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土场,推土机已经把所有倒过来的渣土都推平整了。
常顺拿着金属探测器在新推开的土层处进行地毯式扫描。
从表面散落着的陶片、瓷片、陶瓷片来看,有一些残了的酱釉鸡腿罐、少量的钧瓷瓷片、宋代青瓷瓷片等。
这些泥土,是典型的“宋元时期”的文化层。
等探测完这片区域,他找到了1枚“大元通宝”,1枚“至正通宝”、6枚“至大通宝”小平钱,另外还有一个银钗。
钱币都是元朝时期的钱币。
“大元通宝”是一枚大钱——八思巴文折十钱,直径约4公分。
钱币的表面有红斑绿锈,但锈蚀的并不厉害,品相很好。
这样的一枚古币,相对于一枚三年大头银元的价值。
“至正通宝”是折三背“卯”钱,类似的钱币,还有背“寅、辰、巳、午”四种。
这个要更加值钱一些,一枚差不多是五枚三年袁大头银元的价值。
“至大通宝”小平钱,这个比较多,目前根据品相的不同,一枚10元到20元左右。
银钗一半柳叶形,一半锥形,柳叶形的一面雕刻着花卉图案。
扫荡完新推开的泥土层,他又去其它地方探测寻找了起来。
当机器靠近发现石碑大约两米远的位置时,有了强烈的信号。
这次的范围很大。
物件是在斜坡坡面上,埋的并不深,也就10公分左右。
等他看见露出来的物品时,刹那间,惊出了一身冷汗。
是一个“大炮竹”。
“炮竹”尾部螺旋桨式,中部类似炸“爆米花”的机器。
这“玩意儿”刚才要是被他用小洋镐敲响了,那他指定玩玩。
不过常顺瞬间又冷静了下来。
这样的东西,不触碰“引线”,是不容易响的。
曾经他听别人说到过,不论是子弹或者炮弹,都有防爆功能,需要通过特殊形式才能激发。
就拿子弹来说,不敲击底部的“底火”位置触发底火,敲其它任何地方,它都是不会发射的。
就算用明火点,也需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它才有可能发射出去。
而轻微的撞击,很难导致其发射。
炮弹也是一样,激发同样需要特定的条件。
后世的大面积盖房,修路建桥,就有很多工地发现过炮弹。
还有人挖池塘,发现过。
甚至有人下河摸鱼、钓鱼,都能发现。
也不知道这个“大炮竹”,失效了没有。
既然发现了它,那肯定要消除隐患。
告诉相关部门,那是必须的。
另外常顺突然间又想到,以后用小洋镐挖东西时,千万不能用力往下敲了。
万一哪次运气不好,刚好敲在了弹头上,那后果不堪设想。
拿起机器,他在这个“大炮竹”的附近位置又扫描了一会儿,并没有声响。
这说明只有一个。
看了下时间,15:51。
他拿出手机,拨打了田斌的号码。
对方寻找物品已经走远,距离他差不多200米,他并没有直接喊。
远处的田斌看了他这边一眼,没接电话,直接向这里走了过来。
“阿顺!你打我电话啥事?”
到了跟前,田斌问他道。
“好事!你过来,看看这个!”
常顺说着,对他笑了笑,指了指土堆斜坡面上的一处位置。
“是啥好东西吗?”
对方见他一脸笑容,有些好奇,从上面走了下来。
“艹呐!”
说着,连忙后退了几步,差点一屁股坐到地上。
“你就这点出息?不就是个“大炮竹”吗,说不定失效了。”
见他这样,常顺笑声更大了。
“赶紧报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回过神来,田斌一脸认真的说道。
他也没有在意常顺嘲笑他胆小。
“我知道,是你打电话还是我打?”
“你发现的,还是你打把!”
“行!那就我打。”
常顺也没多说,拿起手机打了起来。
至于说怎样发现的,他说自己在渣土场捡铁,用机器感应金属,顺便发现的。
而金属探测器的用途,在未来一定的时间里,确实是被很多专门捡铁的人用作探测埋到地下的废铁。
打完电话,他把机器的排铁模式取消了,在土场继续扫荡起来。
土场有一片区域有“桩土”。
走过去随便扫了一会儿,就找出来了好几根打桩用的粗钢筋。
几根合起来,有30多斤重。
常顺把它们捡了起来。
而没过多久,帽子叔叔也来了。
他们来了三人,毕竟涉及到“大炮竹”,不是小事。
常顺带着钢筋一起走了过去。
见面后,他把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
那边简单做了一些笔录。
随后,来的三人中,有一人应该是专业人士,把它挖了出来。
最后他们把它带走了,说是找偏远的地方进行引爆销毁。
还让他俩以后要是再发现了这类物品,比如说其它枪支弹药等,也要及时联系,会有奖励。
这次的奖励,说的是100块钱,让他等电话。
帽子叔叔离开后,他们又在土场找了一会儿,到五点半左右,两人也离开了。
之后的探测寻找,常顺发现了几枚铜钱铜元、一摞筒子钱、一把老铜锁以及一枚帽徽。
铜钱里面有一枚“咸丰重宝”当十钱。
筒子钱两面都是“康熙通宝”,有12枚。
老铜锁是民国时期的铜锁,宝箱形,长约6公分,最大宽度约3公分,高约5公分,看上去很厚实。
它的一面是素面没有图案,另外一面雕刻有精美的纹饰图案。
因为有绿锈,有图案的地方看得不是特别清楚,不过隐约也能看见部分图案。
这些图案有喜鹊、树木、花卉等。
帽徽是民国时期的、常见的“青天白日”帽徽。或许是在土里埋藏的时间久了,它的品相看上去很差。
至于田斌都发现了啥,他并没有问。
大家各捡各的,各发各的财。
虽然没问,但离开时,对方还是拿了两样物品让他帮忙看看。
一样是陶制模具,模具近似长方形,长约10公分,宽约6公分。
里面雕刻的有一个猴子形的图案,隐约间拿着一根木棒,似乎是西游记题材。
模具年代并不久,看上去是五六十年代。
类似这样的模具,他以前见过,有人说是玩具,用来拓拓片。
用这个模具,可以拓出悟空图案。
另外一样是“符牌”。
“符牌”的材质是骨头的,长约6公分,宽约2.5公分,正面雕刻有道教的“符箓”图案。
两样物品,模具有些破损,符牌很完整。
晚上回去,常顺把石碑放在了王女士的出租房,还是按照之前跟田斌商量好的,等博物馆上班了,就一起送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