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么援救石达开,太平天国内部吵得不可开交。
下面的人争来争去,无非是派谁去、谁获得援军的兵权,上面的人吵得就不一样了,洪秀全和杨秀清吵得是要不要援救石达开。
洪秀全的理由很有说服力:主力都压过去攻打徐州了,青州一共也没留多少人,守城尚且不足,没法分兵支援。
而且为支持徐州战事,北海东莱两地的粮草掏了个七七八八,北海这地方战略意义已经大幅降低,没必要去救。
应该集中力量凭借人数优势速速打下徐州才是。
从战略的角度讲,洪的分析相当正确。
当族妹杨妙真将洪秀全不想救石达开的消息传给身在徐州战场的杨秀清时,杨秀清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拉拢石达开的好机会。
洪秀全主张放弃你,那我就主张救你!
人的身份会因系统而变化,但性格、能力不会变化。
有些人物聚集在一起,大概关系、事迹与历史相同。
因为杨秀清的杰出的贡献与二者之间难以逾越的能力鸿沟,杨秀清十分嚣张跋扈,不将洪秀全放在眼中。
这个思想折射到政治上,就是太平天国形成了洪派和杨派。
虽然杨秀清的行为不合君臣之义,但作者并不想在这方面指责他。
二号人物贡献比一号人物大,还不让二号人物有意见了?
(放个框号,表示为历史内容,不喜欢可以跳过。但建议看一看,明确一下洪秀全的形象,免得又说我尬黑)
【原史中,杨秀清这伙掌握最高权力的教众几乎不是洪秀全发展来的。
顺序是,洪秀全招揽同乡冯云山,冯云山招揽包括杨秀清与萧朝贵在内的第一批教徒,然后杨萧冯三人将拜上帝会发展壮大。
洪秀全在发展冯云山成为教众后,二人分头行动发展教会,结果洪秀全一无所成,反倒是冯云山发展出了拜上帝会的第一批教众。
在一开始的教义中,洪秀全一人占据最高的地位,硬生生在积蓄实力阶段被杨秀清压在了自己脑袋上。
哥们儿,您可是第一代领导人啊,哪个有能力的第一代君王会被部下羞辱、还没办法收拾对方?
其实也不是没办法,天京事变中洪秀全成功除掉了杨秀清。
能除掉,却一直不除掉,就肯定是有所顾忌。
首先,从战略角度讲,太平天国离不开杨秀清。
深剖的话,笔者猜测洪秀全可能还忌惮杨秀清在宗教中的影响力,害怕事情处理不好导致部下离心。
还可能担心除掉杨秀清,韦昌辉一家独大巴拉巴拉…
这么看,洪的忍辱负重、大局为重值得称赞,并且具有一定的权衡能力。
历史上杨秀清一开始并非太平天国二号人物。
当时冯云山(冯是拜上帝会二号人物)等一干人谋划起义被抓,拜上帝会有灭亡的风险,洪秀全这个领导人就想办法救他们。
于是,他在起义有覆灭之危的时候,撇下自己的教徒跑到广东,找一个讨厌他的西方传教士,希望通过这个传教士联络两广总督。
但洪秀全有写书信稳定人心,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先不说这个讨厌他的传教士会不会帮他,就是这个传教士地位再高,能高到有人脉联络两广总督?
联络上吧,他能让两广总督亲自下令赦免一个...造反集团?
他努力的结果一目了然:毫无作用。
可能也有点?
教徒能拿“我家教主去广东联络大官了”唬一唬抓他们的县中小官?
最终,杨秀清设法稳定人心、成功营救出冯云山,保住了起义的火种,成为了太平天国二号人物。
天京事变并非动乱,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洪秀全指挥一群人冲进去把杨秀清及其党羽砍了。
太平天国的国力受损不大,从国力角度讲,并非天京事变决定了起义的失败。
笔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兵力、财力没有明显变化。
不像夷陵之战,一战彻底打废了蜀汉。
仅看结果不考虑影响的话,这次事变相当成功。
洪秀全掌权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政局,试图挽救起义。
至于效果…有好有坏吧,这是他自身能力、性格决定的。
从结果来看,太平天国在他掌权后走向衰败。
不过包括他在内的太平天国主要人物都有反侵略的一面,这点值得肯定。
当然杨秀清掌权时一些问题就已经很尖锐了,没有天京事变这场起义大概率也是失败。
其生活奢侈,深陷个人享乐主义,比较喜欢放纵,有言道上行下效,头头这样的话,下面的人是啥样就可想而知了。
1851年金田起义之初,洪秀全就纳妃15人。到1852年转战广西永安时,其妃嫔增至36人。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后宫规模不断扩大。
有说法称定都后他有名有姓的妃子就达到了81位。
1861年,李秀成选送到天京三千名美女,洪秀全从中挑出108人留于天王府。
此时已经天京事变结束,作者想不出任何他需要伪装好色的理由
而且洪秀全在起义一开始就有很多嫔妃,那时冯云山、萧朝贵等节制杨秀清的人物尚未去世,他没必要装好色啊。
据其子洪天贵福被俘后的供述,洪秀全共有88 位“母后”。
而《江南春梦笔记》则记载得更为复杂,称洪秀全后宫有1个王后、24个王妃,还有爱娘、嬉娘等众多名位,统共相加有1168人,若再加上1200位女官,总数达2300多人。
洪秀全生活奢靡是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笔者没有查不到哪位历史学大家明确说洪秀全装好色、不好色呀。
更查不到有哪位历史学大家说洪秀全掌权后一改奢靡作风。
如果有觉得洪秀全是装好色的读者,可以拿出一些历史学大家的分析来反驳我吗?
