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市的改革逐渐显现成效,但在这片看似平静的局面下,一场人事调整的风波悄然酝酿。
市委常委会正在召开,一项关于调整几个重要部门负责人的议题被提上日程。然而,会议刚开始,分管组织工作的副市长刘致远便冷着脸反对:“沈书记,我认为这次调整的时机并不成熟。现在正是关键时期,大规模的人事调整只会影响部门运转。”
刘致远的态度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他一向低调稳重,此刻却在会议上表现得异常强硬。
沈放微微一笑,目光平静:“刘市长,这不是大规模调整,而是针对性优化。有些岗位的干部不适应当前的改革节奏,换人是为了更好地推进工作。”
刘致远似乎不买账,语气微微提高:“但调整名单中,有些干部工作多年,一向兢兢业业。突然换下他们,会不会寒了基层的心?”
“兢兢业业是基础,但能不能适应新形势才是关键。”沈放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这次调整的每一个人选,组织部都做了充分调研。如果有人有异议,可以提出来,我们再讨论。”
其他常委低头不语,气氛变得微妙。
会议结束后,高明远将沈放拉到办公室,小声说道:“刘致远今天的表现太反常了,他是不是被人施加了压力?”
沈放冷笑一声:“他从不随意表态,这次强硬反对,背后一定有人。”
“会不会和之前马怀东的案子有关?我记得刘致远和他私下关系不错。”
“可能性很大。”沈放眉头紧锁,“这件事不能拖。既然他反对得这么强烈,我们就更要把调整做得彻底。”
与此同时,网络上突然出现了一篇匿名文章,指责江北市在反腐和改革中“一刀切”,导致不少老干部被迫辞职,还有基层单位怨声载道。文章措辞犀利,迅速引起了社会关注。
“这篇文章明显是有人精心策划的,意图抹黑我们。”宣传部部长急匆匆赶来汇报,“网上的评论区现在一片混乱,甚至有人喊要举报市政府的不作为。”
沈放看着文章,目光如炬:“别急。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单纯抹黑,而是试图转移我们的注意力。继续监控舆论,但不要轻举妄动。”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还有,去查一查文章的来源,尤其是那些传播速度最快的账号背后,看看有没有关联。”
夜晚,沈放通过一个可靠的线人得知,刘致远当晚与几名商界人士在某高档会所见面,其中就包括曾经和马怀东有过往来的另一名企业主张诚。
“看来他们真的结成了联盟。”高明远拿着线报,脸上满是愤怒,“这些人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沈放摆摆手:“先别急着动他们。既然他们愿意跳出来,我们就顺势让他们暴露得更彻底。”
“那下一步怎么做?”
沈放沉思片刻,缓缓说道:“我们不妨来一场‘声东击西’。”
第二天,沈放在市委会上提出了一个新提案:建立“重点领域监督办公室”,专门针对高风险部门的项目实施和资金流向进行全面审查。这一提案得到了多数常委的支持,却引发了刘致远的强烈反对。
“沈书记,这样一个新机构会不会与现有部门职能重叠?而且资金和人手从哪儿来?”刘致远显得异常激动。
“这个办公室不是为了替代现有部门,而是辅助现有的监督体系。”沈放平静回应,“至于资金和人手,我已经和财政局讨论过,会从专项经费中拨款,另外抽调一部分精干力量。”
刘致远一时语塞,却仍然坚持:“我认为有必要再商量一下。”
“既然刘市长有疑虑,不如会后我们再细聊。”沈放的话语平淡,却透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当天晚上,刘致远的司机悄悄找到纪委一名工作人员,递上了一份举报材料,声称沈放在任职期间通过关系网为亲属谋取利益。这份材料迅速送到沈放手中。
“又是这种把戏。”沈放冷笑着将材料放下,“他们已经开始狗急跳墙了。”
高明远恼怒地说道:“这些人就是试图把水搅浑,想给你泼脏水拖住你的手脚!”
沈放却显得格外冷静:“没关系,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我们离真正的目标越来越近。”
几天后,经过技术手段,宣传部门终于追踪到那篇匿名文章的发源地,背后果然是由一名商界人士资助的大型水军团队。而这个商人,正是张诚。
“这是最好的突破口。”沈放指示道,“立刻启动对张诚的调查,找到他们和刘致远之间的关键联系。”
很快,调查组在张诚的公司账本中发现了多笔异常转账,其中一部分资金流向了刘致远的亲属名下企业。这条线索成为了直接指向刘致远的一把“利剑”。
夜深时分,沈放站在办公室的窗前,凝视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城市。他深知,这场斗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高明远,告诉专项组,明天早上开始行动。”沈放沉声说道,“这一次,我们要一击致命,让那些阴谋者再无翻身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