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上官子恒眼神一亮,他心中另有一个想法,想要先去尝试一下。
想到就做,上官子恒开始尝试以一种独特的方法进行修炼。
他盘坐在房间的中央,紧闭双眼,呼吸平稳而深沉。他的心神沉浸在体内,运用强大的念力,如同无形的触手一般,试图扩大对灵气的吸收范围。
那念力所及之处,原本稀薄分散的灵气仿佛受到了某种强大的吸引,缓缓汇聚而来。
他不仅要控制念力吸引灵气,还要同时将这些稀薄的灵气进行挤压,使其浓度增加。
这个过程需要高度的集中和精准的控制,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然而上官子恒凭借着坚韧的意志和聪慧的头脑,竟实现了一心二用的修炼。
周围的灵气因他的独特修炼方式而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本平静的气流开始微微涌动,形成了一道道若有若无的微风。
果不其然,上官子恒惊喜地发现,通过这样的方法,自己身体周围的灵气浓度明显增加了许多。原来,茅山炼气诀本身的灵气吸收范围较为有限,而他的念力范围却能够达到半径 5000 米之远。
随着身边天地元气的逐渐增多。他一边不断地运用念力,将感应到的灵气一遍又一遍地往中间挤压,使其更加浓郁地聚集在自己身边;另一边则直接运转炼气诀,全力吸收那些被挤压过来的天地灵气。
“果真有效!”上官清晰地感受到丝丝缕缕的天地灵气缓缓进入自己上丹田的泥丸宫,心中顿时涌起一阵难以言喻的惊喜。他暗自庆幸自己拥有这一心多用的特殊能力,否则在这灵气稀薄的末法时代,想要修炼可真是难如登天。
而此时,正在另一房间潜心修炼的九叔也敏锐地察觉到了周围灵气的异样变化。他缓缓睁开眼睛,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肖凡房间的方向。
“这小子修炼起来,居然能让整个义庄的灵气都增加数倍不止,真是个恐怖的家伙!难道是因为他之前修炼武道的缘故?”九叔心中暗自思忖着,同时也被上官子恒的修炼天赋所激励,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自己修炼的速度,试图在这难得的灵气浓郁环境中,突破自身的瓶颈。
然而,文才却对此毫无察觉。他依旧每天睡到大中午才起床,然后迷迷糊糊地在院子里闲逛,对于修炼之事,总是敷衍了事。
在这三天里,上官子恒修炼之余,还不断地向九叔请教各种术法问题,并积极地进行实践。
有时候,他会在院子里画出复杂的符咒,尝试着注入法力,观察符咒的效果。有时候,他会跟着九叔学习如何制作法器,如何运用法力驱动法器。
通过实际操作和九叔的耐心指导,他对茅山术的理解日益加深。
第三天,九叔找到上官子恒,神色严肃地说道:“子恒,经过这几日的修炼,你体内已成功凝聚法力,天眼也已开启。今日,随我一同去为任家老太爷迁坟。”
上官子恒听到这个消息,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欣然应允:“是,师兄。”
其实,关于他的天眼,在修炼的第二天便已自动开启。按照九叔的说法,只要泥丸宫之中的灵气积攒到一定程度,天眼便会自然而然地开启,届时便能轻易地看到那些常人无法看到的灵异之物。
很快,秋生和文才也加入进来。秋生穿着一身整洁的衣服,手里拿着一些必备的法器,文才则背着一个大大的包裹,里面装满了各种工具。
四人一同前往任家。
在任家,任婷婷看到上官子恒,微笑着走上前来,与他短暂寒暄:“上官先生,多日不见,你看起来精神越发好了。” 她的眼中闪烁着好奇和欣赏的光芒。
上官子恒微笑着回应:“任小姐过奖了,这几日一直在修炼,不敢有丝毫懈怠。”
任婷婷轻轻点了点头,说道:“上官先生如此勤奋,定能在道法上有所成就。”
九叔这边开始有条不紊地安排各项事宜,他仔细地清点着需要携带的物品,口中念念有词:“香烛要带足,朱砂、黄纸也不能少……”
寒暄过后,众人整理好行囊,便一同前往坟地。
经过一个时辰的跋涉,他们终于来到了一处山坡之上。放眼望去,山坡上有一片坟地,其中最为显眼、规模最大的坟包便是任家老太爷的坟墓了。
到达坟地所在的山坡,放眼望去,四周青山环绕,绿树成荫。九叔转头看向上官子恒,问道:“子恒,对于茅山的风水学问,你了解多少?”
上官子恒如实回答:“师兄,我略知一二,但还只是皮毛,还需您多多指点。”
九叔点了点头,开始向他讲解起来:“此处乃是一处绝佳的风水格局。你看这山势,连绵起伏,犹如巨龙盘踞。而任家老太爷的墓穴,正处于蜻蜓点水穴。这穴位的关键在于,地气汇聚如水滴,需轻触而不可深陷,方能福泽子孙后代。但若是稍有偏差,便可能适得其反。”
任发在一旁听得连连点头,对九叔的本事表示由衷的佩服:“九叔,您真是博学多才,这风水之事,还得靠您。”
九叔抬头看了看天色,确认时辰已到,转头询问任发:“任老爷,时辰已到,是否开始动土?”
任发赶忙说道:“一切全听九叔安排。”
九叔点了点头,对秋生和文才说道:“你们两个,准备好工具,去前面指挥力工们一起,开始动土吧。”
秋生和文才应了一声,拿起铲子,一边指挥力工们一起,一边小心翼翼地开始挖掘。
秋生一边挖,一边小声对文才说:“这次可千万不能出岔子,不然师傅又要骂咱们了。”
文才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说道:“知道了,你小心点挖。”
随着铲子的挥动,泥土逐渐被翻开,一股陈旧的气息从地下散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