合理的话我一定修改本章与之前内容
还是说你觉得自己的观点比主流观点更有说服力?】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洪秀全的贡献和他的地位不对等。
也就是冯云山、萧朝贵等人现在还活着,杨秀清投鼠忌器,不然杨、洪早撕起来了。
抛开个人能力不谈,冯云山于洪秀全,重要性相当于诸葛亮于刘禅,王猛于苻坚。
冯云山为了营造洪秀全神秘的神明人设,建议其装神弄鬼,他与杨秀清等人借此发展教众。
可争权夺利夺吧、抢吧,石达开可自始至终没有参与过,事事从太平天国的角度考虑。
就算北海战略意义极低,那石达开总得救吧。
怎么能丢着如此一位帅才不救呢?杨秀清大为疑惑。
说来这事怪宋江,当初其奉洪秀全的命令监视石达开,一点风吹草动都要报上去。
中间石达开的个人魅力折服了宋江,可宋江还没来得及在洪秀全面前挽回石达开的形象,就被刘备干死,留下一个烂摊子。
得亏杨妙真七窍玲珑心,找到冯云山,冯云山又联络洪派众人,这才敲定救援石达开的事情。
在太平天国内部,包括其教众心中,冯云山都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东莱郡。
胡以晃身材高大挺拔,宽额阔面,面色沉稳坚毅,眼中闪烁着精明与果敢给人以可靠之感:“皇上,俺愿意去支援翼王!”
秦日纲身形魁梧壮硕,自带雄浑气场,面庞方正硬朗,轮廓如刀刻般分明,彰显出沉稳威严,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将风范:“俺也愿往!”
除却这两位太平天国中坚人物,还有林凤祥、李开芳这类豪杰同样愿往。
(这四个都是太平天国优秀人物)
杨妙真低着好看的头颅,不曾开口。
她的统帅亦是极高,历史上为反金女英杰,可惜身份太敏感,洪秀全无论如何不会再给东王势力分兵。
洪秀全偷瞄杨妙真,只见她身着一袭月白锦缎长裙,剪裁合宜,勾勒婀娜身姿。如云乌发松松挽起,几缕碎发垂落在白皙脸颊旁。
柳眉弯弯,眼含秋水,顾盼间流露出盈盈笑意,举手投足间尽显妩媚,让人移不开眼。
跟杨妙真比,抓到后宫中的那些个女子简直令人发呕。
偷咽唾沫后,洪秀全说道:“我欲派蒙得恩去。”
蒙得恩跨步出列:“臣愿往!”
杨妙真秀眉搅在一起,难以置信地看向洪秀全。
这么一些良将,你如何挑出道德、本领最差一个的?
杨妙真越想越觉得不对,洪秀全没理由派出一个草包啊,理由是什么,草包间的惺惺相惜吗?
敏锐如杨妙真,很快联想到洪秀全仍是在提防杨秀清。
秦日纲、胡以晃这些中坚人物都是杨秀清招揽来的,洪秀全不信任他俩。
与二人相比,还是每天在身边讨好自己的蒙得恩可信。
杨妙真急到暗自握拳,这样下去可不行,太平天国势力还没有连接在一起,仍处于起义初期阶段,万不能陷入内部争斗。
但兄长的野心盖不住,杨妙真也看不起洪秀全这个生活奢侈且相对无能的家伙,杨家兄妹都想踹开洪秀全。
杨妙真觉得,起义继续由洪秀全领导下去,节制杨秀清等人,迟早完蛋!
(穿越者孙策:你哥领导也照样完蛋哈)
她必须想个办法,暂时缓和洪派杨派之间的的矛盾,而且不是以向洪秀全让步的形式,甚至要设法夺走洪秀全的权力。
良久,杨妙真美眸闪光,想出一个锦囊妙计。
数日后,东莱郡中流言四起,声称杨妙真芳心暗许洪秀全,可洪秀全夜夜寻花问柳,对杨妙真不管不顾,杨妙真因此以泪洗面。
杨妙真甚至托写信冯云山将这件事告诉洪秀全。
冯云山得知后十分高兴,觉得这是缓和两派关系的大好机会,连忙写信告与洪秀全。
洪秀全听说后,马上推开尚在侍奉自己的女子,急匆匆穿好衣服拜访杨府。
进入其中,果真见杨妙真泪流满面,好似那弱柳扶风,惹人生怜。
“诶呦,大妹子,这是怎么了?”洪秀全心猿意马,抱住杨妙真,上下其手。
杨妙真小声啜泣:“家兄出征在外,府中只留妙真孤单一人。妙真已经双十之龄,尚无婚配。”
说罢,杨妙真臻首埋在洪秀全胸中,将柔软压在对方身上。
洪秀全暗自咽唾沫:“妹子看上谁了,尽管告与朕。有朕在,一句话就能让你嫁出去!”
杨妙真看向洪秀全,面色羞红,眼神躲闪,好似情意绵绵。
两日后,杨妙真风光大嫁,成为洪秀全的皇后。
之后,在杨妙真的枕边风下,洪秀全决定改派胡以晃、秦日纲二人,领兵八千,救援石达开。
杨秀清运转一番,夸大洪秀全娶妻前后态度变化,将事情改编成洪秀全刻薄寡恩,他与杨妙真则求贤若渴,唯恐贤才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