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首先来到了秦家位于城中的铺子前。
秦家特意派遣了稳重可靠的秦管家前来开门迎接。
早在昨日,钱通便已将今日有人要来查看铺子和田产之事告知给了这位秦管家,因此他提前许久便守候在铺子门前,翘首以盼着客人的到来。
这处铺子规模着实不小,上下两层加起来约有三百平方之广。
走进铺子内部,可以看到布局合理且宽敞明亮。
而后院更是别有洞天,共有四间屋子和一间设施齐全的厨房。
三人里里外外仔细察看一番之后,均对这个铺子表示出极为满意的态度。
只可惜如今铺子里的物品已经全部处理完毕,就连原本在此经营的掌柜也即将跟随秦家一同前往京城。
对于这一点,众人多少感到有些惋惜。
如果这位经验丰富的掌柜能够留下来继续打理铺子,那么后续重新开张营业将会轻松许多。
离开铺子后,几人紧接着马不停蹄地赶往刘家村,去实地考察秦家的田产情况。
令人欣喜的是,秦家的田地竟然全都连接成片,如此一来,在耕种时节便能大大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更为难得的是,距离这片田地不远之处还修筑有一条河渠,清澈的河水可以通过渠道直接引入田中,从而极大程度地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难题,同时也节省下大量用于挑水浇地的人力。
秦管家心中很清楚,凡是看过这两处产业的人,就没有一个表示不满意的。
之前有几家来看过,最终却因价钱问题未能谈拢。
随着家主离开的日子日益临近,所以秦管家也情愿将价格再降低一些,好尽快把它们全部售出。
钱勇笑着开口说道:“秦管家,实不相瞒,向公子对秦家的这两处产业十分中意,但他们刚刚回乡不久,手头的资金并不充裕,所以希望如果两处一起买的话能够更便宜一些。您就爽快点儿,给个最低价吧!”
秦管家想起昨晚与家主商议的价格,这两处产业加起来原本定价六百四十八两,而家主当时已经表示,如果买家真心想买,可以以六百两的价格成交。
他毫不犹豫地说道:“既然二位如此有诚意,那我也就不再兜圈子了。这两处产业,如果你们确定想要,那就一共六百两卖给你们。少于这个价格,我可就不能卖了。”
向君泽一听,两处产业竟然一下子便宜了四十八两银子,顿时喜不自禁。
他连忙转头看向身旁的沈墨涵,只见对方微微点了点头,显然对此价格也颇为满意。
他当机立断,决定直接买下这两处产业,“好,那我们也不还价了,就按你说的六百两,咱们回去铺子签契约吧!”
又有整整六两白花花的银子即将入账,钱勇那颗心啊,简直乐得像要飞起来一般!一想到这笔不菲的收入,他那原本就不大的眼睛更是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儿。
他早就听闻向家乃是被流放归来的官员,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呀!
虽说如今向家可能不比往昔那般风光,但毕竟曾经也是官宦之家,底蕴深厚着呢。
往后说不准他们还要重新置办产业,恢复往日的荣光呢。
这么一想,钱勇便愈发热情周到地为其服务,恨不能将自己的心肝掏出来给人家看看,以表诚意。
等到所有的手续都一一办妥之后,果不其然,正如他之前所预料的那样,向家和沈家都对田地以及铺子有着极大的需求。
钱勇准备回去好好寻摸一番,心里暗自琢磨着:“嘿嘿,说不定我还能借着这个机会再多赚几笔大钱呢!”
眼下,铺子和田产都已然购置妥当,接下来就是着手筹备杂货铺的开业事宜。
沈蕸音转念一想,自家不是还有许多珍贵的药材嘛,如果能够开一家药铺岂不是更好?
这样一来,可以请来一位医术高明的郎中坐镇,若是师父愿意,也可前来坐诊。
那些珍贵的人参,则可以运送到京城去售卖,至于其他普通一些的药材,就在自家的铺子里出售便是。
想要开设一家铺子并非易事,其中最为关键的便是寻觅到一位合适的掌柜来操持日常事务。
这让向君泽犯了难,思来想去,他决定拜托钱勇帮着留意打听一下。
毕竟钱勇在这座城里做牙人多年,其人脉和消息渠道都远比向君泽等人更为宽广和灵通。
此事虽迫在眉睫,但也急不来,只能耐心地慢慢寻找、摸索。
所幸铺子本就属于自家人所有,即便暂时闲置放置一段时间,倒也不至于太过心疼。
处理好了田产购置之事后,向君泽依旧独自一人回村。
回到家中,他第一时间将那珍贵的田契交予了自己的母亲。
此时恰逢双季稻的丰收之季,田间的早稻已然收割完毕,而晚稻也早已播种入土。
之前租用他家田地的那些佃农们仍愿意续租耕种,只不过租金方面做出了一些调整——由原先的五成租改为了如今的四成租。
当佃农们听闻这个喜讯时,不禁喜极而泣,因为这样一来,他们便能在辛苦劳作之余,为自家多留存下一些粮食了。
向承柏整日赋闲在家,实在百无聊赖,于是乎,这日白天,他决定去找村长向致远商议一下在村里建设族学之事。要知道,村子里的孩子数量可着实不少。
向承柏心里寻思着,可不能仅仅只让年幼的孩子们有机会读书识字,那些稍微年长一些的孩子同样应该学些字!
哪怕他们日后不参加科举考试,多识几个字,将来要是能当个掌柜什么的,那也总好过一辈子在田地里刨食?
想起自己,向承柏不禁长叹一声。如今虽然承蒙皇恩浩荡得到了赦免,然而他此生已然与官场绝缘,再无可能踏上仕途之路。
既然如此,倒不如留在村里,尽己所能教导族人们的孩子。
想当初,大儿向君泽和二儿向锦轩都是才华横溢之辈,年纪轻轻就已经成功考中了秀才。可惜命运弄人,两人的功名皆被剥夺,从此也就失去了继续参加科举的资格。
眼下,摆在他们面前的出路无非两条:一是像自己一样教书育人;二则是帮忙打理家中的各种琐碎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