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风云再起
北疆的战事虽暂时告一段落,但宣府城的上空依旧笼罩着一层厚重的阴霾。林缚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清军撤退的方向,心中清楚,这只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多铎绝不会善罢甘休,清军必定会再次发动更为猛烈的进攻。
果不其然,几日后,清军的后续大军陆续抵达北疆。这一次,清军统帅多尔衮亲自坐镇指挥,随行的还有范文程等谋士。多尔衮深知宣府城的重要性,也对林缚的军事才能有所耳闻,因此他此次做了万全的准备,誓要拿下宣府,打开大明北疆的门户。
“大人,明军在宣府城坚守不出,林缚又极为狡诈,我们该如何是好?”一名清军将领向多尔衮请示道。
范文程上前一步,微微一笑:“大人,林缚虽有谋略,但我们也不可小觑。宣府城易守难攻,强攻恐会损失惨重。依我之见,我们可先断其粮道,困死城中军民,待其军心大乱,再一举攻城。”
多尔衮点头表示赞同:“范先生所言极是。传令,派精锐骑兵切断宣府城与外界的联系,封锁所有粮道。”
与此同时,宣府城内,林缚也在紧张地谋划着应对之策。他深知清军此次来势汹汹,单纯的防守难以长久支撑,必须主动出击,寻找破局之法。
“将军,据侦查,清军近日频繁调动,似乎在谋划着什么。”赵宇神色凝重地向林缚汇报。
林缚沉思片刻,说道:“我猜测,清军很可能会切断我们的粮道,困死我们。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粮草问题,同时,还要主动出击,打乱他们的部署。”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进来:“将军,从京城来的信使求见。”
林缚连忙召见信使,信使递上一封密信,正是崇祯皇帝的亲笔书信。信中,崇祯皇帝对林缚在北疆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赞扬,并表示会尽快调集粮草和援军支援北疆。但同时,崇祯皇帝也提醒林缚,京城内部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让他务必坚守北疆,不可有失。
“陛下的意思很明确,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坚守到援军到来。”林缚将信递给赵宇,说道。
赵宇看完信后,说道:“林兄,既然如此,我们更要主动出击。我听说清军的火器营驻扎在离此不远的山谷中,若我们能摧毁他们的火器营,定能削弱他们的战斗力。”
林缚眼睛一亮:“此计甚好。不过,清军火器营必定防守严密,我们必须精心策划,挑选精锐之士执行此次任务。”
经过一番商议,林缚挑选了一支由五百名精锐士兵组成的突击队,由他亲自带领。他们趁着夜色,悄悄出城,向着清军火器营的方向进发。
清军火器营位于一处山谷之中,四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营中驻扎着大量的火炮和火枪,是清军攻城的重要力量。
林缚带领突击队,沿着山间小路,小心翼翼地靠近火器营。当他们接近山谷时,发现清军在山谷入口处设置了重重关卡,巡逻队不断往来。
“大家小心,不要惊动敌人。”林缚低声对士兵们说道。
他观察了一下地形,发现山谷一侧有一处陡峭的山坡,防守相对薄弱。他决定带领士兵们从那里攀上山坡,潜入火器营。
突击队开始攀爬山坡,山坡陡峭,加上夜色昏暗,攀爬十分困难。但士兵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相互扶持,艰难地向上攀登。
就在他们快要爬上山顶时,一名士兵不小心滑落,发出了一声惊呼。山谷中的清军巡逻队听到声音,立刻警觉起来。
“有敌人!”清军士兵大声呼喊。
林缚心中一紧,知道已经无法隐藏,果断下令:“冲!”
突击队如猛虎般冲下山坡,向着火器营杀去。清军士兵们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但很快便组织起了反击。
火器营的守将是佟养性,他是清军火器部队的重要将领,对火器的运用十分精通。佟养性迅速指挥士兵们拿起武器,与明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林缚手持长刀,身先士卒,冲入敌群。他的刀法凌厉,每一刀都能击退一名清军。士兵们见主将如此英勇,士气大振,纷纷奋勇杀敌。
在激烈的战斗中,林缚发现清军的火炮被安置在营地中央,周围防守严密。他带领着几名精锐士兵,向着火炮阵地冲去。
佟养性见明军冲向火炮阵地,心中大惊,他亲自带领一队士兵,前来阻拦。林缚与佟养性在战场上相遇,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佟养性的武艺也十分高强,他手持长枪,与林缚打得难解难分。但林缚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丰富的战斗经验,逐渐占据了上风。
“杀!”林缚大喝一声,一刀砍向佟养性。佟养性连忙用长枪抵挡,但还是被林缚的力量震得后退了几步。
趁着佟养性立足未稳,林缚再次发动攻击,一刀刺中了佟养性的胸口。佟养性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清军士兵们见主将被杀,顿时军心大乱。明军趁机发动总攻,成功摧毁了清军的火器营。
“撤!”林缚见任务完成,立刻下令撤退。突击队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撤离了战场。
当多尔衮得知火器营被袭的消息后,暴跳如雷:“林缚,我定要将你碎尸万段!”他立刻下令,全军向宣府城进发,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攻城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