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设施方面,目前在凉州、长安的主要流域都已经完成了部分水力设置。包括堤坝、闸口、水库、新河道等。”
宋瑜继续说道:“目前计划,以黄河和长江为主,用水路连接南北。”
刘平听到这里眉头一挑:“什么意思?”
“工部计划打通长安到成都的水路。”宋瑜一脸振奋的说道。
刘平听了却有些绷不住了。
“这能行吗?”刘平发出了疑问。
其他人也是一脸惊讶的看着宋瑜。
宋瑜颔首,道:“是可行的,我买你的计划是这样的.....”
他开始说工部那边的路线规划,刘平听完了之后,觉得有道理,但是又觉得这完全没必要,这不是东部,水网密布,水资源丰沛,可以这样搞。
从长安到成都,挖河道倒是没问题,就是耗时耗力罢了,但是挖通之后,有足够的水资源支撑这条航道通航吗?
宋瑜规划的路线是这样的。
从长安出发,可先连接渭河。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在长安附近水域宽阔且水流相对平稳,便于运河起点的建设和船只通行。沿着渭河南岸地势相对平缓的区域,向西南方向开凿。
途中需经过宝鸡等地,宝鸡周边山地较多,开凿时需巧妙利用山谷地形,减少工程量。
离开宝鸡后,朝着汉中方向前进。汉中盆地是重要的农业产区,连接此地能促进物资交流。抵达汉中后,可借助汉水的支流,比如褒河,通过拓宽和疏浚褒河河道,使其与新开凿的运河段相连。这样就能利用汉水的航道优势,顺着汉水向西南航行。
从汉水进入嘉陵江,这一段主要是对现有河道进行整治,清除礁石、浅滩等阻碍,保障船只通航。
嘉陵江一路南下,最终抵达成都附近。通过在合适的位置开凿连接河道,使嘉陵江与成都周边水系贯通,完成从长安到成都的运河线路。
听起来很合理,但是其中的难度太大了。
按照宋瑜的估计,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在火药的帮助下,想要完成这么大的工程,以现在刘备势力能够调动的人手,这条航道想要开凿完成,工期大概要十年。
如果再遇上天灾人祸,恐怕十五年都不一定能够成功。
有这个功夫,不如统一天下之后,尝试开凿京杭大运河了,还不用担心水资源的问题。
但是刘平不知道的是,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也是建立在黄河改道的基础上的。
“好啊,这条航道好啊。”刘备却觉得这航道不错。
原因很简单,他方便去长安了。
其实真要能保证水量的话,刘平也不会反对的,但是吧.....挖出来之后有用的可能性不大。能找到的最大好处就是沿线的经济发展会提高,不管整条航道是否有用,但是沿线的水利工程肯定会完善。
航道航道,有来有回才能叫航道啊,按照规划的路线,南下倒是很轻松,北上可就难了。
除非....
刘平忽然明白了,看样子宋瑜和田行两个人是觉得十来年的时间能够搞出来蒸汽动力船。
一旁的荀悦这个时候开口说道:“某不懂技术上的事儿,某就想知道,开凿这条长安到成都的航道,需要花费多少?”
这灵魂一问,让宋瑜自信的表情变得开始尴尬起来。
“额,大概算了一下哈,大概需要八十亿钱。”这还是少报了,宋瑜觉得随着技术的进步,成本还会进一步下降的。
如果真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计算,整体修建出来的话,连工带料、加上设备等等,合计大概要一百亿到一百二十亿钱。
这话一出,刘平直接摇头:“相当于每年八亿钱,批不了。”
“别看某,户部也没有余钱。”荀悦直接探手。
一旁的张松也补充道:“人力也不够啊,而且你别看户部有盈余,但这是五年才盈余出来的,每年多八亿,咱们直接赤字了。日子还过不过了?”
宋瑜摸了摸鼻子,道:“这条航道打通之后,好处多多啊,绝对不是八十亿钱能够比拟的。”
“道理某也懂啊。”张松摆烂:“但户部就是没钱,能有什么办法?”
“而且接下来是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一旁的荀封也接口道:“正是求稳的时候,随时都有可能跟东边开战,哪还能乱花钱。”
刘平这个时候开口道:“原则上,某是同意工部的方案的。但,不是现在。眼下最主要的,还是稳定持续的发展。工部可以将计划分割,关键节点的水利设施可以先上。各地需要开挖的航道,可以先预留出地方。”
“后续什么时候动工,怎么施工,今天先不谈。”
说到这里,刘平敲了敲桌子,道:“工部,还有什么要汇报的吗?”
