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伦在干什么?”
看完新闻后,李墨曜的第一反应是这样的,但江瑜然在市场方面的敏感度要超过李墨曜,她恍然大悟般地点点头。
“我知道了……”
李墨曜感觉到脸颊边传来一股热气,他甚至不敢做太大的动作,生怕一不小心就擦到江瑜然的侧脸,就在他呆立着不知所措之际,江瑜然坐回到位子上,脸上浮现出狡黠的笑容。
李墨曜不解其意:“你……你笑什么?”
“这不是江伦的手笔。”
李墨曜好像也意识到了什么,他仍然注视着江瑜然听着她接着往下说。
“是柯静曼,她最喜欢搞种大动作,这轮新闻是为了她的汽车工厂融资用的,看来她真的很心急啊,连这个年也打算过了,我猜她的员工一定在拼死拼活的加班儿。”
李墨曜无心打趣,直入主题说道:“江伦应该知道x-AI马上就要被淘汰,这个时候发这种新闻岂不是自取其辱?”
“有什么关系嘛,你看这一大波合同,至少能融入几个亿的资金,足够汽车工厂启动了,这下临港的地是拿下了。”
李墨曜不解:“不是先定给你们了吗?”
“不算定,只是那块地又被分割了一部分,争议的面积还没有定论,其实就目前而言,那块地对蓝景来说是鸡肋,但能诈ASS一笔钱也够我们续命的了。”
“所以这就是你笑的原因?”
江瑜然的心情突然好了起来:“当然要笑,这么利好的消息,我得马上召开董事会。”
李墨曜呆呆地看着江瑜然一个电话接着一个电话的打出去,惊叹于此时的江瑜然尚在蓝景董事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也惊讶于她对情绪自如的掌控能力,这究竟是天赋呢?还是后天锻炼的?
相比江瑜然的情绪大好,李墨曜的情绪则低落得多,江瑜然打完电话后像刚刚才注意到对方一样,讶异地抬起头看了一眼后说:“你在难过什么呢?”
李墨曜强挤出一个笑容:“谈不上难过,只是江伦明知道Explorewis将很快超越x-AI,为什么还要这么做?”
“不是和你说了嘛,这是柯静曼的主意。”
李墨曜仍是不解:“难道他们夫妻都不沟通的吗?”
江瑜然肯定地点点头:“这是非常、以及几乎一定且99.99%的。”
这种俏皮式的回答并没有把李墨曜逗笑,相反感到一丝悲哀,本应该最融入这种悲哀的江瑜然却沉浸在一种算计别人的喜悦中,这不能不说是另一种悲哀。
夫妻关系这种紧密且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本应该是最亲密无间的,但天底下的夫妻似乎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的配偶,这种同床异梦般的夫妻关系让李墨曜感到恐怖,他想如果自己和Lisa真的走到了一起,会不会也会变成这样?答案似乎是非常有可能,正如江伦和柯静曼,又如谢贝迪与江瑜然,自己和Lisa也一定会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果然选择后者。
当然,这种虚构没有意义,自己和Lisa相识的时间不长,但相知程度却不比最亲密的朋友少,他相信Lisa一旦下决心,那是绝对不会回头的,她那晚已经两次给了肯定的答案,在此基础上,任何的追问与设想都毫无意义。
“想什么呢?”江瑜然唤醒了沉思中的李墨曜,但并不真正的在意这位坐在对面的人心里所想的内容,而是脱口问道,“回不回沪上?”
“你现在就要走?”
“现在走还来得及,我觉得没有必要在这儿消耗下去了,你也是。”
几天前自己和岳扬一南一北启程时,可以说是雄心壮志,再一步形容成气吞山河也不足为奇,可几天后自己就被打回了原形……不!还不如原型,至少创业之初的自己可是一腔热血的,现在不能说心灰意冷,至少情绪高涨不起来。
“我不行,咱们成功的引起了尚高工的重视,他决定去我公司看看。”
打不打回原形该做的事都要做,工先锋起步三年,事到如今不是言败的时候。
江瑜然不以为然:“你那个破公司有什么好看的?要看也该去沪上看啊。”
“人家也没时间,远程一下就好了。”
“可他看了又能怎么样呢?”
“当然是替我们下一步开发计划做规划啊,我和尚高工还挺投缘的。”
江瑜然扭过头去端起咖啡杯,故意看向窗外小声呢喃:“你和谁不投缘……”
“你说什么?”李墨曜没听清。
“没说什么。”
江瑜然很优雅的放下咖啡杯,转而嘴角就浮现出一丝笑意。
“你笑什么?”
“没笑什么,好饭不怕晚。”江瑜然说着打开手机开始查机票,翻弄了一阵后居然一副吃惊的表情说,“呀,头等舱没有了。”
“那定明天就好喽。”
李墨曜知道,江大小姐一贯是订头等舱的,重逢那次是个例外。
“就两个小时,无所谓啦。”
江瑜然的心情显然大好,真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这么高兴,还是在用这小小的高兴来掩饰内心真正的悲伤。这个能自如切换情绪的大小姐,李墨曜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但她的乐观是现在最好的疗慰药,至少我们还乐观。
李墨曜从来不会把自己的成功寄托在对手的失败之上,而且如果中国真有这么一款人工智能产品能以超低成本打破国外的技术压制,这本身是一件大好事。他先前曾把时代洪流四个字挂在嘴边,只不过当这洪流把自己裹挟进去之后,那种无奈感真让人不好受。
万一Explorewis的进步到此为止了呢?万一江伦成功开发出更先进的人工智能了呢?妙妙的本身就是奇迹,为什么不能把这种奇迹继续下去?
通过与妙妙的接触,李墨曜发现妙妙与其它人工智能产品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她是“单机”的,“单机”并非不联网,而是呈现出一种单向思考模式,而并非像市场上目前的智能产品一样,用海量的数据进行“喂养”,妙妙是有选择地挑选数据的,这取决于她学习的对象,严格意义上说,妙妙更像“人”,而非产品。
人会从主观上进行思考,妙妙的起始点正是如此。
“想什么呢?”
心情大好的江瑜然饶有兴趣地一只手托腮,细细地观察着李墨曜的表情,那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内容并非对李墨曜大脑中想的问题表示关心,似乎更关心现实中的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