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场上的交锋日趋激烈,民间百姓议论纷纷,而在这看似混乱的局势下,各方势力之间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北方的一些中小世族,原本在林缚的倡导下,坚定支持定都幽州。但随着中部商业势力的宣传,他们渐渐看到了定都洛阳所带来的经济机遇。这些世族手中掌握着一定的土地和资源,若能与中部商业圈紧密相连,无疑能开拓新的财富渠道。其中,以王家和张家为代表的世族,开始私下与陈宇的幕僚接触。
“陈大人的想法确实独到,定都洛阳,我们北方的特产便能更顺畅地销往各地,这对我们的生意大有裨益。”王家家主王仲低声对陈宇的幕僚说道。
幕僚微笑回应:“王老爷目光长远,一旦定都洛阳,商业繁荣起来,各方都能受益。陈大人也定会在经济政策上对支持我们的势力有所倾斜。”
与此同时,南方一些新兴的商业家族,也在暗中盘算。他们虽然身处文化底蕴深厚的南方,但对商业发展的渴望极为强烈。在听闻陈宇关于定都洛阳后商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后,心动不已。李家便是其中之一,家主李逸风主动找到陈宇,表示愿意在南方为定都洛阳发声。
“陈大人,我等虽在南方,可深知商业对国家的重要性。定都洛阳,实乃商业之幸,我们愿全力支持。”李逸风诚恳地说。
陈宇心中暗自欣喜,表面却不动声色:“李老板深明大义,日后若定都洛阳,商业发展离不开像您这样有识之士的支持,大家携手共进,必能开创一番新局面。”
这些暗中的联盟行动,逐渐改变了局势的走向。原本三方对立的局面,开始向有利于陈宇的方向倾斜。林缚和沈逸很快察觉到了这一变化。
林缚得知北方部分世族动摇后,大为震怒:“这些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却忽视了国家的安全大局!”他立刻召集北方世族中仍坚定支持自己的代表,试图挽回局面。
“诸位,定都幽州,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抵御外敌。若为了些许经济利益而改变,一旦北方防线有失,我们的财富和家园都将化为乌有!”林缚言辞恳切,试图唤起他们的危机感。
然而,一些世族代表虽点头称是,但心中仍在犹豫。毕竟,经济利益的诱惑摆在眼前,难以轻易割舍。
沈逸这边,也在思考应对之策。他意识到,单纯强调文化优势,在这场博弈中已略显单薄。于是,他决定从民生角度出发,重新规划宣传策略。
沈逸召集南方的官员和学者,共同商讨对策。“我们要让百姓明白,定都建康,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需要,更关乎民生福祉。建康周边水系发达,农田肥沃,能保障粮食供应,这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根本。”沈逸说道。
学者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开始撰写文章、制作宣传资料,着重强调定都建康对民生的保障作用。这些资料被分发到南方各地,甚至传播到了北方和中部地区。
而此时,古老组织也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发展。他们意识到,这场定都之争已到了关键时刻,若任由局势失控,可能会引发内乱。古老组织首领赵玄决定再次出面调解。
赵玄分别向林缚、陈宇和沈逸发出邀请,在一座位于三方势力交界处的小镇上举行会谈。三方代表带着各自的诉求和疑虑,再次坐到了一起。
“诸位,定都之事关乎国家兴衰,如今争论已久,是时候寻求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了。”赵玄目光扫视众人,语重心长地说。
林缚率先发言:“赵首领,我并非固执己见,只是北方的军事防御至关重要,这一点绝不能忽视。”
陈宇接着说:“我理解林将军的担忧,但经济发展同样不可小觑。定都洛阳,能让国家经济腾飞,为军事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沈逸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文化是国家的灵魂,定都建康,能凝聚民心,传承民族精神,这对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
赵玄静静地听着,待三人说完,他缓缓说道:“既然各方都有充分的理由,不妨换个思路。我们能否在定都的同时,兼顾军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众人陷入沉思,赵玄的话让他们意识到,或许可以打破原有的对立思维,寻求一种共赢的解决方案。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终于有了初步的共识:在定都的决策上,综合考虑三方的优势。在新都的规划建设中,划分出专门的军事区、商业区和文化区,让各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如此一来,既能保障北方的军事防御,又能促进中部的商业发展,还能弘扬南方的文化。”陈宇分析道。
林缚和沈逸也表示认可,虽然这并非他们最初的设想,但在当前局势下,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办法。
随着这个共识的达成,僵持已久的定都之争终于出现了破局之兆。各方开始着手商讨新都的具体选址、规划和建设方案,这场持续数月的纷争,似乎即将落下帷幕,而国家也将迎来新的发展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