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心急如焚,率领亲军一路疾驰,马蹄扬起滚滚尘土,朝着樊城飞奔而去。
一路上,曹仁眉头紧锁,心中担忧着樊城的安危,同时也暗暗思索着刘备军的意图。
终于,曹仁率军赶到樊城。
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中一沉。
樊城城门紧闭,城墙上一片寂静,没有喊杀声,也没有刘备军的踪影。
曹仁望着那紧闭的城门,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不对劲,这太安静了。” 曹仁身旁的文聘皱着眉头说道。
曹仁没有回应,他策马向前,来到城门前,大声喊道:
“开门!我是曹仁!”
许久,城门缓缓打开,一个曹军小校探出头来,见到曹仁,赶忙行礼:
“将军,不知将军为何突然赶来?”
曹仁问道:
“樊城可还安稳?可有刘备贼军来袭?”
那小校连忙道:
“并无听闻啊!”
曹仁心中一惊,瞬间恍然大悟,自己恐怕是中了敌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他气得满脸通红,狠狠一拍额头,怒喝道:
“糟了!中了奸计了!快,回襄阳!”
曹仁心急如焚,掉转马头,带着疲惫的士兵们又匆忙往襄阳赶去。
一路上,士兵们神色疲惫,却又不敢有丝毫懈怠。
所有人都知道襄阳的重要性,若是襄阳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当曹仁率军狼狈地返回襄阳时,却远远看到城头上飘扬着刘备的军旗。
曹仁心中一紧,不敢置信地瞪大了眼睛。
“怎么会……”
曹仁喃喃自语,心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此时,城头上出现了刘备的身影。
刘备身着锦袍,头戴纶巾,一脸得意地望着城下的曹仁。
身旁的诸葛亮手摇羽扇,神色悠然,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刘备双手抱胸,嘴角微微上扬,大声嘲讽道:
“曹仁呐曹仁,你自诩为曹操麾下的得力干将,却如此轻易就中了我的计,实在令人失望。
你以为我刘备会眼睁睁看着你在襄阳安稳度日?
今日襄阳已入我手,你还是趁早退去吧,莫要在此做无谓的挣扎!”
刘备的声音带着几分得意,在城墙上空回荡,传进曹仁的耳中。
曹仁怒目圆睁,望着城头上的刘备,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
“刘备,你这卑鄙小人,竟用此等奸计!
有本事与我堂堂正正一战,耍这些阴谋诡计,算什么英雄好汉!”
刘备冷笑一声,回应道:
“兵不厌诈,此乃战场之道。你若还执迷不悟,休怪我手下无情!”
就在此时,四周突然喊杀声四起。
关羽率领着伏兵如猛虎下山般从四面八方杀出。
关羽骑着赤兔马,手中青龙偃月刀寒光闪烁,大声怒吼:
“曹仁,拿命来!”
曹仁部本就士气低落,长途奔波后又遭此埋伏,顿时阵脚大乱,士气全无。
士兵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完全失去了抵抗的意志。
关羽一马当先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曹军纷纷溃败。
他的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千钧之力,曹军士兵根本无法抵挡。
只见他手起刀落,一名曹军小校还未反应过来,便已被斩于马下。
曹仁见状,心急如焚,大声呼喊着:
“稳住,不要乱!列阵迎敌!”
然而,此时曹军已乱成一团,他的呼喊声很快被淹没在一片喊杀声中。
曹仁身旁的文聘劝道:
“将军,敌军势大,我军已无力再战,还是赶紧撤退吧!”
曹仁心中虽有万般不甘,但也知道此刻已无力回天。
他咬咬牙,下令道:
“撤!往樊城方向撤!”
曹仁率领着残兵败将,在关羽伏兵的追杀下,狼狈地朝着樊城逃去。
一路上,曹军丢盔弃甲,死伤无数。
望着襄阳城上飘扬的刘备军旗,曹仁心中满是不甘,但也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
至此,刘备正式在襄阳站稳脚跟。
而他也深知襄阳的重要性,为了巩固势力,随即修书一封,派人送往江陵,让张飞、赵云即刻前往襄阳。
江陵城中,刘封接到刘备的命令,心中满是无奈。
他看着张飞和赵云,眼中流露出不舍:
“三叔,子龙将军,我实在舍不得你们离开。”
张飞拍了拍刘封的肩膀,粗声粗气地说道:
“封儿,俺也舍不得你,但大哥有令,俺不得不从。你在江陵要好好的,莫要让俺担心。”
赵云也一脸温和地说道:
“少将军,主公此举定有深意,我们前去襄阳也是为了大业着想。你在此处,也要多多保重。”
刘封长叹一声,虽心中不愿,却也只能放行。
送别二人之后,刘封心情有些低落,回到书房。
周不疑见刘封回来,走上前问道:
“公子,为何要同意让他们返回襄阳?”
刘封微微苦笑,说道:
“三叔虽然疼爱我,可面对父亲的命令,他不会不从。
至于子龙将军,更是忠义之辈,父亲身为其主公,他又怎会抗命?
父亲很聪明,他知道文长、士载等人或许不会听他的命令前往襄阳,所以才指名让三叔和子龙将军回去。”
刘封顿了顿,又问道:
“对了,最近为何没看到徐先生和士载?”
周不疑回答道:
“徐庶徐先生很喜欢邓艾,认为其是块难得的璞玉,因此已经将邓艾收为弟子,传授其兵法韬略。”
刘封闻言,眼中闪过惊喜之色:
“这可是好事!现在的邓艾年纪尚小,略显稚嫩,如果能得到徐先生的教导,想必能飞速成长。”
此后,刘封便开始接触政务。
此前,他从未接触过此类事宜,面对堆积如山的公文,心中有些茫然。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房的书案上,刘封坐在桌前,望着面前堆积如山的公文,眉头紧皱,面露难色。
周不疑轻轻踱步到他身旁,拿起一份公文,笑着说道:
“兄长,政务虽繁杂,但只要理清头绪,便也不难。
你看这份公文,是关于城中税收的,关键在于核实税目与征收标准,确保既不加重百姓负担,又能充盈府库。”
刘封凑上前去,认真聆听,时而点头,时而提问,眼神中逐渐有了思索的光芒。
这时,刘先也走了进来,手中拿着几本账册,说道:
“公子,这是历年江陵的钱粮收支明细,你可仔细看看,从中了解江陵的经济状况,这对处理政务大有裨益。”
刘封赶忙接过,翻阅起来,刘先在一旁耐心讲解,从田赋到商税,从水利修缮费用到军饷开支,一一剖析。
刘封一边听,一边在心中默默梳理,渐渐明白了政务处理的关键在于平衡各方利益,确保江陵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封在周不疑和刘先的陪伴下,逐渐适应了政务工作的节奏。
他们三人常常围坐在书房的桌前,讨论着各种事务。
遇到难题,周不疑思维敏捷,总能提出新颖的见解;
刘先则凭借丰富的经验,给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刘封在一旁用心学习,不断汲取着知识,从最初的懵懂到如今能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逐渐熟悉政务之后,刘封将目光投向了农业发展。
他决定大力推广玉米和番薯的种植,为江陵的繁荣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