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他女儿已经十三岁了,但他可看不上韩馥,也看不上韩家。
韩馥不过是他袁家门生,将自己女儿嫁给袁家门生,对自己可没有什么好处。
除非他韩馥把袁绍赶出冀州,那样或许他袁术还会考虑考虑。
“这......我儿可等两年,不知公路......”韩馥还想再说,能和袁家嫡女结亲,对韩家好处太大了,但他还没说完,却被袁术打断。
“不妥不妥,文节,则诚已经弱冠。当早日娶一良配,结婚生子,好为文节添一孙儿。若是娶术之女,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为文节添一孙儿,不妥也!”袁术满脸为韩馥着想的样子。
但这委婉拒绝的态度也很明显。
“这......”韩馥眉头紧紧皱起,自己刚打算为自己孩儿找一个贤妻,没想到还被拒绝。
有些歉意的看着韩明,韩明却是对着韩馥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示意他不在意。
对这种结果,韩明早已经猜到。
袁术连他兄长袁绍都看不上,怎么可能看得上世人眼中胆小懦弱的父亲呢?
当然,父亲确实是有些懦弱。
而韩明也想到了一人,适合做自己发妻,或许可以一试。
荀家荀爽之女荀采。
他自然知道荀采,这可是在《后汉书·列女传》里的女子。
身为颍川人,对颍川荀家也是有所了解的,特别是颍川第一世家荀家。
没有颍川世家不知道荀家的。
荀采自然也是知道,那可是荀爽老来得女,在荀采出生后荀爽还为荀采办过宴会。
此时的荀采已经十七岁了,却还没嫁人。
据说阴家一直想为阴瑜求娶荀采,而荀爽则是认为阴瑜生着病,怕女儿嫁给阴瑜不好,所以荀采的婚事也一直拖延。
本来女子十五岁及笄就可以嫁人,百姓或皇宫更早,有的十二三岁就可以嫁人。
像那个唐妃,才十二岁就嫁给刘辩。
对荀采这个烈女,韩明还是有所了解的。
历史上她嫁给阴瑜,两年左右生下一个女儿,但那时候阴瑜也去世,荀采毕竟是荀爽老来得女,极为宠爱。
荀爽为了荀采的未来着想,想将她嫁给颍川郭家的人,但荀采不从,自杀。
那时候的荀爽还在和人密谋杀董卓,估计就是因为荀采的事情悲伤过度,病死了。
所以对荀采,韩明是有想法的。
如今荀爽还在闲赋家中,却已经受到董卓的征召。
董卓在九月立刘协为皇帝后征召了大量的名士,荀爽也在其中。
荀爽不想去,所以一直拖延着。
但董卓以官员性命逼迫,荀爽不得不同意董卓的征召,且已经回信给了董卓。
这时候荀爽正为荀采的婚事头疼,如果自己不去,或许荀爽因为要去董卓处,可能会无奈选择阴瑜,但若是自己去求娶,荀爽很可能会选择自己。
打定了主意,打算下来就和父亲说说。
韩馥带着韩明离开了袁术的大帐。
“唉!”韩馥叹了口气,满脸忧愁,袁术竟然看不上自己韩家,心中有些失落。
韩馥站在大帐外,火把那微弱的光芒照射在他略显疲惫的身躯上,为他镀上了一层淡淡的光辉,却也映照出了他心中难以言喻的落寞。
他的双眼微微低垂,眼神惆怅地望着前方的黑夜。
嘴角不自觉地挂着一抹淡淡的苦笑,那是对事情的无奈与自我慰藉交织的复杂情绪。
微微向前走着,步伐中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沉重与迟缓。
“唉!”随着一阵微风拂过,他再次轻轻叹了口气,那声叹息悠长而沉重,似乎要将胸中的郁结一并释放。
他的肩膀不自觉地垮了下来,整个人的气场都显得有些萎靡不振。
那是一种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疲惫与失落,还有着丝丝怀疑,自己和韩家真的那么差?
“父亲勿忧,儿有一良配,若成,于我韩家有大利也!”韩明见了轻声安慰道。
“哦?则诚,不知......”韩馥双眼忽然有着些许光芒,疑惑的看着韩明。
“父亲,回大帐后再细说。”韩明认真的看着韩馥,满脸神秘的点点头。
“嗯~”韩馥也是点点头,缓缓应道。
很快便回到冀州军营。
大帐中。
韩明与韩馥坐下后,韩馥双眼有些复杂的看向了韩明,他想知道韩明是说谁。
“父亲可知慈明公之女荀采?”韩明面色一动,轻声说道。
“哦?慈明之女?”韩馥双眼一亮,眼中似乎有了光芒,但随即又黯淡下去。
他自然知道荀爽,都在大汉朝堂做过官,还同是颍川人,可以说和荀爽算得上朋友,荀家那个荀谌更是在自己的冀州为官。
但荀家毕竟是颍川第一大家族,怕是不会看上韩家。
“自然是知道的,不过,荀家会看得上我韩家?”韩馥有些不自信的问道。
“呵呵,如今父亲掌控冀州,虽然他们以为父亲性格宽和,或许守不住冀州。但儿欲打算亲自去一趟颍川,或可使慈明公选我韩家也!”
韩明微微一笑满脸轻松的说道。
他可是记得,诸侯讨董讨了一年左右。
这期间双方大多时候是相互对峙。
十八路诸侯不少时间都在宴饮。
这么长的时间,自己不做点什么,可不好面对袁绍。
还打算去招募几个手下。
要是不趁机强大,不趁机截胡,那岂不是白白浪费自己穿越者这个身份?
这时候各路诸侯联合讨董,自己除了在雒阳与长安西凉不安全,其他很多地方其实都是安全的。
这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在大汉各地跑的机会。
等讨董结束,诸侯相互征伐,肯定是没有机会乱跑,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嗯!也好,为父这就给你写拜帖,届时你前往荀家,也好说话。”韩馥轻轻点头,有些认可。
是啊!
他荀家看不上自己,但自家孩儿如今似乎很有本事,或许荀爽能看上则诚呢?
要是那样的话,对韩家来说可是好事。
“父亲,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想必数月内是没有什么结果的。儿去颍川后,还欲前往其他地方寻一些大才猛将。望父亲再给儿一个身份,也好让别人知道,在冀州,孩儿也能做主,他们才会放心投靠。”
韩明有些不好意思的说着,毕竟这样说,间接说别人可能不会投靠父亲韩馥。
“嗯!也好,则诚如今是校尉,可再领冀州主薄。”韩馥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