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时春的要求确实无可挑剔。
与敌人是否挑剔,那可就不关他的事情了。
大部分敌人无奈之下,都接受了明军的投降条件。
他们乖乖地跳下战马,将兵器等物丢弃一旁,然后按照要求趴在地上投降。
明军将士们分批上前,把敌人反绑双手,再将捆好的俘虏带到另一边的空地上集中看押起来。
不过仍有部分敌人不愿接受这般投降方式。
比如阿不伦·穆罕默德和他的亲兵,以及手下几位重要将领。
他们保持着最后一丝可笑的尊严,在大军的重重包围之下,于戈壁滩上静坐了一夜。
直到天亮之后,他们才无奈地丢掉兵器,并肩伸开双手向明军投降。
卫时春命人将所有俘虏带回玉门,紧接着开始对敌人进行审问。
经过一番审讯,他得知果然是有人在背后搞鬼。
卫时春不敢耽搁,立刻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详细写成奏折,派人以五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师。
之后他又从俘虏中挑选出一些较为配合的人充当带路党,随后对麾下兵力进行了合理调配。
他派了一万人去驻守敦煌地区。
又派遣六万人直奔吐鲁番,并且在行军途中会在哈密留下一万人。
至此,明军已取得了全面胜利。
下一步是否要继续西征?
这得等候朝廷的旨意。
朝廷的旨意尚未到达。
李定国便率领大军赶到了……
……
李定国乃是张献忠手下的猛将。
打过不少硬仗,在大明境内威名远扬。
卫时春以前就听闻过李定国的辉煌战绩,因此对李定国极为客气。
他亲自带着人马在嘉峪关外迎接李定国,还周到地安排好了驻地以及粮草物资。
李定国抱拳致谢:“多谢宣武伯。”
卫时春爽朗地笑道:“唉,无需客气,我们皆是为陛下、为朝廷效力,自当团结友爱,互相帮扶。你们不远千里赶来,一路辛苦,先休整两天再说。”
李定国点头应道:“这倒也是,反正敌人都已被宣武伯解决了,我们来迟一步,仗都没得打了,那就先休息一下。后面若有什么事情,宣武伯尽管吩咐便是。”
卫时春赶忙摆手:“这可不敢当,有事情咱们一同商量着办。陛下既然将你们调过来,想必后续还会有其他旨意。
所以现在不仅你们要休整,我们也得抓紧时间恢复元气。到时候陛下若命我们继续西征,大家才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战斗嘛!”
李定国深表赞同:“宣武伯所言极是,陛下既然把我们都调过来,多半还有别的安排。”
卫时春感慨道:“陛下英明神武,向来高瞻远瞩。如今我们这边兵力将近二十万,这个东察合台汗国,这一回怕是在劫难逃了。”
李定国说道:“听说陛下十分重视商业发展,而此地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绝不能被敌人长期占据。”
卫时春听得眼神顿时一亮:“哈哈哈,还是李老弟你看得透彻,陛下肯定不会任由丝绸之路就此荒废的。若不是你提醒,我还真没考虑到这一层。
李老弟眼光独到,带兵打仗更是一把好手,难怪陛下会特意把你调过来。你我今后还要继续并肩作战,我就托大叫你一声李老弟,你也别客气,叫我卫兄便是。”
李定国拱手笑道:“那我就高攀了。既然陛下很有可能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我们不妨提前做些准备工作,派兵沿着丝绸之路先去侦查一番。”
卫时春一拍大腿:“好,就这么办……”
……
李定国和卫时春猜得没错
朱慈烺确实早已有了打通丝绸之路的计划。
只是此前他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其他事务上,原本打算先解决江南的伪明朝廷,再来全力落实此事。
这一回敌人突然犯边劫掠,打乱了他的计划。
朱慈烺当机立断,决定先打通丝绸之路的一小段,同时借此震慑西域的各方势力。
当朱慈烺收到卫时春的战报后。
心中暗自思忖:卫时春这小子表现得还不错嘛!看来这两年在外带兵征战,历经大小战事,确实让他得到了锻炼。
以后让他继续镇守嘉峪关以西,朕也能放心不少。
不过那边路途遥远,交通问题尤为突出。
朱慈烺稍作思索,便有了主意。
他决定在嘉峪关附近修建一座水泥厂,利用此次大量的俘虏,让他们沿着嘉峪关的东西两边修筑水泥路。
在那地广人稀的区域,交通若不便利,无论是物资运输还是兵力调配,都会受到极大限制。
朱慈烺随即召集文武大臣商议此事,众人经过一番讨论,很快便达成一致,做出了决定。
朱慈烺随即给卫时春和李定国下达了最新的命令,同时让工部调派人手赶赴嘉峪关,在当地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水泥厂。
至于经费方面,朱慈烺丝毫没有顾虑。
如今的朝廷经过一系列改革和发展,财政状况大为改善,有的是钱。
朱慈烺大手一挥,先拨出100万两银子作为前期费用,并表示后续会根据实际情况再行划拨。
此外,朱慈烺还想到了大明皇家银行。他决定派人在嘉峪关开设一处大明皇家银行的分行,如此一来,日后往那边划拨银子,或是发放军饷都会方便许多。
至于东察合台汗国。
朱慈烺认为不能仅仅满足于击退其侵犯,而应借此机会,进一步削弱其实力。
甚至将其直接纳入大明版图。
以实现对丝绸之路的有效掌控和长久经营。
但是具体要如何操作,还需综合考虑诸多因素,权衡利弊之后再做定夺。
朱慈烺深知这将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精心谋划,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朱慈烺还考虑到,随着丝绸之路的逐步打通,商业贸易必将日益繁荣,与之相关的税收、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提前规划。
他打算召集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完善的政策,以确保丝绸之路能够成为大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奠定坚实基础。
接下来的日子里,朝廷上下围绕着朱慈烺的这些决策,开始有条不紊地展开各项工作。
嘉峪关外,李定国和卫时春接到命令后,一边安排士兵休整,一边按照旨意准备开展侦查和后续的军事部署。
而工部的工匠们也正日夜兼程地赶往嘉峪关,准备投身到水泥厂的建设之中。
整个大明王朝,仿佛一台精密的机器,在朱慈烺的推动下。
为了新的目标而高效运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