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8年2月15日,周二深夜,《华尔街日报》总部因USS缅因号爆炸的消息陷入激烈争论。
一方是主张如黄色新闻般大肆渲染,
借此煽动战争气氛,指责西班牙帝国暴行,
认为美国有义务从帝国主义手中解放古巴的阵营;
另一方则是秉持新闻专业主义,
只报道缅因号爆炸事实,或自行发表中立评论的阵营。
双方观点分歧巨大,争论激烈。
然而,对冲基金传来的报道指示打破了这一僵局。
指示表明报道自由,无需顾忌是平淡还是刺激,可自由发挥。
这使得一直受压制的黄色新闻派得以释放,
他们立刻全力投入,以极具煽动性的文字撰写相关报道。
次日,即1898年2月16日,周三,
纽约和华盛顿各地的早报纷纷刊登了USS缅因号爆炸的新闻,
舆论迅速倒向谴责西班牙帝国,民众情绪激昂。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紧张氛围与开盘异动
周三,纽约证券交易所开盘前,
聚集在联邦大厅的投资者和民众们紧张地阅读着《华尔街日报》《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日报》的社论。
尽管报道称爆炸原因不明,
但在美西关系紧张的当下,这一事件对纽约证券市场无疑是雪上加霜,
投资者们忧心忡忡,不知纽约证券市场能否承受这一风险,
只能寄希望于铁路公司的现金储备能稳住局势。
而杜鲁门坐在联邦大厅的一角,
身边有数十名身着便装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出身的保镖,
纽约警察也在大厅各处巡逻,安保十分严密。
杜鲁门注意到铁路大亨们今日亲自到场,预感今日证券交易所将不平静。
开盘时刻一到,人群如潮水般涌入交易所。
一开始,股市较为平静,铁路公司的股票走势与前两日相似,波动不大。
但突然,一位身着黑色正装的人走向股票经纪人,打开文件包,
里面装满的并非现金,而是铁路股票。
他淡定地下达了惊人的卖单指令:“卖出100,000股特拉华 - 哈德逊铁路公司股票。”
这一卖单瞬间引发连锁反应,
特拉华 - 哈德逊铁路公司的股价应声下跌10%,
整个纽约证券交易所陷入短暂的沉默,气氛紧张到极点。
杜鲁门看到富兰克林·罗斯福和他的父亲詹姆斯·罗斯福站在角落,
意识到是罗斯福家族率先发起了这场股价冲击。
>>>股市恐慌与崩盘
随着股价下跌,恐慌情绪迅速在人群中蔓延,
投资者们纷纷冲向经纪人,疯狂抛售手中的特拉华 - 哈德逊铁路公司股票。
铁路公司虽投入大量现金试图稳住股价,使其维持在 - 10%左右,
但杜鲁门看准时机,让詹姆斯指挥投入卖空基金,
股价再次大幅波动,最终突破 - 10%,彻底引发了投资者的恐慌。
整个纽约证券交易所瞬间陷入混乱,
人们尖叫着、推搡着,不顾一切地想要抛售股票。
股票经纪人被汹涌的人群推倒在地,纽约警察试图维持秩序却无济于事。
股价如同失控的列车,不断下跌。
随着特拉华 - 哈德逊铁路公司股价触发15%的熔断机制,
其他大型铁路公司的股票也纷纷暴跌,
如南方铁路公司、利哈伊谷铁路公司等,均下跌15%,
纽约证券市场陷入一片混乱。
最终,纽约证券交易所因大量股票触发熔断机制,不得不宣布闭市。
这一天,仅铁路公司的股票市值就蒸发了10亿美元,
铁路时代就此宣告终结。
当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华尔街,
试图自杀的铁路公司高管超过40人,美国即将迎来1898年的经济恐慌。
>>>幕后巨头的秘密会议与行业变革的开端
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陷入恐慌之时,
美国金融界和政要界的巨头们在纽约的沃尔多夫 - 阿斯托里亚酒店举行了一场秘密会议。
参会者包括Jp摩根银行、花旗银行、大通银行、第一银行、威尔士法戈银行等美国大型银行的行长,
铁路公司的中坚董事,
美国财政部长及财政部高级行政官员,
大学的管理层和经济学教授等。
杜鲁门也离开证券交易所,参加了这场秘密会议。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行长坐在会议桌的主位,他目光如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当他挺直身体,宣布“现在,
让我们重塑老旧的美国铁路行业”时,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下来。
这句话预示着美国铁路行业将迎来重大变革,
而这场由财务造假丑闻、USS缅因号爆炸等一系列事件引发的金融风暴,
也为美国经济格局的重塑拉开了序幕。