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吃了,”于氏叹道,“小言,你的手艺真不错,都快赶得上为娘了。”
周清言:……呵呵。
她状似不经意地提起淮澈:“娘,我方才去隔壁,看到淮澈叔叔的房里有个肚兜,上面绣着鸳鸯,可好看了,您以后也绣些肚兜拿出去卖好不好?”
“肚兜那种私密的东西,哪有人会去街上买的?”于氏笑道,“小孩子家不懂别乱说。”
边说她心里边琢磨,那淮澈看着像是个老实人,没想到花花肠子倒是不少。
分明还没成亲,家里也不见什么女眷,那肚兜的来路怕是不大正经。要么是从那些风月场所弄来的,要么就是自个儿偷的,哪怕是他的相好送的,谁家正经女儿家会将肚兜送给情郎?
还大剌剌地摆在明面上,叫小言一眼就瞧了去,当真是不知羞耻。
想到这里,于氏说道:“毕竟是外男,往后你少去他那边。”
周清言心里偷笑,点头应了下来:“我瞧着淮澈叔叔方才有些不耐烦似的,好像不大喜欢我过去。”
于氏心里又是一突,莫非他将人带回家里,被小言打搅了好事?
晦气晦气,枉她还觉得他一个单身汉不容易,往后不但小言要离他远些,自己也不能同他多说话,免得生出什么误会来。
“那往后就别去。”她立刻说道。
周清言乖乖地答应了,跳下椅子帮于氏收拾碗筷。
方才匆匆一瞥,她看到淮澈的信上写的是“军中一切可安好”,立刻意识到这人的身份不一般。
一个军中的将士,会功夫又通笔墨,军衔恐怕不低。
隐姓埋名来到长风镇上,怕是有任务在身的。
这样想来,她的心中反倒安定了下来。
淮澈选择买下她们家旁边的院子,应当只是看中这里偏僻,方便他行事吧!
如今她又在于氏面前隐晦地暗示了几句,于氏以后对他也会多加防备。
两家人没有什么往来,以后就不会生出多余的事端。
至于于氏对他的误会,反正过上两年她们母女两个就会离开这里,往后大约一辈子也不会再见到了,又有什么要紧呢?
……
又过了三日,四平那边终于传来了消息。
“有人见过那黄三之前与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见过面,”他说道,“那男人是个方脸,眼底下长了一颗黑痣。小的已经查出来,那人是牛家的管事。”他邀功似的说。
“是开绣坊的那个牛家?”周清言特地问了一句。
“正是,”四平连连点头,“之前邹县令与那牛世良一同喝过酒,我在旁边伺候,见过那管事一回。”
“好,我知道了。”周清言说道。
四平试探着问:“可是牛世良那边犯了什么事?”
周清言声音平平:“不该打听的就少打听,知道的太多对你没有好处。”
“是,是,小的明白。”四平连忙说道,“小的就是怕自己不知不觉中牵扯到其中,以后叫小姐难办。”
周清言看了他一眼:“这事与你没关系,但我给你提个醒,若是有人对你说什么能赚大钱的法子,你不要相信。”
一味地回避只会让四平对她的敬畏降低,适当透露出一些云里雾里的消息,反倒会叫他更信任自己。
而且这话也不是随便说的,自古以来总是不乏有些人喜欢投机取巧,而另一些人,赚的就是那些妄想暴富的人的钱。
她这话也算是给四平提个醒,叫他别被人骗了去。
四平听了这话心头却是一跳,就在不久之前,的确有人同他说过,有个法子能够赚大钱。
那人说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收回一分利,他听得心动不已,只是那人说最少要二百两银子才能入股,他手头没有那么多,原想着向邹县令预支些,再向同僚借一些,凑够了就给那人送过去,还没来得及开口,京城中的两位大人就到了。
再后来他一直心神不宁的,也没有心思去凑钱了。
原本还以为自己错过了赚钱的机会,没想到却是因祸得福了。
“小姐的意思是,上面知道了?”他小心翼翼地问道。
周清言一愣,不知道他想到了哪里去,不过依旧保持着高冷的姿态点了点头。
“上面手眼通天,想知道的自然会知道。有些人以为自己做的隐蔽,殊不知一切都是上面刻意的放任而已。”她故作高深地说道。
四平长舒了一口气:“幸好幸好……”
周清言挑了挑眉,试探道:“有人找上你了?”
四平连连点头:“是啊,那人同小的说过,只是凑巧小的手上没有那么多钱,所以才能躲过一劫。”
周清言嗤笑一声:“这样说来,你当初竟然还心动了?”
四平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毕竟一个月就有一分利,小的想着这样好的事,又够不上一还三,真的查起来也查不到小的头上,就动了些心思。”
一还三!周清言瞬间明白了他说的是什么。
印子钱,一还三;利滚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还;几辈子,还不完。
她六岁那年,长风镇发生了一件大事。
镇上有人私放印子钱,数额巨大,牵扯颇广,朝廷来了人彻查此事,不少乡绅富商都涉及其中,那阵子大狱都关不下了,连邹县令也被革了职。
当时她年纪小,只知道那阵子娘经常念叨粮价又涨了不少。等长大之后听旁人说起,她才知晓这其中的利害。
民间私放印子钱是重罪,一旦被抓住,轻则倾家荡产,重则连命都要丢掉。
“你以为一分利就不算印子钱了?”周清言语气严厉,“那人是上家,一旦事情败露,手中所有银钱的来历都会被清查,到时候哪里跑得了你?你只拿一分利,他却用你的银子去收旁人的三分!”
“小的知道错了!”四平被吓坏了,“小的当初、当初只是同他喝了两次酒,当真没有给他银子!”
“没给就好。”周清言“哼”了一声,“你告诉我那人是谁,等日后清算起来,我好能将此事告诉两位大人,也能记你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