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李达康刚步入办公室,郑世俊便紧随其后,通报说有两名自称是《江省日报》的记者求见。
李达康心中不禁嘀咕,这省报的记者怎会突然到访?
李达康心中暗自思量,难道乡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以至于连他这个乡党委书记都尚未知情?
提及近期官田乡的头等大事,无疑便是“村村通公路”工程的正式启动。
在这项工程中,李达康将三分之二的项目交给了市交通局长刘卫东引荐的几位工程老板,而余下的三分之一则分配给了县一建。
项目已在上个星期正式开工,当时市长郭振华更是亲自率领市政府一行人莅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难道是修路过程中出现了什么纰漏,被人告发到了上面?
这让李达康不禁皱起了眉头。
尽管心中疑惑重重,但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从容不迫的神态。
他示意郑世俊将两位记者请进来,自己则迅速整理思绪,简要回顾了近期乡里的各项工作情况,试图从中寻找可能吸引省报记者关注的蛛丝马迹。
……
不一会儿,一男一女两位颇具记者风范的人便在郑世俊的引领下,步入了李达康的办公室。
男的年约三十,身材不高,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显得文质彬彬;
女的二十多岁的样子,一头柔顺的披肩长发,身着笔挺的职业套装,胸前挂着一台相机,记者身份一目了然。
李达康热情地招呼道:“请坐,我是官田乡的党委书记李达康,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随后,郑世俊为二人斟上茶水,便悄然离去。
男记者站起身,礼貌地递上自己的名片,自我介绍道:“李书记你好,我是《江省日报》的记者张晨,这是我的同事王璐”。
李达康接过名片,仔细端详了一番,随即微笑着点了点头。
“张记者、王记者,欢迎二位莅临官田乡”。
“不知二位此次来访,有什么事嘛?”。
张晨扶了扶眼镜,神色认真地说道:“李书记,我们这次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官田乡‘村村通公路’工程的相关情况”。
“这项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们作为省报记者,自然也有责任对其进行深入报道,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
原来,张晨是在《信英日报》上,偶然瞥见了关于官田乡“村村通公路”工程的报道。
江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其整体的交通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出众。
而官田乡,作为江省一个偏远地区的乡镇,在江省大部分县区城中心道路尚未完善之际,竟出人意料地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启动了“村村通公路”这一宏大工程。
这无疑是江省内极为罕见的一幕,令人啧啧称奇。
作为《江省日报》的资深记者,张晨的职业敏感性自然毋庸置疑。
他迅速察觉到这一事件是一个极佳的新闻素材。
张晨深知这一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于是,在征得报社领导的同意后,他便带着同事王璐一同来到官田乡,以便获取更详细的资料。
……
李达康闻言,心中稍安。
看来,这两位记者并非因负面事件而来,而是出于对“村村通公路”工程的关注。
他微笑着回应道:“张记者、王记者,你们能如此关注我们官田乡的发展,实在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关于‘村村通公路’工程,我们官田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从项目规划到施工监督,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做到严谨细致”。
李达康顿了顿,继续介绍道:“目前,工程已经顺利开工,进展顺利”。
“同时,我们也成立了专门的监督小组,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确保工程质量”。
张晨闻言,点了点头。
他知道,在地方工程中,腐败和偷工减料等问题时有发生,而李达康的这番话,无疑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
但他也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想真正了解工程的真实情况,还需亲自走访现场,与施工人员和乡民交流。
于是,张晨提出了一个请求:“李书记,我们能否安排一次现场采访?我们想亲眼看看工程的进展情况,听听施工人员和乡民们的声音”。
李达康爽快地答应了:“当然可以。我这就安排人带你们去工地,让你们亲身体验一下我们官田乡的变化”。
随后,李达康吩咐郑世俊安排好一切,确保两位记者能够顺利采访到工程现场。
同时,李达康也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对外宣传官官田乡的绝佳机会。
这年头,“酒香也怕巷子深”,宣传工作,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重中之重。
做出了成绩,不宣传一下,领导怎么知道?
领导不知道,那就等于白做。
李达康决心借两位省报记者的手,将官田乡的发展成果展示出去。
《江省日报》作为江省最具权威性的官方报纸,其影响力之广,自是毋庸置疑。
……
于是,在郑世俊引领着两位《江省日报》的记者离去之后,李达康迅速召集了乡长毛云刚,共同商讨这一事宜。
“毛乡长,方才《江省日报》的两位记者到访,对我们的‘村村通公路’工程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现在,世俊正带着他们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实地采访”。
毛云刚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喜悦的神色:“书记,这可是提升我们官田乡的形象、扩大宣传的绝佳时机啊,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
李达康点头赞同:“正是如此,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想借此机会,不仅展示我们在‘村村通公路’工程上的进展,还要全方位地呈现官田乡在经济改革发展方面的辉煌成就”。
“比如学校的改造升级、蔬菜基地的蓬勃发展、日益壮大的豆制品厂以及畜牧业的兴旺景象,这些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宣传亮点”。
毛云刚信心满满地回应:“书记,那我即刻前往施工现场,等他们采访结束后,就引导他们前往这些亮点区域进行参观”。
“好”,李达康赞许地点了点头,“你现在就赶过去,我马上通知志国同志,让他着手准备相关的数据和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两人商议妥当后,随即分头行动。
毛云刚火速赶往施工现场,准备全程陪同记者采访,并在恰当的时机,带他们领略官田乡的诸多亮点。
而李达康则立即指令苏志国,调动人手,整理相关的数据资料。
并且让他通知各个点位,提前做好准备。
苏志国虽已提拔为乡党委委员,但他之前担任党政办主任多年,在处理此类事务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所以把这件事交给他去办,李达康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