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战在锦衣卫千户所里整军备战的同时,崇祯也在朝堂上经历着一场战争。
昨天沈战,吴孟明和王之心同步实施抄家行动。
为了保证抄家行动的隐秘性,所有朝臣都被困在了皇极殿里。
直到八名通敌叛国的兵部官员被抄家完毕,崇祯才肯放朝臣们回家。
那时都已过了午饭时间。
许多朝臣都是对付着吃了点宫里的糕点,然后灌了一肚子茶水。
那跟他们在家里吃的大鱼大肉能一样嘛。
朝臣们被皇帝给软禁了半天时间,这在崇祯一朝还是头一回。
于是乎,大臣们全都窝了一肚子火。
有些人回家吃了个午饭后就再次返回皇宫,他们要好好跟崇祯理论理论。
可惜当时崇祯正忙着跟新乐侯刘文炳以及驸马都尉巩永固研究军国大事,没时间搭理这些朝臣。
再有就是罪臣张缙彦的口供中提到了多名四品以上的朝廷大员。
这些朝廷大员有的贪腐成性,有的参与军资走私。
值此大明王朝摇摇欲坠之际,这些人全都在挖崇祯皇帝的墙角。
你就说崇祯怎么可能待见这些人吧。
以前的崇祯是傻,是不知道内情。
现在崇祯什么都知道了,作为老朱家的后代他又怎么可能惯着下面这些大臣。
以上是崇祯的想法,那么大臣们是怎么想的呢?
大臣们认为崇祯关他们半天禁闭是对他们的不尊重。
开玩笑,这大明的天下是你崇祯一个人的吗?
那是皇帝和文臣们共同拥有的好吧。
你崇祯敢践踏我们文官集团的尊严,我们文官集团就敢让你们老朱家的公司倒闭破产。
君恨臣,臣恨君。
在这样一种诡异的气氛下今天的大朝会开始了。
当无数大臣跃跃欲试准备扯犊子之时,崇祯率先开口了。
“前兵部尚书张缙彦走私军资,通敌叛国。
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务必尽快审理此案。
另外,根据张缙彦等人交代。
李自成的流贼军将于明年正月初八起兵百万攻打大明京师。
战争形势对我大明极为不利。
关于如何抵御百万流贼大军朕说一下自己的想法。”
听到流贼要发动百万大军攻打京师,原本打算扯犊子的大臣们全都懵逼了。
崇祯不给朝臣东拉西扯的机会,直接说起了自己的战略规划。
“朕认为当务之急是做好三件事。
头一件事,立刻任命一名能力出众的兵部尚书。
由新任兵部尚书统筹京师附近的兵马,打赢京师保卫战。
这个人选朕已经有了,他就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
此人剿匪经验丰富,且胜多负少,是兵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第二件事,据情报显示贼首李自成将亲率50万大军进攻山西。
然后从三西绕至京师北面,并与南面的流贼军形成合围之势。
当务之急是增援山西镇总兵周遇吉,令其死守宁武关。
只要宁武关不破,李自成就无法打通北线的进军通道。
朕决定派左都督刘文耀领兵一万支援周遇吉。
另外朕还会从内帑拿出20万两银子来给周遇吉采购一批粮食。
第三件事,据情报显示流贼军会出兵50万攻打京师南面各州府。
贼兵势大,朕决定放弃南线战场全力防守京城。
为此朕有意调黄得功四万二千兵马回京防守。
另调山东总兵刘泽清麾下兵马进京协助防守。
待京师保卫战胜利、流贼大军退去之后,朕会派遣大军收复京师南面的各州府。
另外,为保证京师粮草充足,朕会从内帑拿出60万两白银去江南采购粮食。
届时,即使漕运因战争中断,京师的粮食也能坚持三个月以上。
总体规划就是这样,众位爱卿意下如何?”
有一说一,崇祯跟刘文炳、巩永固研究出来的这套御敌方案几乎就是最优解。
然而,最优方案到了大臣这里注定是通不过的。
朝堂上的大臣有的自私自利,有的目光短浅,有的纯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总之一句话,凡是皇帝的想法休想在朝堂上通过就对了。
首辅陈演第一个出列发言。
“陛下,臣不赞同史可法出任兵部尚书一职。
史可法此人专横跋扈,做事丝毫不顾及同僚感受。
这样的人压根就不适合在我大明官场生存。
之前您将其搁置在南京兵部不也是因为多位大臣弹劾他嘛!”
崇祯冷笑,是啊,以前的我就是个傻比,你们这些大臣说啥我都信。
“呵呵,首辅不提还好。
既然你提起来了,我就跟你好好说道说道。
之前史可法到底因为什么事情被那么多人弹劾。
本来朕还不知道内情。
可是后来新乐侯告诉朕。
史可法是因为弹劾罢免了三个漕运督粮道,动了某些人的利益。
这才被贪官污吏们联名弹劾。”
崇祯狠狠地瞪了陈演一眼,然后继续说道:
“怎么,首辅如此害怕史可法上位,也是怕他动了某些人的利益吗?”
“嗯?”大臣们震惊了。
一向没有主见的崇祯皇帝啥时候变得如此清醒了?
陈演的老脸一阵红一阵白。
崇祯还真就说到了他的痛点上。
京城有二十三家商号靠着陈演的庇护大搞走私。
这些商号走货时肯定绕不开兵部的监督和稽查。
之前兵部那批人全都给陈演面子,或者说跟陈演有利益勾结。
所谓的监督和稽查就是做做样子而已。
这要是让史可法这个二愣子当上了兵部尚书,损失最大的估计就是他陈演。
史可法会为了陈演的走私帝国大开方便之门吗?
纯属做梦!
史可法的眼睛里从来都容不下一粒沙子。
看到陈演吃瘪,户部左侍郎王正治赶忙出列。
“陛下,臣也反对史可法出任兵部尚书一职。
臣和他倒没有利益上的冲突。
主要是史可法这个人对待同僚过于冷漠。
朝廷的事情需要各部通力合作。
臣实在难以想象,一个不善于沟通的人如何能做好兵部尚书的工作。”
崇祯对王正治的说法嗤之以鼻,这纯就是偷换概念。
老子要选一个知兵的人管理军队,你却跟我说这个人不擅于人情世故。
你当我崇祯是傻子吗?
好吧以前确实是,但是现在病情好多了。
“朕要的是知兵之人,又不是联络之人。
史可法需要八面玲珑吗,朕认为不需要。
他只要能管好军队打好仗就可以了。”
看到又有人要出来反对,崇祯厌恶地挥退了对方。
“流贼大军不日将至,朕没时间跟你们扯皮。
史可法出任兵部尚书一事朕意已决,众位爱卿无需再多言!”
陈演震怒,崇祯一意孤行,这太不给文官集团面子了。
“陛下,升史可法为兵部尚书的旨意内阁无法通过!”
陈演这话就相当于跟崇祯撕破脸了。
明末的圣旨是不可以乱发的。
一道圣旨的发布需要经过皇帝、内阁和六部三道程序的确认。
任何一道程序卡壳圣旨都无法正常发布。
这也反映出文官集团的强势,皇帝想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征求他们的意见。
皇权势弱,文官集团势大,这都是崇祯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要是换成朱元璋发圣旨,下面的官员绝对连一个屁都不敢放。
陈演正面硬刚崇祯,所有的朝臣心里都是一紧。
皇上会如何应对呢,还是像以前一样后退一步吗?
崇祯没有让大臣们等太久,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
“既然首辅不能执行朕的旨意,那就换一个人来当首辅好了!”
“啊!!!”上百朝臣顿时哗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