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个瞬间,睿泽帝会疑虑冀国的行动这么快,是不是有人在朝中为她通风报信。
宰相虽然不能将睿泽帝的想法猜到十成十,但也大差不差。
和睿泽帝不同,宰相不认为杜玉山和乌凤呈有勾连,他知道睿泽帝对杜玉山的猜疑,但也知道杜玉山对临昌国的忠诚。
杜玉山和睿泽帝的矛盾事临昌国内部的矛盾,杜玉山这个人骄傲至极,绝不会用外部矛盾转移内部矛盾。
只要杜玉山在西征的过程中顺利一些,只要他拿下冀国那位女帝,睿泽帝的猜忌自然不攻自破,甚至,连续两次抵御外国入侵,杜玉山的继承人之位便稳妥了。
睿泽帝将宰相留下,宰相也默契的不再说什么。
君臣默契,除了林峰和林家人,再没有别人受伤,大家和和美美的继续为临昌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杜玉山代表睿泽帝出兵西南,这一次又集齐了百万大军,不再是林峰的号称百万,而是实打实的百万。
不仅如此,他的队伍里还有一位玄灵境的武修。
沓云王师虽然是督察,但他不会掺和领兵之事,他只负责找到乌凤呈,然后击杀她。
作为本次事件的另外一个当事人,杜玉山没有参与前期的探讨环节。
杜玉山也有谋士,这些谋士时刻关注京都的事情,也是第一时间知道了睿泽帝因为朝臣上奏杜玉山征西而罢朝三日的事情。
有人找到杜玉山,希望杜玉山主动去向睿泽帝表述自己愿意带兵西征。现在睿泽帝和朝臣僵持,需要人递个梯子,这个人可以是杜玉山。
由杜玉山主动请兵出征能让睿泽帝面子好看一些。
杜玉山直接就摇头拒绝了。
“你说的很好,对咱们的这位陛下也有些了解,但了解的不够深入。这个时候我默不作声,他即便不满意我的沉默,但他主要的怒气还是会发泄在那些忤逆他的朝臣身上。一旦我主动提出去攻打冀国,他也不会因为这种事情而喜欢我。战事结束,他还会因为这份主动而越发猜忌我,我不能去。”
谋士想了想,明悟,对杜玉山佩服的五体投地。
很快杜玉山便收到了调令。
杜玉山没有任何迟疑,立刻开始调动霜雪军打算离开北境,直接南下。
但,他遇到了一点阻碍。
大军出征一般会配备一个督察,即便是林峰带兵,军中也有大皇子兼任督察。
霜雪军坐镇北境,军中自然也有一个睿泽帝的眼线,这个人对睿泽帝绝对忠诚,又深知睿泽帝对杜玉山的不满,平日里在一些小事上没少给杜玉山惹麻烦。
杜玉山这些事情都忍下来了。
只不过这人仗着自己懂一点排兵布阵,总是喜欢对杜玉山指手画脚。
这一次也是如此。
“将军,风暴口还有十一天的时间关闭,我看那冀国女帝铁了心要盘踞在西南地区。如若我们等风暴口关闭,那些个寞黄人岂不是退无可退,只能乖乖束手就擒。”
沓云王师是新的督察,这位督察等霜雪军离开北境,就必须回京都复命。
在这里督察虽有监管之权,但杜玉山行事有度,指挥得当,御敌于国门之外,他也不能拿杜玉山如何,再者北境没有京都繁荣,这位督察自然更想返回京都。
如此说,只是他认为自己的这个判断更好。
杜玉山不用再忍这个纸上谈兵的人,措辞语气就比以往更加尖锐一些。
“督察是觉得,霜雪军应该和那些怀着背水一战、破釜沉舟、视死如归的冀国军同归于尽吗?”
没有退路,没有希望,异国他乡,只有手中的武器和前方如启明星一样的将领可以依靠,这样的军队能爆发出怎样的实力来?
杜玉山想都不敢想。
就算是猎手都知道,不能将大型凶猛的猎物一个劲儿的往死路上避,要防止它们临死反扑。
偏偏这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就有人不懂。
不懂就算了,还喜欢指手画脚。
杜玉山不等这位马上下岗的督察有什么反应,便离开了这里。
他没有在北境盯着他们换防,也没有立刻带着霜雪军离开。
他将一切事务都扔给了副将和坐镇北境的督察。
姚高国虎视眈眈,一走了之的下场就是霜雪军前脚离开,后脚这里就能成为战火纷飞的战区。
这些人员调动用不上杜玉山。
杜玉山知道时间紧迫,只带着十个人快马加鞭,通过传送阵抵达西南西部。
他要亲眼去看看那位冀国女帝是个什么人物。
朝中那些人战的总结写的冠冕堂皇,将错误归咎于出征的林峰和以宝州城为首的西南地区的城主,甚至归咎于那些不懂得反抗的西南地区的人民。
稍微清醒一点的,则是哀叹临昌国上下的傲慢。
可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理由。
没有人意识到临昌国对乌凤呈的种种手段一再受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人真正了解乌凤呈!
不管是乌凤呈的性格,还是乌凤呈的实力,甚至是乌凤呈建立的冀国中到底有什么样的班底!
这些,朝堂上的那些人一个都说不出来,唯一可能很是了解的那个叫梁岭的男人也因为跟着大皇子,消失在了临昌国的眼前。
对自己的敌人毫不了解,自以为掌握的消息,实际上都是乌凤呈主动传递出来的假消息,是有意放出的烟雾弹。
他们自以为得到的好处,实际上是乌凤呈抛出来的引他们上钩的诱饵。
假设宝州城城主,先去了解一下乌凤呈和邬贝之间的矛盾,了解乌凤呈对背叛者的脾性,对敌人的狠辣。只要他们对乌凤呈有起码一点的了解,也不会一夜之间失去宝州城这个扼住西荒寞黄人咽喉的城市。
看似无辜,找不出差错的罗城城主没有错吗?
大错特错!
知道宝州城出了事情,他们也没有升起对乌凤呈的警惕,也不主动去了解乌凤呈和他手中的那支军队,莽撞出兵,最终被人偷家。
林峰,这位稳妥的常胜将军,他和林家的遭遇让杜玉山同情,可杜玉山根本无法赞同林峰的军事行动。
杜玉山就一个疑惑。
为什么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