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文有心在这场水灾之中出一些力,可惜,他真正救下的人不多。
他想利用呼风唤雨的神通,来驱散一些雨云。
可是,天威难撼,九茫江流域上空的水汽太多,他的境界又太低,他驱散的一点雨云,对于减弱这场水灾几无影响。
而且,他驱散一点雨云,会有更多的水汽涌向九茫江流域。
他若是不管不顾,施展神通胡乱驱散太多雨云的话,非但不会减弱这场水灾,反而会令这场水灾变的更严重。
自然大势如此,他无力改变。
不能通过减少降雨的方式减弱水灾,蒋文便想着他也许可以通过御水行洪的方式,将一部分水引到一些无人低洼之地,以此来削弱洪水。
可是,越是低洼之地越是容易种植农物,聚集的人便越多。
他要是将洪水引到原本洪水无法到达的低洼之地的话,是会救下一些原本受灾的人,却会令一些原本并不会受灾的人受灾。
改变河道,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既不能通过减少降雨的方式减弱水灾,又不能通过引流部分洪水的方式减弱水灾,蒋文只能放弃整体上减弱水灾的想法,而选择救助他看到的受灾之人。
不过,他心中还是想着怎么才能整体上减弱水灾。
所以,在九茫江周边之地救助受灾之人的同时,他还不断的收集九茫江流域的地理信息,和一些关于九茫江的任何书籍。
蒋文以一些养生之法与养生药方打开了九茫江一些权贵之家的大门,收集各种典籍倒是没费多大的功夫。
随着对九茫江流域的了解越来越多,引流部分洪水减弱水灾的想法又浮现在了蒋文心头。
二百多年前,九茫江发大水,有修士在虞山开辟河道,引部分洪水向东北而行,经小象河河道,往东北而行,注入云梦泽,令九茫江下游很多百姓受益。
蒋文实地探查了一下虞山至云梦泽的河道,觉得此法可以用来减弱这一次的洪水。
没有九茫江的水进入,小象河就只是一条小河。
如今,各地连绵暴雨,小象河的水比平时大了很多,但是,河面也不过七八丈宽。
小象河边上有一些村镇,还有两个小县城。
蒋文找到这两个小县城的县令,以金银贿赂的方式,让这两个县令配合他将两个小县和小象河河道附近的村镇都移到高地。
按照蒋文的计划,他会先令小象河河水暴涨,两个县令以救灾的名义将两个小县城和小象河河道附近的村镇移到高地。
按照这样的计划,两个县令都能既建功、又得名,再加上蒋文给他们的金银,他们又还都得利。
功、名、利都有,两个县令自然愿意配合。
蒋文施展呼风唤雨的神通,令小象河流域雨水增多,而后,进入到小象河之中,一边参悟,一边尝试施展御水行洪的神通,引着小象河暴涨的洪水往云梦泽冲去。
御水行洪,是蛟龙的先天神通。
蒋文第一次以御水行洪的神通引动洪水,便在很短的时间内修成了这门神通。
而且,完成一次御水行洪,蒋文感觉到龙珠的灵力与灵性都有明显的增强。
这让他想起了一个传说,传说在上古之时,蛟龙会在天发大水之时御水行洪,进而由蛟化龙。
御水行洪,准确来说,其实并非是一门御水神通,而是一门蛟龙化神龙的修炼法门。
见小象河河道两边的两个小县和诸多城镇都已经转移到附近的高地,蒋文便进入九茫江之中,以御水行洪之神通,引九茫江的江水将九茫江与小象河中间淤堵的河道冲开,引部分洪水冲入了小象河。
蒋文虽然已经十分小心了,但是,他引到小象河之中的洪水水量还是过大。
这让他在御水行洪之时,不得不使尽全力施展御水行洪神通,来引导洪水顺着小象河的主河道冲进云梦泽。
一次行洪、两次行洪……
随着蒋文行洪的次数越来越多,他每次行洪所花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但是,每次行洪的收获却越来越大。
完成第七次以九茫江江水行洪,蒋文丹田之中的蛟龙龙珠的灵力与灵性便恢复到了金丹二重的境界。
这时,九茫江下游地带的暴雨已经停了下来,九茫江上游的暴雨却还未停下来。
蒋文虽然是在小象河之中行洪,但是,他是引九茫江江水行洪,随着他引九茫江江水行洪的次数越来越多,他对于九茫江也有一些玄妙的感应。
他感觉到,九茫江即将迎来最大的一次洪峰。
于是,他在这洪峰到达虞山的时候,引了小象河能容纳的极限洪水水量,进入到小象河,再次全力施展御水行洪神通。
他在洪水浪头引洪,好像神龙的龙头。
小象河之中的洪水,便是这条神龙的龙身。
在龙头的牵引之下,洪水始终沿着小象河的主河道流动,即使有些地方水位过高,也没漫出去,而是被一种奇异的力量束缚在主河道之中,直至冲入云梦泽。
蒋文并没有随着洪水冲入云梦泽,而是在小象河注入云梦泽的地方飞龙升天,飞到了高空之中。
等到他引入小象河的洪水完全冲入云梦泽,蒋文又以腾云驾雾的神通回到虞山,继续引洪水进入小象河。
看着九茫江水位开始往下降,蒋文在又一次引了一些洪水进入小象河之后,便以水冲泥沙,准备用泥沙将他之前御水行洪冲开的河道重新堵上。
其实,如果九茫江有一条固定的分支经小象河注入云梦泽,对于小象河周边的百姓好处大过坏处。
因为,有了这条水道,很多货物可以走水路来往于小象河周边与九茫江周边的一些城镇。
不过,蒋文担心,以后再发洪水,没有他御水行洪控制洪水,小象河周边的百姓会因为他开辟出来的河道而遭灾,所以,他决定重新将冲开的河道堵上。
修仙之士在世俗历练,都十分忌讳他们的什么行为会伤到凡人。
如果一件事对凡人有利,但是有可能会伤到凡人,修仙之士一般都会选择不做。
修仙之士在世俗历练之时,也会像官员做官一样,很多事,都是宁愿不做,而无功无过,也不愿意去多做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