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外城,董彦率军接近城西的安德门,这是金陵城外郭比较重要的城门,里面进去正面就能看到内城主城门之一的聚宝门。再望里,就是紫禁城。
不过,聚宝门外,有宽阔的护城河,护城河内岸的城头上是府军右卫的驻防点,这是皇城禁卫军主力,很难啃。正因为如此,安德门的火力防守不算太强,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中路主力则接近了东南侧的高桥门,高桥门的右边,数里之外是沧波门,这个城门有防御力强大的翁城,所以明军很明智的选择没有翁城的高桥门。
但没有翁城的城门也不是软柿子,因为这些城门外头是环境比较恶劣的山地。不适合大规模部队展开战场。然而,对于主力是土司军的中路军来说,这反而是个优点,因为他们更擅长山地战!
两路军汹汹而来,兵力强盛,摧枯拉朽一样就把郭城外的清军驻点一扫而空,清军守城部队迅速关上城门,爬到城墙上紧张的盯着城外漫山遍野的明军。
整个外郭城墙上挤满了守军,间或有快马来回逡巡,那是传令兵和侦查队在传递消息。
除了西侧和东南侧,东北侧,观音门和姚坊门中间的外面,朱辰钰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佯攻试探之下,观音门和姚坊门城头的大炮也暴露了!
只可惜朱辰钰手头没有神威大炮,没办法轰掉这些大炮,因此她遵从董彦的命令,暂时按兵不动。
各部之间已经布置了战场电报网,明军军官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各部动向和各个方向的战场情况。
约定好的总攻时间一到,帅先发难的中路军就轰掉了高桥门城头的一门大炮。
孙可望已经兵分两路,分出10万具踏弩和一部分后勤人员,带着9门神威大炮跟随董彦。剩下的留在中路军。中路军很重要,孙可望亲自指挥踏弩阵。
伴随着高桥门城头的大炮被轰掉。踏弩阵开始在城外列阵。五色旗呈现一片黄色,这是布阵的讯号。
踏弩阵开始迅速成形,内层攻击,外层警戒。城头的清兵远远看着明军的骚操作,一头雾水。
这是啥?这么多人结成大片的方队,这要是派骑兵出去来回这么一踩,这些傻子一定会被踩成肉饼吧?
城外布阵的士兵望着人头攒动的城墙,也开心的想着,兔崽子们,等一会儿看爷爷们的飞弹,这一轮齐射一定把你们炸成粉末!
箭阵会形成大范围打击,笼罩整个城头的一段区域。如果是大秦的箭阵,没有爆炸战斗部,用坚盾就可以抵挡,但是明军的踏弩阵凭盾牌是挡不住的,不但挡不住,还会增加命中率!因为爆炸箭的箭头碰到坚硬的障碍物会立刻引发爆炸。
当踏弩阵布置完毕后,形成了一个长宽各200米的巨大方阵,前后分三队,左右分四队。中间队列留着很宽的通路。
十万大军如何指挥?
说实话古代打仗,军队一旦人数太多,指挥官的能力就会不足,很容易发生指挥失灵,形成群殴的局面,这个时候踩踏和冲击就难以避免。这也是很多战役出现以少胜多的原因。
但是踏弩阵不一样,它是战阵,有严格的指挥程序。不会出现一窝蜂乱跑的情况。
明军的踏弩阵布置十分迅速,不到五分钟全部就位,指挥官打了一个进攻的手势,红色的旗帜就出现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以指挥官为起点,迅速蔓延至整个战阵。
这些旗帜由一些旗手控制,经过了严格的训练,旗帜挥舞和展开的各种组合就是指挥语言。
第一轮打击从天而降,清军士兵傻了,心头一片绝望。
原来这是……这是箭阵!
这不是普通箭阵,它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隐蔽!一些士兵使劲靠在外城垛子下,一些士兵只能举盾遮掩。
巨大的轰鸣声传的很远很远,离爆炸点较近的地方能明显感觉到地面震动。
第一轮打击刚结束的刹那,五色旗再次变换,又一波黄色出现,第二队迅速穿过最前面的第一队,取而代之的成为前排,射角调高,不到2分钟,第二轮齐射来了!
这次齐射的覆盖范围贴着城墙内侧,与第一轮射击形成无死角攻击。
五六丈高的巨大城墙虽然没有被爆炸伤到,但是城头的守兵已经被炸的七荤八素。结果来不及反应,第二轮又来了。
这一次,爆破兵已经突破城头守军的防线,迅速攻到城门下,钻进门洞。
炸药包堆到巨大的城门下,或者用榔头在城门上钉上铁签子,把炸药包均匀的挂了上去。
这些炸药包引出两根铜线,爆破兵把所有铜线按包漆的颜色汇成两股,连接到两根从城外延伸到脚下的铜线上。
准备就绪,人员撤退。
城外的爆破兵按下了开关!
没错,明军使用了电底火装置,优点就是布置迅速,控制精准,可同时引爆多个分散的爆破点。这又是朱辰钰的杰作。
自从工匠们学到电学知识,就一发不可收拾了,电的应用太广泛了,民间不乏聪明人,有句话说得好,大师在民间。有了理论基础,各种五花八门的应用就会不受控制的冒出来。
这些人才会自动的把他们的奇思妙想送到朱辰钰这里,因为一旦通过实践检验,就会得到一辈子花不完的赏钱。
这个爆破兵就是在新应用基础上出现的特种部队。
炸城门是明军的拿手绝活儿,这一次实战,再次印证了电的神奇。
然而,这只是开始。
骑兵开道,步兵跟随,杀入郭城。城内守军眼看城门失守,顿时急了,玩命的围杀过来。
血腥的肉搏战展开,双方死伤无数。
与此同时,董彦的部队也攻下了大小安德门。杀入郭城。
他遇到了近卫军的阻截,战场惨烈程度超过中路军。
神威大炮暂时停火。后勤人员立即从南门,西门各抽调三门大炮装到大车上给北门的朱辰钰送去。
骑兵横冲直撞,支援步兵,步兵拼死砍杀,消耗敌方有生力量。
渐渐的明军占了上风,大片郭城的地面成为了明军阵地。
明军已经杀上城墙,有城外不断调整移动的箭阵进行火力压制,大段城墙被占领。
此时,爆破队再次登上舞台,将城墙拦腰炸断。这下子,清军再也无法畅通无阻的通过城墙运兵了!
两个时辰之后,朱辰钰等来了大炮,如法炮制,打进郭城!
但是,一进郭城她就有点傻眼!眼前一片望不到边的营帐!
糟了!捅马蜂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