宋瑜连忙点头,道:“还是农业相关的,是关于粮种的。这五年,在都督府的帮助下选育了优质的小麦和大豆种子,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除此之外,南海那边,子龙将军的帮助下,也选育出了优质的水稻稻种。”
“水稻稻种,亩产可以达到五石,且一年可以两熟!”
最后一句话,让在座的所有人都震惊的直接站了起来。亩产五石,一年两熟,哪怕是轮作保养地力也无所谓啊。
至少两年三熟,那一亩地两年就能产量十五石,拉个平均就是每年亩产七石半!
这个产量真的能大规模种植的话,那以后白吉馍可以吃一个扔一个了。
宋瑜在详细解释了之后,刘平才明白,产量并没有这么夸张,每年亩产七石。因为那是精心照料的,真要大规模种植的话,不可能达到这个产量的。
按照宋瑜的估计,这种稻种可以在南海诸国和益州种植,每年平均亩产保底可以达到五石。
“那也完全可以了啊!”刘平兴奋地说道:“亩产三百斤,这不是掏上了吗?!”
“五石啊!”刘备也搓着手:“这必须大力推广,这个事儿.....德安你主抓。”
“喏!”
宋瑜对此倒不意外,继续说道:“其他的倒也没啥,都是一些小发明,小创造,都列在最后了,各位可以看看,觉得有能用的就跟某说一声。”
到此,六部的汇报都已经结束。
接下来,就是都督府的回合了。
......
刘平瘫在床上,一动不动。
整个总结会,开了十七天,比预计的还要多两天。总结会刚结束,他就回家瘫着了,已经瘫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
虫娘和皇甫黛君同时进来。
虫娘走到床头,将刘平的脑袋扶起来,让他靠在自己浮夸的胸大肌上面。皇甫黛君则给他喂着小米粥。
刘平享受着两个人的服侍,宛若一个只会张嘴吃饭的植物人一般。
吃完了饭,刘平本想继续躺着呢,甚至还想让虫娘和皇甫黛君跟他一起躺着。但他没机会了。
“还躺着呢?”皇甫黛君从他腰部将头抬起来,将刘平藏在虫娘胸大肌的脸拉出来,道:“子龙将军要成亲了,你不去帮忙吗?”
“哎?”刘平愣了一下:“已经谈好了吗?是哪家的女子?”
“俞元李家的啊。”皇甫黛君说话的时候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的:“就是....那个....呕....李恢...姐姐。”
虫娘贴心的将皇甫黛君扶起来,道:“姐姐,让我来吧。”
“好。”皇甫黛君爬到刘平跟前,胸大肌摩挲着刘平的鼻尖,道:“还以为你知道呢。”
“什么时候?”刘平问道:“是那个跑去乌戈郡找子龙的女人啊?”
“就是她。”皇甫黛君说着话的功夫,也不忘用胸大肌给刘平喂饭:“说起来,这个女人好像有点克夫,大王其实是不太愿意的。”
“那都是迷信。”刘平开口说道。
“呀~”皇甫黛君闷哼一声:“咬到我了。”
“抱歉....”
“没事儿,继续就行,刚才有点突然,现在好多了。”皇甫黛君道:“晚上的时候,你肯定要去帮忙的,不要再躺着了,还要准备贺礼呢。”
“某准备着呢。”刘备道。
“又送你那几本书啊?”
“这可是宝贝。”刘平道:“每一本都要表明去处的,就是为夫要送人,也得给大王打条子说明情况呢。”
皇甫黛君忽然抱紧了刘平的脑袋:“别说话了。”
“唔.....闷....”
晚上,刘平拿着三本书,一溜烟来到了赵云在成都的宅邸。他到的时候,就看到张飞、关羽、简雍三人已经在了,正在跟赵云聊天。
“哟,你们都来了啊?”刘平笑着走了过去。
“德安,等等某。”
身后,传来了刘德然的声音。
刘平扭头,就看到刘德然带着几个仆人,仆人抬着一个东西,上面还盖着红布,看样子应该是送给赵云的新婚贺礼了。
那边赵云也迎了出来。
“丞相。”赵云对着刘平拱手。
刘平摆摆手:“子龙干嘛这么客气,这里又不是衙门。”
“就是,德安也不在乎这些。”刘德然这个时候来到了门口,道:“子龙,猜猜某给你送的什么好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