被诛杀,牵连甚广,史称“胡惟庸案” 。
陶安
- 简介:当涂人,元末举人。朱元璋渡江时,陶安率父老出迎,建议朱元璋取金陵以为根本。后任黄州知府、江西行省参政等职,为朱元璋治理地方、稳定后方发挥了作用。
- 结局:洪武元年,任翰林院学士,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