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顾江南是否清楚,这种看似简单的问题中隐藏的陷阱,但他的表情依然很淡定,似乎就是为了这场听证会专程而来的,一副十拿九稳的样子。
“谢董事长,无论在学界还是高新企业家的行列,您都是受人敬仰的前辈,您的机器人双手协作创下了工业机器人多维运动的奇迹,您的AGV更是打开了国外市场,在这样的场合我无论说什么都是班门弄斧。不过后辈有后辈的优势,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远眺世界,我是做软件的,我们北方智科的产品如果能有幸与深蓝机器人合作,那是我们的荣幸,也是中国工业的未来。谢董事长问我是否明白什么是高融合社区?我的回答是,高融合社区靠的不是硬件,而我们的软件足够先进!”
谢向明给对方设下了语言陷阱,可对方却很聪明的不往里跳,不说北方智科的技术,也不说高融合社区,反而把谢向明抬高到了一个不能企及的高度,话里话外还隐藏着谢董事长年龄大了,又是搞机器人出身的,对先进的软件技术并不了解,所以术业有专攻的让对方下不来台。
一番掷地有声的回答让全场几十位专家学者和组织领导们愣了好一会儿,接下来居然又迎来了一片掌声,虽然没有先前那样热烈,但这样的气氛中顾江南简直如武侠小说里白衣翩翩英俊少侠一样引人注目,他的表现太好了,直叫一直坐在角落里连发言机会都没有的李墨曜目瞪口呆。
“这也行?”
李墨曜下意识脱口而出的话突兀地穿插进掌声的余音里,显得尴尬又刺耳,以至刚刚大半还在注视顾江南风采的与会人员们至少有一半儿转头寻找声音来源的方向。
机会!
虽然从江伦提出警告以来,李墨曜的心情一直很沉,但在正面交锋的战场,他还从不知道什么叫退缩。这句下意识的话给了他自己机会,这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本场唯一的机会,李墨曜不再沉默。
“大家好,我叫李墨曜,是沪上工先锋科技的cEo兼cto,刚下不小心打断了大家,不过我心里有疑惑,如果不介意请给我和这位顾兄一次对话的机会。”
在场的人里有人认识李墨曜,有人不认识,但他一口标准的沈州话倒是引起了主持人的兴趣,主持人顺口问道:“沈州人?”
李墨曜点点头:“没错,土生土长的沈州人,从小就生活在工业区,这些年在外创业倒是很少回来,不过高融合社区的概念正是我提出来的,现在沪上也对这个概念有兴趣,这次回来本来想把原有的计划进行一些修订,恰好赶上了这次听证会,很荣幸受邀前来。”
主持人的面色缓和了些,问道:“那么你有什么问题要和顾董事长交流呢?”
“除了技术细节之外,还有一些深层次的概念问题。”
主持人看了看顾江南,也许顾江南预料到来者不善,刚刚即使面对谢向明时也一副风清云淡的面庞上微微皱起了几许川字纹,但很快他那一副自信又轻松的样子重新刷新了表情。
这种表情管理看似精彩,但李墨曜却有一番高下立判的评论:比江瑜然差远了。
是的,江瑜然的表情切换太自如了,自如到即使你近距离坐在对面也难以发现其中切换的瞬间动作,这就像英伟达Rtx5909和Gtx1050 ti之间的区别,李墨曜的信心陡增。
“刚刚会上我听到了顾兄和贵公司的介绍,很了不起。”
李墨曜卖了个关子,故意顿了一下,然后双眼紧盯着顾江南,仿佛要穿透这个英俊的公子哥儿一样,这种目光游戏他以前是不会的,但现在那来自幽暗酒吧里的身影仿佛就站在他身后,那种熟悉的贴近感让李墨曜连对方的表情也学了个十成十。
Lisa的目光游戏加上江瑜然的情绪切换此时都集中在李墨曜的身上,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加上这拿捏准确的肢体语言让顾江南的脸上露出不自然的表情,而他现在正被几十双目光注视着。
李墨曜放慢语速,一开始近乎是一字一顿地说道:“可我——从未听过!”
这下,安静的会场忽然传来一阵阵的私语声。
李墨曜与还未坐下的谢向明对视一眼,做了个信心十足的表情后侃侃而谈:“我工先锋成立三年,先后与鼎途重工、民飞制造、沪上盾研等多家重型和尖端大企合作,应用临港智慧未来(LIAIR)的通用工业平台,更是与ASS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才把Smw通用工业软件系统发展到第三代,这才有了操作高融合社区的底气,可贵公司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盯上这个项目的呢?当然,我不是说贵公司的资质是伪造的,但从创业前到现在,这样的业界交流会我参加过不下百场,却对北方智科闻所未闻,哪怕低调也不是这样的低调法吧。”
顾江南的脸色已经十分不好看了,再让对方说下去恐怕要涨成猪肝色了,他抬抬手刚要张嘴,却被李墨曜后面更犀利的话给怼了回去。
“刚刚顾总说的话漂亮,尤其是软件的温度那句,我听了简直要鼓掌,但顾总似乎把什么都说了,偏偏最重要的两点没有说,一是高融合社区的概念,二是贵公司的技术水平。面对谢董事长的时候您那番话真是精美,美到就像一台精密的仿生机器人,机器人虽然好看,但对业内人士来要看的不是它的外表,而是其背后是否有海量数据支撑,简单地说就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需要多少万台服务器。”
顾江南似乎也觉得自己刚刚失态得太明显了,于是努力换上了一开始那副神态,一副任君由说的模样,又飘飘地向另一偏挺起胸膛,完全是一副不在乎的模样,甚至还露出戏谑的表情。
不过,李墨曜也不在乎他换成什么模样,现在是他的舞台,他可以尽情表演了。
“我在外面的时候听到一个笑谈,人们都说东北人对五险一金有执念,我想这种执念不应该是贬义,而是从新中国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一体制的遗风。我们实行的是‘单位制’,工人与工厂的关系是一体的,工人一旦进入工厂通常意味着终身就业,而工厂也为工人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保障。这看似落后的生产关系却培养了一个时代的情感纽结,集体荣誉感、代际传承、集体为中心,也让过去的工人队伍保持着高度的纪律与服从性。如今这一代情感纽结已经变了东北文化的象征,我们除了追思与祭奠能否在这种文化基础上生长出新的藤蔓和枝条呢?高融合社区就是基于这种东北工业文化而诞生的崭新融合理念,技术是手段,而非核心!”
在场的人里也许只有贾铭章与谢向明听过李墨曜的这番高谈阔论,他们两人最初不约而同的表现出厌恶情绪,但时隔日久又品味出个中味道来,今番再次听到李墨曜激情的演讲,尤其是最后那句掷地有声的话。
“技术是手段,而非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