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相比之下,这里自然显得宽敞许多。
“雪茹姐,你一个人住在这里不会害怕吗?”
丫丫仰头好奇地问陈雪茹。
这么大一片地方,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住,晚上肯定会害怕,即使白天也会有点孤独。
王建设每天要上班,家里只有她一个人,那一定很寂寞。
“当然害怕呀,所以丫丫,你以后愿意住在这里陪姐姐吗?”
陈雪茹蹲在丫丫面前笑着问道。
这样的空间一个人住的确孤单,但她想到以后有王建设和丫丫作伴,日子一定会热闹不少。
“好!”
丫丫稍作犹豫后立即点了点头,答应得很干脆。
她知道哥哥与雪茹姐结婚之后,一家人肯定要住在一起。
哪怕现在还没结婚,陈雪茹已经是她的准嫂子,嫂子希望她来陪伴,丫丫自然不会拒绝。
“怎么了,丫丫,你不喜欢这里吗?”
在一旁观察的王建设看出丫丫刚才的那一丝犹豫,于是也蹲下来问道。
“丫丫,难道你不满意姐姐这里吗?”
听到这话,陈雪茹假装难过地看着丫丫。
“不是的!我当然喜欢!”
丫丫连忙回答,表明自己确实喜欢这里。
不过,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道出了内心的想法。
“其实哥,还有雪茹姐,我想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经常去找雨水和解娣她们玩呢?”
这正是丫丫之前犹豫的原因。
尽管这里的居住条件远胜过原来的四合院,但对于丫丫这样的小孩子来说,新的环境可能更为孤单。
这条胡同附近的住户很少,适合丫丫同龄的朋友也不多,而那边的四合院里就住了二十多家,跟丫丫年龄相仿的孩子就有何雨水、阎解娣等好几个。
更何况胡同里其他的四合院也是类似的布局,整天充满热闹。
每天爸爸上班后,丫丫都能和雨水、解娣以及其他邻居的孩子们一起疯玩、嬉戏,过得无比开心。
若搬到这里,丫丫担心玩伴会大大减少。
“那要不然我们继续住在那边吧。”
听完丫丫的理由,陈雪茹和王建设互望了一眼,她轻声提议道。
她小时候同样缺少玩伴,能深刻理解丫丫的心情。
反正王建设在那里有两间大房子,也完全够他们一家住的。
两个地方距离很近,骑自行车大约二十分钟就能到。
对陈雪茹的丝绸店而言也非常方便。
她并不在意住在哪里,只要能和王建设在一起就行。
“真的吗?谢谢你,雪茹姐。”
丫丫开心地抱住陈雪茹的脖子,在她脸上亲了一口,然后笑着说。
她更喜欢另一边的地方,因为那边同龄的孩子多,玩伴也更多。
“哥哥,哥哥,快把我的床做好,以后我一个人睡了。”
丫丫对着王建设叫道。
她已经意识到王建设和陈雪茹将成为夫妻,需要一起睡觉,而自己也该 ** 一点了。
“好,这两天我就做好。”
王建设笑着回答。
对他来说,住在哪个四合院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虽然陈雪茹家里宽敞且安静,但对于活泼的小孩如丫丫来说,确实显得过于单调。
至于另一边的院子,尽管里面有一些让人头疼的人物,但王建设毫不在乎。
他们不主动找麻烦还好,若敢招惹他,他也不会客气,像今天的许大茂那样的人就是这样。
那个四合院原本有些混乱:有个擅长道德说教的易中海,还有被人捧为“战神”
的傻柱、失去丈夫的吸血鬼秦淮茹、一心当官的刘海中、精于算计的阎富贵等一众人,使院子气氛十分复杂。
但现在,傻柱还没有受到易中海的影响;即便受到影响又如何?在王建设眼里,所谓四合院战神不过是个笑谈。
对于易中海的那一套道德说辞,王建设更是无动于衷。
与陈雪茹带着丫丫一起在四合院转了两圈后,哄丫丫睡觉后,两人回到陈雪茹的房间。
王建设担心她是否能习惯新住处。
“你要是不习惯的话,我们可以继续住在这里。
我每天接送丫丫去那边玩耍就好了。”
“没关系,我也是喜欢热闹一点的地方。”
陈雪茹温柔地说着,并有些惊喜地想到,本来担心王建设不愿意住进来,怕他自尊心强觉得像是上门女婿。
但她万万没想到他对住处完全不介意,反而是丫丫更想去那边。
陈雪茹的想法与王建设一致,两边都无所谓。
反正房子隔得不远,如果这边住腻了,再换到另一处来。
“雪茹,那边院子里有不少人都不太友好,遇到来烦的人不用理睬就行了。
遇到麻烦事记得告诉我,我会处理的。”
王建设轻声对她说。
“嗯。”
陈雪茹顺从地点点头,确实在那四合院中有几个人令她不想搭理,比如刚才的许大茂,还有上次看到的一个孕妇及其丈夫。
陈雪茹个性颇为骄傲,表面上对王建设温柔体贴,但在别人面前行事果断。
若非她有这样的性格,也不会把雪茹丝绸店经营得如此出色。
对于那些不愿理会的人,她向来不假辞色,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对了,昨晚你说的那个奖励是什么?”
王建设想起下班回家时陈雪茹提起的奖励,不由得笑出声来,带着几分促狭的眼神看着她。
陈雪茹见王建设露出这样的笑容,脸色微红,轻瞪了他一眼,随即转身过去。
正当王建设满心期待时,却看到陈雪茹手里拿着一个精美的小盒子转回身来,这让他微微有些失落。
盒子里躺着一只精美绝伦的男士手表,用不锈钢制成的表链上有一个俄语字母,只可惜王建设看不懂。
不过陈雪茹解释说:“男人怎么少得了手表!我可费了不少功夫才在西单挑到这一款呢。”
“这是 ** 生产的手表,上面的俄文意为飞行,也就是宝洁牌的意思。”
陈雪茹边解释边帮他将手表仔细佩戴好,“嗯,真好看!”
看着戴好的手表,她满意地说道。
王建设看了看手腕上的新礼物,不由感慨万千。
按照当时的说法,四大件——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和手表,即便是到六十年代初仍然是极难求的好物。
普通家庭很少有人能同时拥有这几件宝贝,更不要提现在了。
他已经有了两件——自行车来自栾学堂所赠,这次又得到了手表。
说到缝纫机,那对一个成年男子来说确实没多大用途,况且店里本身就配备了。
王建设略带苦笑道:“看来我真的像个吃软饭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