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当众揭穿此事,而不是将贾珍挂在账簿名单上,贾芸也是考虑再三之后才下的决定。
一则,贾珍不是现任官,手中无权。
只是以贾氏不庇护贾芸的名义拿银子。
从律法上来说,不算犯法,便是犯法也不严重,凭这个罪名想扳倒贾珍根本不可能。
最多是叫贾家再度出丑,臭名远扬。
正是这一点令贾芸犹豫再三,并决定放弃。
一定要重视时代的局限性,要在境界上俯视这个世界,但在细节上重视和融入。
亲亲睦邻,是这个时代重要的美德和品格。
一个人对家族和族人太狠。
不敬尊长。
赶尽杀绝。
绝对会给人一种睚眦必报,心胸狭隘的刻板印象。
对贾芸将来的发展大为不利。
不如把账簿中关于贾珍这一页撒下,给外人的感觉就是贾芸心胸宽广,为人处事宽厚,识大体!
贾珍就是标准的反角了,身为族长为了银子勾结外人对付自家族人,长辈对付晚辈……什么东西!
这么算来,毕竟是利大于弊!
另有一宗。
今日这般撕破脸皮,揭露贾珍。
将来贾珍再有把柄落到贾芸手中,贾芸那时再出手,道义上就充足许多。
“告辞!”
贾芸说完,向着二楼略一拱手,丢下账簿纸,转身就走。
众多贾家疏宗子弟看的一阵恍惚……
这是咱们贾家庶子疏宗?
如此嚣张?
如此……潇洒?
还别说,身形高挑而不失彪悍武夫气质的贾芸,一身飞鱼服,配上此时的嚣张姿态,还真的是给人一种强大又自信的感觉!
也是令诸多疏宗子弟看的眼热之余,也好好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小身板……
罢了罢了,没有贾芸这实力还是不要妄想了。
整个二楼,所有人都没有反应。
也没有人敢有反应。
便是向来擅长插科打诨的凤姐儿,此时也是知趣,知道不能说任何话。
能说什么?
说什么都是丢人现眼!
嫡脉所有人几乎都在,连老太太都在。
却降不住一个十五六岁的疏宗庶子!
被人当面啪啪打脸!
还一点办法没有!
讲打,人家有几百号能打的伙计,本人更是身手了得!
更是有吉服在身,打他就是打天子的脸面!
官面上,看贾芸话中的意思,此子写的文章成功了?
扳倒了不少人,甚至包括刘景云?
贾芸说此事时,贾珍面色青白不定,一时间也是极为尴尬,难堪。
贾珍颇为狼狈。
他没想到贾芸居然知道此事,并当众揭穿了自己的老底。
贾母则是面色沉凝,静静看着贾芸离开。
半晌过后,眼看贾芸穿过侧门离开,贾赦突然冷笑出声。
“琏儿,将那页账簿取来我看!”
“是,老爷。”
在贾赦示意之下,贾琏令来旺儿小跑下去,将那页纸捡了上来。
贾赦接在手中,戴上老花镜。
细细一看,贾赦脸上冷笑之意越发明显。
很显然,贾珍是已经拿了几千两到手。
其后还有!
而给自己只是许诺一千两。
贾赦内心怒火如火山喷发,火光磅礴而起。
“好,好,好!”
贾赦起身,冷然道:“珍哥儿你是好样的,连族人也欺,不久之后就要祭祖,你自己先祖宗说罢,看你这族长是如何当的!”
说罢,贾赦拂袖而去。
贾珍垂首不语,眼眸中满是怨毒之色。
贾赦发作,当然不是因为公义,而是嫌自己给的少了。
贾芸这一手太狠了!
不光是曝光了贾珍行事卑劣,还将他的收入当众公布……这账簿底页是撕下来的,一看就知道真实无二,不是贾芸编造。
就是贾珍,也只垂首不语,不敢辩驳。
他若说是假的,就是在欺骗贾赦之后,又拿贾赦当傻子来骗了……
贾母站起身来,淡淡的道:“射雕这书写的不错,那郭靖是大侠,为人憨厚老成,又秉持侠义之道,爱国济民,是个好样儿的。这芸哥儿么,为人就差了那么一点了……太刻薄了!罢了,不听了,我也乏了,这便回去。”
贾母也不好说的太过。
毕竟贾芸站在理上。
至于说嫡脉和庶宗待遇相差太大,彼此并不公平的话,深深刺痛了贾母。
这才是贾母毫不犹豫站在贾珍一边的原因。
贾家的嫡庶之分,实在是做的太过分了一些。
比如来说,天家也有嫡庶之分,但就算是嫡子也不一定就是皇位继承人,得看历练时的表现,其才干,胸襟,城府,还有驭下之能,都在考察之内。
最终被挑出一个合适的人选为皇太子,继而成为皇帝。
这是大周的继嗣择储之法,取其贤而不是嫡。
这和之前诸多王朝的立嫡长之法完全不同。
这么一说,皇家其实也没有嫡庶之分,皇后的嫡子只是略有优势,会有一些纯正的儒臣选择投效嫡出的皇子,而不是诸妃所出的皇子。
就算嫡子胜出为帝,庶子中有才干的一样封亲王或郡王,无才干的,就算嫡出也可能只是个国公。
而天家有少府,确保五代之内的皇室成员生活优渥。
五代之后,可以科举为官,可以经商,那时候便出宗移出玉碟,不再是皇室中人了。
但仍可以领取少量的皇室俸禄,确保不会饿死。
皇家也会给予这些出宗之人帮助,比如办宗学,给他们免费入学等等。
这个规矩是从开国时就立起来的,大差不差。
和前明时所有皇子都是亲王,所有王子都是郡王完全不同。
也是汲取了前朝教训吧。
明朝的宗室制度堪称最烂,没有更烂。
大周的宗室制度和唐宋差不多,只是略有不同。
兼顾宗室的同时,尽量减轻宗室对朝廷财政的负担。
除了皇室,勋贵大户基本上也是如此。
近支享受大头,给远宗族人一些照顾。
有的做的好,有的做的差一些。
就没有哪家如贾家这么恶心,嫡庶之分犹如鸿沟。
贾代善堂堂国公重臣,一个庶子没有,庶女也在贾家毫无存在感,根本连提也不曾提过。
侍妾姨娘,一个不剩。
贾母年轻时的手段,怕是比佛口蛇心的王夫人还要强的多。
宁荣二府的现状,一窝子纨绔,疏宗没有上进之途……
根子就在贾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