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阳穿过稀疏的云层,洒落在四合院的青石板路上,映出一片斑驳光影。自李阳拿出关键证据,成功洗清冤屈后,四合院的氛围悄然回暖,往昔的猜忌与隔阂似被这暖阳渐渐消融。
这天清晨,李阳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准备去山洞查看物资储备情况。刚走到院子里,便看见一大爷易中海正站在井边打水,他快步上前,笑着打招呼:“一大爷,我来帮您。”易中海转过身,脸上满是和煦的笑容,“李阳啊,不用,你忙你的,我这老胳膊老腿还能动弹。”话虽如此,李阳还是接过水桶,利索地打起水来。
易中海看着李阳,眼中满是欣慰,“李阳啊,之前那事儿,是我们几个老家伙糊涂了,错怪你了,你可别往心里去。”李阳连忙摆手,“一大爷,您这说的什么话,都过去了。我知道您和二大爷、三大爷也是为了四合院着想,我要是处在你们的位置,可能也会怀疑。”易中海轻轻叹了口气,“你这孩子,就是心善。从那以后,我和你二大爷、三大爷可没少念叨,都觉得你这孩子靠得住,往后有啥事儿,尽管开口,我们肯定全力支持你。”
李阳心中一暖,打水的动作愈发有力,“一大爷,有您这话,我心里踏实多了。我也想好了,往后一定带着大伙,把咱们四合院建设得更好,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易中海点点头,“好,好啊,我相信你有这本事。”
两人正说着,二大爷刘海中哼着小曲从屋里出来,瞧见李阳,脸上立刻堆满笑容,“哟,李阳,这么早呐。”李阳笑着回应:“二大爷,您也起得早。”刘海中走上前,拍了拍李阳的肩膀,“李阳啊,上次山洞那事儿,多亏了你坚持找证据,不然啊,还不知道要误会你多久呢。”李阳挠挠头,“二大爷,都是我应该做的,只要能让大家相信我,再辛苦也值得。”
刘海中看着李阳,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从那以后,我可跟院子里的人没少夸你,说你这小伙子有毅力、有担当。以后要是有啥要帮忙的,尽管吱声,二大爷我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力气还是有的。”李阳连忙道谢,心中感动不已。
这时,三大爷阎埠贵也从屋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本账本,看到李阳,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李阳,我正想找你呢。”李阳连忙走上前,“三大爷,您找我有啥事儿?”阎埠贵指了指账本,“我把咱们四合院这段时间的收支算了算,发现有些地方还能节省开支。你不是一直想着怎么改善大家生活嘛,咱们一起合计合计,看看怎么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李阳眼睛一亮,“三大爷,您想得太周到了。我正愁不知道怎么合理安排物资呢,有您帮忙,肯定没问题。”三人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阎埠贵翻开账本,一项一项地给李阳讲解着。李阳听得十分认真,不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三人讨论得热火朝天。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阳与大爷们的配合愈发默契。李阳负责在外寻找资源、拓展生计,大爷们则在院子里协调各方事务,维护四合院的秩序。
一日,李阳听闻邻村有个老工匠,擅长制作各种农具,且价格公道。他意识到这对四合院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便立刻回去与大爷们商量。“三大爷、一大爷、二大爷,我打听到邻村有个老工匠,做的农具可结实了。咱们现在的农具大多破旧,要是能换一批新的,往后种地、干活都能更省力。”李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易中海沉思片刻,点头道:“这主意不错,不过得看看价格合不合适,咱们现在物资紧张,每一分钱都得花得值。”阎埠贵推了推眼镜,在账本上快速计算着,“嗯,我估算了一下,要是价格合理,咱们可以拿出一部分物资去交换。”刘海中也跟着附和:“行,李阳,你去跟那工匠谈谈,看看能不能谈出个好价钱。”
李阳领命而去,经过一番艰难的讨价还价,最终以合理的价格与老工匠达成了交易。他带着新农具回到四合院时,邻居们纷纷围了过来,看着那些崭新、结实的农具,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李阳,你可真是太厉害了,又给咱们办了件大好事。”“是啊,有了这些新农具,今年的收成肯定能好不少。”邻居们的赞扬声此起彼伏,李阳笑着摆摆手,“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多亏了大爷们的支持和信任。”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合院在李阳和大爷们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有了起色。院子里的房屋修缮一新,储存的物资也越来越丰富,邻里之间的关系愈发和睦。李阳深知这份信任来之不易,他丝毫不敢懈怠。每天,他都会早早起床,安排好一天的事务,带领大家或去山林采集草药、寻找食物,或在院子里劳作、修缮房屋。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一天,村里突然来了几个陌生人,声称是从远方来的难民,想要在村里借住一段时间。村长召集大家商议,众人意见不一,有人同情难民的遭遇,愿意收留;有人则担心难民会抢夺村里有限的资源,坚决反对。李阳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收留难民,意味着四合院要面临更大的压力;但拒绝难民,又于心不忍。他决定先回去与大爷们商量,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